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麻疹有那些症狀

  小兒麻疹是種常見的疾病,主要的症狀表現在面板上,當孩子出現了哪些症狀要注意呢?小兒麻疹有哪些檢查方法呢?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相關知識吧。

  小兒麻疹的症狀

  1、前驅期:剛患麻疹到出現疹一般需要3~5天。人體會出現發熱、咳嗽等上呼吸炎、粘膜炎、病毒血症、口腔粘膜斑,醫生一般通過這些症狀判斷是否為麻疹。麻疹粘膜斑會在口腔粘膜告第一齒處,出現灰色的點,粘膜斑在出現後2—3日就會消失。

  2、出疹期半周左右之後,病情擴充套件至耳前、面頰、前額、軀幹和四肢,最終可以到達手足心,僅需幾天就偏布全身。最初表現為紅色的丘疹,直徑約3mm。這時多出現全身中毒症,體溫升高、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而且咳嗽的病情會加重,結膜出現紅腫、畏光等症狀。

  3、恢復期:半周後,發燒開始退去,全身症狀和痛苦得以減輕,皮疹漸漸消退留下色素斑,大約半個月就會全部消去。

  小兒麻疹的檢查方法

  1、細胞學和病毒抗原檢查,取鼻咽部吸取物或鼻咽拭子或尿液沉渣的脫落細胞塗片,採用GEMSA或HE染色,在普通光鏡下可見到多核鉅細胞形成和分 佈於上皮細胞核內和胞漿內的嗜酸性,包涵體。病程第1周檢查陽性率可高達90%左右,對麻疹診斷有重要參考價值。如果對上述塗片標本作特異性抗體標記染色,則可進一步檢查麻疹病毒抗原。

  2、血清抗體檢測,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是新近感染的標誌,應用免疫熒光或捕獲ELISA法檢測麻疹IGM抗體,是目前普遍採用的特異性診斷方法, 僅需單份血清標本,在發病後3天左右即可檢出***發病後5~20天檢出陽性率最高***,且不受類風溼因子干擾。如果近1個月內未接種過麻苗,而血清麻疹IGM 抗體陽性,即可確診。留取,病程急性期和恢復期***病後2~4周***雙份血清,以血凝抑制***H1***試驗和微量中和試驗檢測總抗體,或以,ELISA、IFA, 檢測麻疹IGG抗體,則恢復期血清抗體滴度≥4倍增長,方有診斷價值,可作為回顧性診斷依據。

  小兒麻疹的治療方法

  患者應在家或送醫院隔離治療至少至出疹後5 天,如併發肺炎應再延長隔離5~10 天,最好單間隔離,不與有呼吸道感染者接觸,專人護理更為恰當。多喝溫開水或果汁補充水分,飲食宜富營養易消化,清淡為好,但不可忌葷忌油,恢復期食慾增加時可每天加一餐,以促進康復,特別要補充維生素a 以提高免疫力,可口服20 萬u/次,或10 萬u/d,分2 次。

  已證實患麻疹時給予足量維生素a 可大大改善其預後。重視對症治療,高熱時可給小劑量退熱劑或頭部冷敷,劇咳和煩躁不安者可試用少量鎮靜劑。為減輕中毒症狀,特別對體弱多病者可在早期給予人血丙種球蛋白製劑0.2~0.6ml/kg 體重,肌內注射,1 次/d,共2 次或3 次。

  麻疹病毒的危害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是傳染性最強的傳染病之一。麻疹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病毒可經飛沫傳播或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傳播,人群普遍易感。我國過去民間一直有“孩子出過疹和痘,才算解了閻王扣”的俗語,這裡的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

  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最多,6個月至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成人也可發病。6個月以下的小兒從母體獲得免疫力可暫不受傳染,但如果母傳抗體消失過早,嬰兒也可發病。病後有持久免疫力,再次發病者極少。

  麻疹病毒在人與人之間通過飛沫傳播,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者是交談時,口腔、鼻腔或喉部的唾液或黏液會感染其他人,也可以通過間接接觸的方式傳播。

  感染麻疹之後,有將近兩週的潛伏期,會出現發熱,體溫達39~40℃,並伴有流涕、噴嚏、咳嗽、流淚、畏光,眼結膜炎等症狀。發熱三四天後會出現紅色斑丘狀皮疹,從耳後、頭面部,向全身擴散。皮疹出齊後,依出疹順序逐漸隱退,色變暗,有色素沉著及糠皮樣脫屑,持續5-6天后逐漸消退。疹退同時體溫也下降到正常,病情自愈。

  麻疹的危害有哪些?麻疹的整個病程大約十天,對人體產生嚴重危害的,主要是麻疹後產生的併發症。麻疹常見的併發症有肺炎、喉炎、中耳炎、腦炎,其中以肺炎常見。併發症是引起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嚴重危害兒童健康。

  據悉,麻疹是全球死亡病例較多的疾病之一,目前全球麻疹死亡人數已從2000年的75萬人年下降到2007年的19.7萬人年,死亡人數的大幅度下降主要歸功於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及其他專案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