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人吃什麼好

  通過飲食是可以預防心臟病,那患有心臟病的病人又該吃什麼好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對心臟病人好的食物,希望大家喜歡!

  對心臟病人好的食物

  1、黑芝麻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對維持血管壁的彈性作用巨大。另外,其中含有豐富的α-亞麻酸,也能起到降低血壓、 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由於黑芝麻的營養成分藏在種子裡。因此,必須破殼吃才有效。建議先炒一下,使其爆開,或是將黑芝麻打磨成粉食用。

  2、燕麥

  含有豐富的亞油酸和B族維生素,可以防止動脈硬化的粥樣斑塊形成。此外,由於燕麥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纖維素,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因此,經常食用燕麥,可以平衡膳食、均衡營養,預防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燕麥可用水或牛奶來煮,還可加入果仁或新鮮水果,既營養又美味。此外,食用全麥麵包也有同樣的功效。

  3、魚類

  比大多數肉類所含的脂肪和飽和脂肪酸都低,特別是海魚,其ω-3脂肪酸含量較高,能增加血液中“好”的膽固醇,協助清除“壞”的膽固醇。研究表明,這種脂肪酸還能減少中風的危險,這也是食海魚多的國家和民族中風發病率低的原因之一。海魚最好清蒸,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其中的營養素不受破壞。

  4、黃豆及其製品

  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體內脂肪及膽固醇代謝,保持心血管通暢。食用時,除將黃豆加工成豆漿、豆腐、豆豉外,還可做成黃豆米飯。煮飯時,先將黃豆用熱水泡4小時以上,再換水加米烹煮,這樣可以將黃豆中容易產生氣體的多糖體溶解,以免造成腹脹。

  防治心臟病的方法

  1、減肥

  肥胖者患心臟病的比例遠遠高於正常體重的人,特別是“蘋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險。只要老人減肥3—5公斤,心臟狀況就會有很大改善。同時,專家告誡較胖的老人,不要指望自己一下子變成超級模特,要通過平衡飲食和鍛鍊逐漸達到減肥的目的。

  2、少吃蛋黃

  一個普通大小的蛋黃約含膽固醇200毫克。老人膽固醇較高的話,一週最多隻能吃兩個蛋黃。

  3、多運動

  每天適度運動20分鐘,可使患心臟病的機率減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4、戒菸

  吸菸者患心臟病的比例是不吸菸者的兩倍。研究發現,戒菸2—3年後,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會降至與不吸菸者一樣的水平。

  5、注意飲食

  平時生活中堅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製品等。

  6、適量飲酒

  1周喝3—9杯酒為適量,對心臟有好處。但要注意別貪杯,因為飲酒過度會引發心臟病。

  心臟病人不能吃的食物

  1、不宜多吃罐裝飲料和冷飲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罐裝飲料品種繁多,不少飲料的成分主要是糖或糖精、香料、色素和水,營養卻常不足。冷飲也是孩子們都喜歡吃的,但大手術後患兒的消化器官尚處於恢復調整階段,這時患兒的消化功能往往較弱。過冷的食物進入胃內會刺激胃粘膜血管收縮、胃液分泌減少,影響食物在胃腸道內的消化過程;同時也會減弱消化道的殺菌能力,導致胃腸道發生感染性疾病。

  2、不宜多吃巧克力等甜食

  心臟手術之後,當小兒不願意吃飯時,不少家長喜歡塞巧克力給小兒吃,以為這樣可以保證營養。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糖,熱量很高,但所含的蛋白質和脂肪的比例與小兒的正常須要量相差很大。多吃巧克力易造成小兒消化不良、大便祕結、食慾減退。同時巧克力含有咖啡因等成分,食用過多不僅會使小兒過渡興奮、影響休息,而且對小兒的大腦發育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

  3、嚴厲操控鹽的攝入

  鹽的主要成分是鈉和氯,而鈉在人體內具有“水化”組織的作用,體內的鈉和氯大部分都是從尿中排出的。而血液中鈉離子濃渡過高會引起體內大量水分的瀦留,造成患兒全身水腫、肝臟腫大、增加心臟的負擔,嚴重的還會導致心力衰竭。同時,飲食過鹹也是造成高血壓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後的患兒的飲食一定要偏淡些,醃臘製品、鹹蛋、鹹魚等含鹽量過高的食品儘量不要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