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護理技巧有什麼常識有哪些

  新生兒非常脆弱,一定要科學護理,很多新手媽媽都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護理新生兒照顧新生兒要注意的技巧有什麼呢?在照顧新生兒要了解哪些知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生兒護理技巧以及護理常識,僅供參考。

  新生兒護理小技巧

  1.切忌餵奶過飽

  孩子沒有飽足,他們喝飽了再餵奶孩子也會張嘴吮吸。媽咪們以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不停地給孩子餵奶,結果導致孩子溢奶等問題出現,不利於孩子健康。孩子只要吃到七分飽就好了。吃得太飽即不利於孩子的腸胃健康,又會引起孩子不適。孩子並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只要養成按時進餐的好習慣,每餐都有按常規正常進餐,就不需要剛喂完又喂,並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

  2.次數和間隔

  出生~2月齡每日哺食7~10次,白天兩次間隔2~3小時,夜間隔5~6小時。2月齡~3月齡每日6次,白天兩次間隔3小時,夜間隔6個半小時。3月齡~5月齡每日6~5次,白天兩次間隔3~3個半小時,夜間隔8小時。5月齡~7月齡,每日5次,白天兩次間隔4小時,夜間隔8小時。7月齡~12月齡,每日5~2次,白天兩次間隔4小時,夜間隔8小時。4個月以前小和,間隔時間和哺餵次可適當靈活,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可根據孩子的需要隨時哺餵,1~4個月小兒可根據其飢飽的需求提前或錯後1/2小時左右。

  3.穿衣要乾燥舒服

  新手父母們因為不瞭解孩子心神代謝旺盛的原因,往往怕孩子受涼就給孩子多穿點衣服,其實不是這樣子的,孩子要七成飽,三分寒才好帶。孩子好動,又心神代謝旺盛,睡著也會流汗,給孩子穿得衣服太厚會導致孩子出汗,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或是更換乾燥的衣服,孩子反而容易感冒。新生兒的衣服以棉製的透氣的衣服為宜,少給孩子買款式過於複雜,顏色過於鮮豔的服飾,穿起來不方便,不是棉製品也不吸汗,對寶貝們嬌嫩的面板也不好。

  4.不要束縛寶寶活動

  我們經常在古裝電視劇裡看到,新出生的嬰兒用一張小花布打成“蠟燭”包。現在這樣子的包新生兒方式已經比較少見了,但有些傳統的老人還是喜歡將孩子包成這樣子,她們認為這樣子孩子就不會亂動,孩子睡眠質量要好一些,還能預防孩子羅圈腿。卻不知道這樣子將孩子嚴實地包裹起來不利於孩子全身肌肉的放鬆,對孩子的健康不利。可以想象一下,大人如果被這樣子禁固起來又會有怎麼樣的不適感,別說是睡了,就算是一小會兒也會覺得難受的要死吧!

  5.寶寶睡姿很重要

  新生兒還沒有自己翻身的本領,孩子睡下之後,父母就要適時給孩子翻身。新生兒的睡姿以仰臥和側臥為好。有些媽咪聽他人說孩子要睡一個好的頭型出來才好看,於是總是給孩子一個睡姿睡著,這樣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有些寶貝甚至睡到後腦勺的頭髮都掉了一圈。更有媽咪們迷戀市場上的什麼定型枕頭,給孩子睡在有小窩的枕頭裡面,大人可以想象一下,頭部被固定了睡著有多難受,小寶寶不會開口說話,並不代表他們沒有感受啊!

  如何照顧新生兒呢?以上為大家介紹瞭如何照顧新生兒,只要掌握好一些小技巧,那麼就能保證小寶寶的健康成長。

  新生兒護理常識

  “新生兒期”主要是是從母親子宮內到外界生活的適應期,由於這段時期新生兒各系統臟器功能發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體溫調節功能較差,因而易感染,護理起來必須細心、科學、合理。

  專家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給予指導。

  1、溫度和光線 新生兒對外界溫差的變化有些不適應,適宜的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5℃~28℃,盛夏要適當降溫,而冬天則需要保暖,但均應注意通風時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 而室內的光線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長認為新生兒感光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歡掛上厚重的窗簾,其實這是不宜的,應讓寶寶在自然的室內光線裡學會適應,而避免陽光直射眼部。

  2、衣服和尿布 新生兒的內衣***包括尿布***應以柔軟且易於吸水的棉織品為主,最好不要用化纖或印染織品;衣服的顏色宜淺淡,便於發現汙物,並防止染料對新生兒面板的刺激;衣服儘量寬鬆,不妨礙肢體活動且易穿易脫;由於新生兒頭部散熱較大,氣候寒冷或室溫較低時應該戴小帽子,同樣要柔軟舒適。

  尿布用柔軟吸水性好的棉織品,做到勤洗勤換,通常白天要換4次以上,晚上應換2次以上,每次更換時均應清洗小屁股,並外塗適量護膚油劑;尿不溼則選擇質量較好且透氣效能好的,在家裡時儘量用尿片,出門或睡覺時則用“尿不溼;注意尿片或尿不溼包裹不宜太緊,以便四肢自由伸展。

  新生兒通常每天要睡18~20個小時,但未滿月的寶寶不宜長時間睡眠,家長應該每隔2~3個小時弄醒一次,以方便餵養。

  3、哺乳和餵養 出生後母乳餵養越早越好,一般為出生後半小時左右。如果媽媽暫時沒有分泌乳汁,也要儘量讓新生兒吮吸乳頭,以促進乳汁分泌,並增進母嬰的感情利於母體因分娩造成的產後傷口的癒合。

  母乳餵養時應採取“豎抱位”即頭部略抬起,這是最理想、最符合自然規律的餵奶方式。在這種姿勢下新生兒和父母親相對而視,還可增加相互間的親密感;母乳餵奶前應先洗手並將乳頭清洗乾淨,母親如有呼吸道疾病餵養時應戴口罩,如乳房上面板有破裂或炎症,應諮詢醫生後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繼續哺乳。

  哺乳的時候最好是一邊乳房吸空餵飽後下一次再換另一邊乳房,以防殘奶淤積在乳房內,如一邊乳房一次餵飽後仍有多餘的乳汁,則最好將其擠掉,以促進乳房的正常泌乳並避免乳汁淤積或繼發感染。

  人工餵養儘量不要直接喂服新鮮奶,因為其中所含的蛋白質等營養成分不適合新生兒;混合餵養***母乳餵養和代乳品餵養相結合***時,應先以母乳餵養為主。

  人工餵養時奶嘴洞大小應適中並注意溫度,奶嘴餵奶時儘量不要讓寶寶吸進空氣,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後可輕拍寶寶背部,以免積氣。此外要對奶瓶、奶嘴嚴格煮沸消毒。 餵養不需太講究定時,一般情況下3小時左右喂一次,每次以吃飽吃好為原則:即寶寶吃奶後不哭不吵,且體重正常增長。

  4、預防感染 護理新生兒時,要注意衛生,在每次護理前均應洗手,以防手上沾汙的細菌帶到新生兒細嫩的面板上面發生感染,如護理人員患有傳染性疾病或帶菌者則不能接觸新生兒,以防新生兒受染。如新生兒發生傳染病時,必須嚴格隔離治療,接觸者隔離觀察。產母休息室在哺乳時間應禁止探視,以減少新生兒受感染的機會。

  5、面板護理 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在臍帶未脫落前,儘量不用盆浴,而採用乾洗法為新生兒擦身。臍帶脫落後,則可給予盆浴,宜用無刺激性的嬰兒專用香皂,浴後要用幹軟的毛巾將身上的水吸於,並可在面板皺褶處塗少許香粉。每次換尿布後一定要用溫熱毛巾將臀部擦乾淨,有時因尿液刺激使臀部皮膚髮紅,這時可塗少許無菌植物油。寒冷季節臀紅明顯時,還可用電吹風在紅臀區域性吹烤,每日3~4次,每次5~10分鐘***電吹風不可離面板太近,以防燙傷***。

  6、五官護理 應注意面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處的清潔,但勿挖外耳道及鼻腔。由於口腔粘膜細嫩、血管豐富,極易擦傷而引起感染,故不可經常用勁擦洗口腔,更不可用針、特別是不潔針去挑碾牙齦上的小白點——上皮小珠***俗稱“馬牙”或“板牙”***,以防細菌由此處進人體內而引起敗血症。

  新生兒護理要點:

  1、清理口腔 胎兒娩出時應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兒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損傷。如果出現“鵝口瘡”─—口腔粘膜出現點片狀的白膜,可輕輕塗擦制黴菌素藥水。

  2、保溫 新生兒出生後應立即將其全身輕輕擦乾,用潔淨溫暖的棉毯包裹。室溫不能低於23℃。新生兒體溫應保持在36~37℃。生後第一天每4小時測一次體溫,體溫穩定在36.5℃左右時,可改為每6~12小時測一次。若體溫低於36℃或高於38℃時,應查詢原因,進行處理。

  3、體位 除媽媽抱起餵奶外,新生兒整日臥床休息。應保證有足夠睡眠時間,每日在20小時以上。最好採取側臥位。經常變換體位,可防止睡偏頭。仰臥不安全,此種體位,如漾奶時,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頭,如枕時枕頭的高度應大致同肩寬,更不能用硬枕頭來矯正頭形。

  4、注意居住環境 居住環境要特別注意兩個因素:第一是通風因素。新生兒的居住環境要求有適當的通風氣流,同時要避免穿堂風;第二是噪音因素。高分貝、刺耳噪音要注意隔離,以免對寶寶的聽覺器官造成傷害。

  5、注意冷熱護理 因為新生兒體溫調節機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溫,平時要根據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6、注意面板護理 新生兒面板嬌嫩,容易損傷,因而接觸動作要輕柔,衣著要寬鬆,質地要柔軟,不宜釘釦子或用別針。要用溫水擦洗面板皺摺處,每次大小便後清洗,並用毛巾擦乾。

  7、注意臍帶護理 在新臍帶未脫落時,每天用75%的酒精擦洗臍部一次,然後用消毒紗布蓋上,不要放盆內洗澡。臍帶脫落後,可以不用紗布,但必須保持臍部乾燥清潔。發現臍部有紅或有膿性分泌物,則應進行消炎處理。

  8、處理特殊生理現象 如所謂的新生兒“馬牙”、女嬰出生後數天內陰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紅尿、乳房腫大、紅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黃疸***出生後2-3天出現***等,這些過幾天后就會自然消失,不必特殊處理。如果時間較長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則應去醫院檢查。

  9、新生兒脫髮 有些新生兒出生的時候頭髮很好、很黑,過些日子有的地方會脫髮,這不是病態,屬正常現象,俗稱“奶禿”,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頭髮也會越長越好的。不過造成新生兒脫髮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