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工作理念決定孩子擇業觀

  父母的言行舉止就是孩子的榜樣,很多時候父母的工作理念也會影響孩子對未來工作的選擇。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準備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1、研究人員在研究這些取向的起源時發現,父母給孩子灌輸了何種工作理念,會影響孩子們對自己將來工作的看法。尤其是父親對孩子的工作理念影響很深,如果父親是以謀生為導向的工作者,那麼孩子也更傾向於成為以謀生為導向的工作者。

  2、母親對孩子的工作觀也有影響,研究發現,小時候與母親非常親近的孩子,長大後不願意簡單地將工作當做謀生或謀取社會地位的手段。母親對教導孩子的社會價值觀方面有著很大影響。研究還發現,孩子的工作觀長期也可反過來影響他們的父母。同時,父母帶孩子上班已經被證明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產力,並且有助於培養下一代的工作觀。

  3、如果父母雙方對工作的看法相同,則會對孩子的工作觀產生放大化影響。尤其是如果父母雙方都是以奉獻為導向的工作者,他們的孩子幾乎不會成為另外兩類工作者。在只注重資本和成就的社會裡,如果父母雙方都是以奉獻為導向的工作者,孩子會更有信心忽略社會壓力,堅定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影響擇業的因素

  1、家庭因素——人們都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麼對於就業也是有影響的,那就是家庭環境影響。

  父母的背景,親人的背景以及父母親人的發展前途和社會關係都會影響學生就業的方向,有些家長就會利用自己的關係給安排工作,但是並不是所有安排的工作都是學生自己喜歡的,這就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2、生活環境因素——大學生在某一個城市生活習慣了,或者在校園文化的薰陶下都會影響就業的選擇,當大學生出在具體的生活場景中,別人做的事,別人的選擇多少都會影響就業的決心方向目標等等。

  3、外在和他人因素——大學生在選擇就業前一定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同時也要對外在環境有一個比較清楚的瞭解。在生活中,在某些群體中,大學生身邊的其他人尤其是一起生活的身邊的人的影響對自己很大,他們的選擇只能作為參考。

  4、個人特質——大學生在就業前都會有充分的準備,在考慮了環境和他人的選擇之後,就會考慮自己的,自己的選擇對自己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最後的決定因素還是在於自己的選擇。

  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1、科學理性。大學生擇業追求美好生活、理想職業和個人前程是無可厚非的。但要清楚地認識到美好的生活來自於艱苦奮鬥,追求個人理想和前途要把國家利益、社會需求和個人利益有機結合起來。當前不少大學生在做職業規劃時,或好高騖遠追求“理想”的職業,或急功近利追求有“錢途”的職業,或思想保守追求“穩定”的職業,或挑肥揀瘦不願意幹“沒出息”的職業。

  2、靈活務實。一是堅持靈活性原則。要打破一切條條框框,思維定式,一切為了就業。職業無貴賤,行行出狀元。從專業轉換上來看,我們更不必要囿於哪門哪派哪個專業,一生所學的絕不僅僅是大學裡的專業知識。從工作地域變換上來看,不能有過分的地域依賴和人際依賴。二是堅持務實性原則。大學生要克服保守的擇業思維定式和求穩怕亂的擇業思想。

  3、合作雙贏。對於有一定專業與組織能力、教育背景的大學生,選擇創業是發揚自身優勢的一種更加積極的職業觀。要具有創業膽識,敢於冒險。不等不靠不埋怨,不找政府找市場。如選擇高科技、智力服務、連鎖加盟、開店、社群服務、新農村建設等領域,都可能闖出一片適合自己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