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溼疹中醫的治療方法

  生活中會有很多的人出現溼疹的症狀,導致面板方面會受到特別嚴重的危害。那麼大家知道兒童溼疹中醫怎麼治療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中醫治療溼疹的偏方

  1、黑魚頭:用黑魚的魚頭放在瓦片上烤焦,碾成粉末,然後用麻油拌了塗在患處,效果挺好的。

  2、蒼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蘚皮15克,蒼朮15克,苦蔘15克,生軍15克,黃柏15克,地膚子15克。水煎取濾液待溫涼後洗患處。每天1劑,早、中、晚各洗1次。

  3、白朮10克,雲苓15克,當歸10克,丹蔘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膚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4、荊芥10克,白蘚皮15克,當歸10克,大黃10克,防風10克,百部10克,連翹10克。共炒研極細末,每次6克,飯後兩小時,滾水沖服,每日兩次。

  5、黃芩6-10克,黃柏10克,蒼朮10克,苦蔘12克,車前草15克,豬苓10克,水煎服。

  6、取爐甘石30克,孩兒茶20克,冰片10克,共研成細末,貯瓶備用,有滲出液者可用上藥撒之,無滲出者用麻油調勻塗擦患處,每天2次。適用於急性溼疹。

  7、取輕粉,密陀僧,冰片,雄黃,硫黃,蛇床子,黃柏,地膚子,蒼朮,共研成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藥粉適量,加食醋調成糊狀,塗擦患處。適用於頑固性溼疹。

  8、生首烏15克、徐長卿6克、蟬蛻6克、金銀花6克、野菊花6克、苦蔘6克、生甘草5克、地膚子6克、白蘚皮6克、生薏米6克、茯苓皮6克、蒼朮3克、茵陳6克、黃芩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兒童溼疹的症狀

  1、口周溼疹

  一般見於嬰幼兒,口脣周圍有炎性鱗狀面板,口脣乾裂、疼痛。

  2、嬰兒溼疹

  嬰兒溼疹中醫稱奶癬。通常在生後第二,或第三個月開始發生。好發於顏面及面板皺褶部,也可累及全身。一般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減輕至痊癒。但也有少數病例繼續發展至,兒童期甚至成人期。

  3、搖籃溼疹

  搖籃溼疹表現為頭皮上的鱗狀死皮,新生兒出生後10天左右就可能會出現搖籃溼疹。

  4、滲出型溼疹

  常見於肥胖型嬰兒,初起於兩頰,發生紅斑、丘疹、丘皰疹,常因劇癢搔抓,而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糜爛面。嚴重者可累及整個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繼發感染可見膿皰,及區域性淋巴結腫大、發熱。

  5、乾燥型溼疹

  多見於瘦弱的嬰兒。好發於頭皮、眉間等部位,表現為潮紅、脫屑、丘疹,但無明顯滲出。呈慢性時也可輕度浸潤肥厚,有皸裂、抓痕或結血痂。常因陣發性劇烈瘙癢而引起,嬰兒哭鬧和睡眠不安。

  6、尿布疹

  尿布疹顏色是紅色的,當面板乾燥時還類似輕微燒傷,嚴重的話一整片面板都會發紅起疙瘩,看上去十分嚇人。尿布疹最容易出現的部位是臀部、陰囊或外陰的褶皺處。

  7、脂溢性溼疹

  溼疹表現為面板潮紅,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覆蓋在皮疹上,以後結成較厚的黃色痂皮,不易除去,以頭頂及眉際、鼻旁、耳後多見。

  兒童溼疹的日常護理

  1、寶寶戶外活動儘量避免大風、不去公共場所;

  2、衣服以棉布為主,注意冷熱適當,不穿得過暖;

  3、家裡最好不養寵物;

  4、寶寶大小便後要及時清洗,以免尿液刺激;

  5、保持面板溼潤,每天給寶寶擦兩次嬰兒潤膚霜;

  6、為避免抓破皮膚髮生感染,勤剪指甲,可用軟布鬆鬆包裹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