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便祕的主要原因有什麼

  正常的動物都不受便祕困擾,為什麼人會有呢?便祕不是病,但是一便祕起來真要命。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導致便祕的原因,希望能幫到你。

  導致便祕的原因

  原因1:沒有定時排便

  當你有便意時,千萬不要先“忍一忍”。當你抑制了這一陣便意後,過後再想排便就很難了。因為久而久之腸道就會失去對糞便刺激的敏感性,答辯在場內停留過久就會變得又乾又硬。所以,不妨將“排便”視為頭等大事,當有便意時,要第一時間去解決它。

  原因2:便便時看書或報紙

  總有這樣的一些人,去廁所的時候肯定要拿本書或報紙。這其實是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大便不暢的時候,坐在馬桶上,看著書、報紙,似乎很悠哉,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10分鐘以後,如果您還坐在馬桶上,就會給肛門造成不必要的壓迫,肛門的健康就是這樣悄悄被破壞的。

  原因3:常穿塑腰帶或塑身衣

  緊身衣抑制了調節排便活動的副交感神經,使大腸內分泌的消化液減少,在小腸中,將食物分解向前推的氣力變弱,於是食物殘渣在經過大腸的時候,要比正常的時候費時。這位教授指出,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很輕易產生便祕。所以說,便祕重症的女士,儘量不要穿緊身衣,特殊是睡覺的時候,更不要給身體太多的束縛。

  原因4:習慣性地服用便祕藥

  如若長期服用便祕藥,必定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因為不能用自身能力進行排便,而是要藉助外力,進而產生依賴影響。長期以往腸壁會變薄,從而傷害身體。

  原因5:飲食過於精細少渣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增加了動物性食物的消費,雞、鴨、魚、肉等葷食吃得越來越多,穀類食物吃得越來越少,且以精米、精面為主。由於食物過於精細,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減少,使得腸道蠕動緩慢、排便不暢而造成便祕。據我國居民營養調查發現,平均每人每日的膳食纖維攝入量已由過去的26克下降至17克。

  原因6:液體量攝入不足

  便祕患者一天最好喝8~10杯水。特別是早晨起來,空腹喝一杯溫水,可以喚醒大腸,刺激胃腸的反應。再說,大便的70%都是水分,從這一點看,充足的水分攝取,在改善便祕方面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如果我們的身體缺水,大便中的水分就會被大腸吸收出去,結果大便就會變得乾燥。硬結的大便很難潤滑地通過直腸和肛門,這就造成排便的痛苦,給肛門造成傷害,引起肛裂等不良症狀。

  原因7:運動量少

  久坐少動,長期不喜歡運動,腸道蠕動慢,肌肉收縮無力,腹壓降低使得排便動力不足,很容易發生便祕。

  治療便祕的水果

  a.熟香蕉--香蕉含有很豐富的糖分和膳食纖維,能很好的潤腸通便,不過只有熟透的香蕉才可以,省香蕉不能夠潤腸通便,吃的多了還會有反作用,大家一定要注意咯。

  b.蘋果--蘋果中含有很豐富的果膠,果膠屬於水溶性食物纖維,能活化腸內有用的細菌、保護腸壁調整胃腸功能的作用,所以它能夠有效地清理腸道,預防便祕。同時,蘋果裡的纖維,能使大便變得鬆軟,便於排洩。另外,蘋果裡的有機酸,能刺激腸子蠕動,有助排便。

  c.葡萄柚、柚子,午、晚飯後,吃半個或一個葡萄柚,吃到通便順暢為止。

  d.核桃仁含脂粉核桃、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核黃素、磷、鐵、β-胡蘿蔔素等,除了潤腸通便外,還有補腎固精、溫肺定喘之功能,可治療腎虛喘嗽、腰痛腳弱、陽痿遺精、小便頻繁、大便乾燥等。長期服用,療效更佳,且無副作用。患有便祕的老年人不妨一試。

  e.地瓜--紅薯,味甘性溫,健胃益氣,能滑腸通便。含有較多的纖維素,能在腸中吸收水分增大糞便的體積,起到通便的作用。

  中醫治療便祕的偏方

  便祕,常見症狀是排便次數明顯減少,每2~3天或更長時間一次,無規律,糞質乾硬。長期便祕會影響脾胃的執行,造成大腸的傳導失常,產生大量毒素堆積,會繼發腸胃不適、口臭、色斑等其他症狀,所以調理腸胃很重要。中醫治療便祕的偏方如下:

  1、取生甘草2克,用15~20毫升開水沖泡服用。每日1劑。本法專治嬰幼兒便祕,效果滿意,一般用藥7~15天即可防止復發。

  2、胖大海5枚,放在茶杯或碗裡,用沸水約150毫升沖泡15分鐘,待其發大後,少量分次頻頗飲服,並且將漲大的胖大海也慢慢吃下,胖大海的核仁勿吃,一般飲服1天大便即可通暢。

  3、大黃5-10克,研為粉末,用醋調為稀糊狀,置傷溼止痛膏中心,貼雙足心湧泉穴,10-15小時後取下,一般用藥一次即見效。可清熱消積,導滯通便。

  4、芒硝5克,研為細末,置傷溼止痛膏中央,外敷雙足心湧泉穴處,每日一換,連續3-5天。可清熱導滯。

  5、生大黃、焦山楂各等量。將二藥擇淨,研為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十克,用米醋或清水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於患兒雙足心湧泉穴及肚臍孔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一換,連續3—5天。可清熱導滯,消積化食。

  6、生大黃、雞內金各等量,擇淨研為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及肚臍孔處,包紮固定,每日一換,連續3—5天。可清熱導滯,消積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