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如何進補養生

  你知道冬季要如何進行保健養生嗎?冬季天氣寒冷,是最需要保健養生的時候了,你瞭解了怎麼養生更靠譜了嗎?科學的進行保健養生,讓你冬季離疾病更遠一些,冬季保健養生,大家一定要做好工作哦!

  1.作息宜早臥晚起,避寒就溫;調神應思慮深藏,安靜自如。

  冬季的作息安排,宜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即日入而睡,日出而起,以此避寒就溫。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調神宜清靜深思,摒除不良情志刺激,神藏則形安,形安則體健。

  2.洗澡不宜多,浴中不可大汗出;睡前應洗足,手足不宜火上烤。

  老年人冬季頻頻沐浴,不符合陽氣內藏的養生原則。水熱所迫,汗出淋漓,很易感寒生病。北方冬季一週洗澡一次是比較合適的。臨睡前用溫水洗足,能活血通絡,宣通陽氣,並可安神寧心,促使入眠。但感寒後不宜在火上烘烤手足,以免面板皸裂。

  3睡眠勿矇頭,被褥不可太熱;衣著勿驟寒驟熱,下肢更要保暖。

  冬季雖然寒冷,但不可矇頭而睡,矇頭而臥會使人神懵不清。被褥也不可太厚太熱,否則熱迫汗出,反易受涼感冒。冬季穿衣勿忽增忽減,“溫足凍腦”這是經驗。俗話說“寒從腳下起”,下肢受寒,容易引起全身性疾病。尤其是老年人,下肢保暖甚為重要。

  4.飲食宜溫熱勿燥,鹹味適度;鍛鍊宜動靜結合,不妄作勞。

  冬季寒冷,人們喜食溫熱鹹味之物,如我國北方冬季愛吃羊肉,南方愛吃狗肉,皆為合於時令溫補之品。但不可過食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這些食物燥熱有餘,易傷津液,有礙於血液迴圈,尤對心腦血管不利。至於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作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洩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5.藥食保健,要順應冬氣封藏之義,重在一個“藏”字。

  進補包括食補和藥補兩類。食補方法因人因地而異,一般陽氣偏虛的人,可選羊肉、雞肉、狗肉、骨髓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對於不宜生冷又不宜食燥熱的人,可選用枸杞子、紅棗、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藥膳如歸芪雞、枸杞酒、杜仲腰子、肉蓯蓉燉羊腎、羊肉湯、羊腎鵪鶉蛋等。藥粥如蓮子粥、粥、粥、胡桃粥、黑芝麻粥等。常用的溫補中成藥有全鹿丸、右歸丸、還少丹、金匱腎氣丸、龜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