如何訓練寶寶大小便

  教會寶寶走到便器前、脫下褲子、坐上便器等如廁前的動作不需花太長的時間,但要讓寶寶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熟練控制大小便才是最困難的。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訓練寶寶大小便的方法資料,僅供參考。

  訓練寶寶大小便的方法

  第一步,讓寶寶喜歡上便盆

  一開始給寶寶買一個便盆當做玩具,讓寶寶穿著衣服去坐。寶寶喜歡的時候就去坐著玩,不要讓寶寶覺得坐便盆很難受。

  第二步,讓寶寶理解便盆的作用

  讓寶寶知道便盆是用來尿尿的、拉臭臭的。把寶寶的便盆放到馬桶旁邊,讓寶寶看到爸爸媽媽是如何使用的。

  第三步,讓寶寶嘗試用便盆自己大小便

  寶寶想要大小便的時候可以把寶寶帶到便盆前面,告訴他如何做。不要強迫寶寶,精神緊張只會讓寶寶排便更困難。

  第四步,在寶寶自願的情況下進行

  一開始寶寶肯定不願意,或者無法排便。堅持一段時間,讓寶寶習慣坐著排便的感覺,慢慢就能順利完成訓練。

  嬰兒早期大小便如何訓練

  寶寶出生1~2個月就可以開始訓練把大小便了。這個時期的寶寶每天排尿次數多、間隔短,具體次數因人而異。但一般在寶寶吃奶、喝水之後15分鐘左右就可能排尿,然後隔10分鐘左右可能又會排尿,連續兩三次後,間隔會長一些,瞭解規律後就可以有意識地把尿。

  如果能提前發現寶寶要大便,就可以及時把寶寶,避免弄髒衣褲。寶寶排大便多少也有些規律,吃母乳的寶寶一天可能給寶寶帶來拉3~5次,吃牛奶的寶寶一天拉1次的居多,有的可能兩天一次,看起來好像給父母省了點事,但卻容易便祕,可能給寶寶帶來痛苦。寶寶排大便前一般會有些表現,比如發呆、愣神、使勁兒等,如果大人及時發現抱起把寶寶大便就可能成功。也可在每天早上吃奶後、晚上臨睡前試著把一把。

  這個階段把寶寶大小便可能成功的時候不多,不必著急,更不能強迫。應該在給寶寶把大小便時用“噓„„,噓..„”和“嗯。。。嗯„”的聲音作為排便訊號,幫助寶寶形成條件反射,要有耐心,慢慢地寶寶就會跟你配合的。

  如何對寶寶進行大小便訓練

  父母的態度最重要

  大小便訓練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訓練不得法,寶寶和父母都痛苦。這時,父母的態度最重要。傳統的做法通常是,時刻提醒寶寶,要求寶寶隨時隨地按成人指令行事。到處都可以看到成人強迫玩得正高興的寶寶定時小便,結果寶寶哭,爸爸媽媽罵。現代幼兒教育認為,大小便訓練要充分尊重寶寶,更確切地說法應該是大小便學習。學習過程中強調寶寶自身的主動性,讓寶寶通過學習處理大小便,體會到獨立的重要性。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父母應該保持輕鬆寬容的心態,既關注也要有分寸。大小便訓練只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每個寶寶發育程度都不同。訓練過程應循序漸進,不要和其他寶寶相比,更不能因為寶寶出了“事故”,喝斥或者打罵。否則,輕者可能讓寶寶產生抗拒心理,不願擺脫尿布,直到四、五歲都不能大小便自理,重者可能影響親子關係。兒童專家特別指出:如果父母對寶寶大小便問題過分關注,寶寶可能不自覺地利用這種心理,或者消極抵抗,或者屢報假情況吸引成人的注意。

  訓練寶寶自己“方便”,養成好的習慣,對寶寶而言,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和學習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可以讓寶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寶寶建立自信心和增強自尊心,對寶寶以後的心理髮育和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最佳訓練時間

  有人說:孩子的排便習慣訓練應該及早,不到1歲就可以開始了;也有人建議:過早地訓練孩子上廁所,只能使你和孩子都受罪……那麼,媽媽究竟應該如何著手對寶寶進行排便訓練呢? 排便訓練必須根據嬰兒身體基本功能的發展情況而定。在最初的時期,嬰兒的排洩功能還不能夠受大腦支配,因此,他不能用意識去控制自己的排洩,甚至他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有排洩行為。隨著嬰兒的膀胱能夠容納更多的尿液以及大便次數的減少,嬰兒對排便的控制能力便增強了。嬰兒控制大小便的次序大致是這樣的:夜間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小便——最後是夜間能夠控制小便。一般來說,女孩子學會控制排洩要比男孩早。儘管有些孩子可能在20個月時就能在白天控制大小便了,但多數孩子是在2~3歲之間學會控制大小便的。一般認為,寶寶18~24個月大的時候,是接受如廁訓練的最佳時機。 爸媽要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不失時機地訓練寶寶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對剛出生的嬰兒來說,排便通常是一種下意識的條件反射,只要膀胱充盈了、有便意了,自然就會排出。

  在寶寶滿月後,爸媽就可開始定時定點地把孩子大、小便了。具體做法是:先放好便盆,讓寶寶保持一個特定的姿勢,然後用“噓噓”聲誘導寶寶排小便;用“嗯、嗯”聲促使寶寶排大便。這樣,在視覺、聽覺的雙重刺激下,再加上特定的排便姿勢,一段時間後,寶寶就會逐漸形成條件反射了。

  等到寶寶7、8個月大時,他已經能夠用表情來表達“想去廁所”的意思了。通常情況下,當寶寶的小臉憋得通紅、哭鬧的時候,也許是他在表達“爸爸,媽媽,我想上廁所便便”的意思。如果這時寶寶已經能夠自己支撐自己坐起來,那麼,恭喜你,“教會寶寶大小便”這場戰役的號角聲就要吹響啦。

  從寶寶12個月大的時候開始,他已經能夠基本理解爸爸媽媽的語言,也可以用簡單的字句表達自己的需求了。這個時候,爸媽可以開始告訴寶寶“便盆”是用來幹什麼的,排便為何要在指定的地點進行等等。

  寶寶18~24個月時,大腦的神經系統已經發育成熟,對充盈的膀胱、直腸也開始有感覺了,在寶寶有便意的時候,他能主動地要求坐便盆了。這個時候,對才過實習期的爸媽來說,真正的考驗才開始呢。

  那麼什麼時候開始訓練寶寶最理想呢?兒科醫生會說:小寶寶準備就緒就可以開始訓練了,如果孩子沒有準備好,就迫不及待地將他***她***推進衛生間,只會導致失敗。可寶寶怎樣的表現是“準備就緒”了呢?

  十個訊號:寶寶準備就緒

  大多數寶寶在18-24個月大的時候,如廁必要的行為和認知能力已基本發育成熟。但是很多寶寶在情緒上尚未準備好,所以一直到三、四歲的時候才願意自己上廁所。當你發覺下列訊號的時候,你可知道寶寶已經準備好了:

  1、寶寶明確表示樂意與你去衛生間看看究竟怎樣上廁所,也許還會煞有介事地在馬桶上坐坐。

  2、寶寶理解廁所是幹啥用的,瞭解尿布溼了或髒了意味著什麼。如果寶寶還有以下表現則更好,如,褲子溼了,就煩躁不安;自己將髒尿布往下扯;或者要求你換乾淨尿布等。

  3、寶寶能聽懂表示大小便的一些詞語,如“尿尿”等。

  4、寶寶可以保持2小時以上不溼褲子***或尿布***。

  5、寶寶大便正常且柔軟成形。

  6、寶寶能夠且願意聽從簡單的指令,如上洗手間的指令等。

  7、寶寶可以幫著提拉褲子。

  8、在要排便前幾秒鐘,寶寶似乎可以自己意識到並告訴你***很多孩子會蹲下;或離開房間;或者“表情暗示”***。

  9、寶寶的情緒良好,自願和樂意接受新的變化,不需要經過很大的調整***如,為了適應新同伴或者學校生活而做的調節等等***。

  10、寶寶明確表示渴望獨立。如,想成為“大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或者想與爸爸媽媽一樣,自己使用洗手間等。 如果你的寶寶符合大多數“條款”,說明他***她***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可以進行訓練了。如果沒有,那麼最好再等一兩個月。 訓練的主次輕重

  訓練一定要以寶寶為主體,訓練的模式應採取以寶寶為主的漸進性訓練方式。也就是要以寶寶為主體,爸媽只是著重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在訓練過程中允許寶寶一步一步實踐,根據寶寶的接受程度和進步速度以及表現出來的興趣偏好逐步訓練,一步步“誘敵深入”。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不同的脾氣和性格,因此訓練的時間要看孩子的心情,什麼時候他最合作?是吃完飯後?還是睡飽後?千萬不要在寶寶生病或者不舒服的時候訓練,最好也不要在寶寶的生活有“重大改變”的時候訓練***例如搬家、換保姆、剛上託兒所等***。

  面對一些性格比較害羞的寶寶,爸媽要給他特別的鼓勵而不是處罰。爸媽需要花更多心思讓孩子適應訓練,比如在寶寶不願意坐便盆的時候,給他講個小故事,讓孩子逐漸能夠在便盆上坐得久一點。總之,爸媽要有耐心,千萬不要給寶寶太多壓力,否則會讓他因為害怕而憋住大小便。

  具體操作指導

  首先,要讓寶寶認識“便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寶寶選擇一個合適的坐便器,安全舒適最重要。選擇坐便器時應注意,坐便器應該牢固、舒適、高低適宜***寶寶坐上去,雙腳正好著地***。款式不要太複雜。市場上流行的“玩具坐便器”有的還帶有音樂,多半並不實用,寶寶很容易因此分心。 幾種常用的坐便器的特點:1、坐式坐便器。靠背使寶寶可以穩定地坐下,抽取式便盒便於清潔,不過要保持寶寶的注意力集中,據說有的寶寶會因受了別的吸引而站起來就走掉了。2、跨越式坐便器。這種方式避免了寶寶站起來走掉的好笑場面,使寶寶無法移動,但如果在冬天沒有暖氣的地區使用,則要把寶寶的褲子脫下至少一條腿,很不方便。3、坐廁圈。墊在大人的坐廁圈上面的小號圈墊,省卻了倒洗便盆的麻煩,但必須要墊高腳,不方便隨時使用,尤其是夜間。

  爸爸媽媽為寶寶準備好便盆後就可以開始讓寶寶接受它。爸媽要用親和的語言向寶寶介紹便盆,就像介紹一位新朋友新玩具一樣。讓寶寶用眼睛觀察、用手觸控和熟悉便盆,鼓勵寶寶每天在便盆上坐一會兒,開始時甚至可以不脫褲子,並可把尿布上的糞便放入便盆內,指給寶寶看,使孩子逐漸理解便盆的概念和用途。

  確信小寶寶準備好了之後,你該這樣做——

  1、親自示範。如果以前你上衛生間時從沒讓小傢伙“陪伴”,那麼現在是時候了。讓他***她***和你一起進衛生間,“實習”如何上廁所,你可以邊“解決問題”邊向寶寶現場解說。告訴他***她***身體部位的準確叫法。閱讀相關書籍和觀看有關VCD也有助於孩子瞭解如何自己“解決問題”。

  2、選擇合適坐便器。帶寶寶去商店,讓他***她***自己選擇喜歡的坐便器***這有利於培養寶寶的參與感和興趣***。

  3、讓寶寶舒服如廁。將坐便器放在寶寶的臥室或者經常玩耍的地方,這樣就更方便了。鼓勵寶寶試著坐到坐便器上,幫助他***她***在坐便器上用貼上紙裝飾,並寫上他的名字,這樣寶寶就會覺得坐便器“寶寶專用”。即使這樣,他***她***可能還不會正確使用。這時,可千萬別逼他***她***!

  4、“內衣褲刺激法”。到兒童服裝店,購買“大孩子”內衣褲,讓寶寶自己選擇有可愛圖形、繡或印著寶寶最喜愛卡通形象的。告訴寶寶,一旦使用寶寶坐便器,就得穿上新的內衣褲。對很多寶寶來說,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勵。

  5、提供溫和暗示。觀察寶寶“便前訊號”***如,雙手緊抓;兩腿緊夾;或者身體左右搖擺等***,然後溫和地對他***她***說,“告訴媽媽,寶寶想上廁所了,是嗎?”

  6、慶祝“勝利”。當寶寶成功地使用了坐便器,你就應當大力鼓勵。讓他***她***給最重要的人物***爺爺、奶奶或朋友等***打電話,分享“獨立如廁”成功的喜悅。

  7、將“意外”最小化讓寶寶感到羞愧或氣餒,是下下策。這隻會使他***她***心灰意冷。寶寶太小,“意外”免不了,一旦意外發生,你最好冷靜地、高興地替寶寶擦洗乾淨。

 

  8、熟能生巧。一旦寶寶瞭解了“如廁程式”,那麼剩下的就只有訓練、訓練、再訓練了。新技巧最終一定會變成一種習慣。與此同時,你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讓寶寶始終穿著滿襠褲,還是分階段進行。如,訓練初期,可以只在上午穿滿檔褲,午後起一直給寶寶使用尿布。慢慢地,寶寶就會逐步擺脫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