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會說話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來說,1歲大的寶寶能喊爸爸媽媽,還能說一些簡單的詞彙。但是有些寶寶發育相對遲緩,學習語言過程比較長,甚至2歲多都不能準確講話,那麼寶寶不會說話有什麼原因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不會說話的原因

  1、生理原因

  如果寶寶的舌息帶有粘連、聽力障礙也會導致寶寶不會說話;還有其他病症如腦癱。如果寶寶是因為生理性的原因不會說話,需要趕快給寶寶治療,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2、語言環境

  父母家人偶爾才跟寶寶進行對話,比較少和寶寶做語言交流;和寶寶說話的其他人很少;家人的口音很雜,方言,英文,普通話交錯。最好與家人商量統一說某種語言,給寶寶營造固定的語言環境。

  3、交流方式

  看到寶寶用簡單的手勢表達需求時,父母的反應如果是:一般都能理解並幫助寶寶完成。那麼寶寶就會產生語言惰性,父母對寶寶的肢體動作太理解並馬上滿足寶寶的需求,使得寶寶沒有必要說話了。

  父母與寶寶說話的時候使用的語句:正常語句,就象和其他成人說話差不多。寶寶不容易理解和模仿成人的話語和跟不上語速,從心理上造成了壓力。父母在和寶寶交流時,可以說短句或用肢體語言配合簡短語句共同表達,接近寶寶表達能力。

  4、心理原因

  當寶寶開口模仿父母說話的時候,父母及時地糾正寶寶的發音,並乘機反覆鞏固;當寶寶用手勢表示某種需求的時候,一定要讓寶寶說出來才幫助他;父母和寶寶看動物圖片,想乘機教寶寶說說動物名稱,寶寶的反應是:您一教,他就表示出很煩躁的樣子,甚至連圖片也不。對於有明顯厭惡“學講話”的寶寶,要對寶寶任何的交流形式表示理解,並進行平行的交流。

  教寶寶說話時應該要注意以下四點:不要太著急、不要經常用兒語、不要重複錯誤發音、避免語言混亂。在0.5-2歲時是寶寶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家人應當注意起來,如排除心理原因,應馬上就醫,避免耽誤治療時機。

  寶寶幾個月才會說話

  通常到10個月以後,有的嬰兒就會發出他的第一個有意義的音節,一般是爸爸、媽媽等容易發的音,之後,語言就像他們每天的食物一樣,不斷地儲存進他們的大腦,詞彙量成倍地增長。這也顯示出他們的大腦在不斷地發育,負責語言的區域日益活躍。

  1、1—3個月:能夠發出簡單的單音節,沒有任何意義,只是生理現象;

  2、4—6個月:如果有人和他說話,會咿咿呀呀地迴應,能夠發出笑聲;

  3、6—9個月:聽到聲音會尋找,聽到自己的名字有反應,會試著模仿大人的聲音,發出一串的呀呀學語聲;

  4、1歲:出現有意義的語彙,如:爸爸、媽媽,知道揮手錶示再見,能夠模仿簡單的聲音,能夠指認常見物;

  5、1歲半:會話的語彙增多,可以使用簡單詞語與人交流、表達意思,明白別人給予的簡單指令,會跟著大人學說單字,如:車、喝、飯等;

  6、2歲:能夠使用簡單詞彙說出不完整的句子,如:表達需求時說“喝水”、“給我”等,會重複句子的最後一兩個字,語言發展快速的孩子,甚至可以說出清楚的常用句子。

  怎麼教寶寶學說話

  1、鼓勵發音

  1歲以內的嬰兒有一段咿呀學語期,在他精神愉快時喜歡不斷髮出聲音,這時就可以和他一起玩,模仿他的聲音。

  2、手勢練習

  可利用一些手勢或身體動作來幫助理解語意,如揮手錶示再見。也可以給他一些簡單的指令,如:搖手、點頭等,讓他做出動作。大人可以先做給他看,讓他模仿,也可以直接帶著他做。

  3、創造言環境

  將生活環境中有關人、事、物的事情一一告訴孩子,對那些重點的詞語講得慢些、清楚些,並且提高聲音重複多次。讓孩子置身在一個充滿有意義話語的環境中,有利於理解力的增加。對孩子說話的時候,大人要面對著他,也要孩子注意我們的嘴型,眼睛看著我們。

  4、我說你學

  模仿是學習語言不可缺少的步驟。可先從單字疊音開始,如:“爸爸”、“媽媽”等名詞。同時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說給他聽,如:“燈”“門”等,之後用看圖識物的卡片教給他名詞,幫助他學習認識物體和發音。

  5、連詞成句

  孩子有一個階段習慣於用兩個字代替句子,如:他想上外面玩,他會說“街街”,這時,大人可以反覆講給他聽表達需求的短句,如“上街”、“吃飯”、“喝水”等。

  6、讀讀說說

  唱兒歌、念童謠及說故事,都可幫助孩子的語言發展。念故事書上的內容時,不一定要逐字宣讀,而是用他能聽得懂的句子,簡單直白地說故事。

  7、耐心等待

  多製造機會給他表達,可以拿他想要的玩具吸引他的興趣,以口型或小聲提示,要他說出東西的名稱,或是一個句子。孩子在說話時,大人要表示出聽的興趣,而且耐心地聽,不要打斷他,也不要催促他快點,更不能笑他話語中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