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八度的彈奏技巧

  八度技術主要為手腕技術,因為,彈奏八度的人體技術關鍵部位是手腕。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人的手臂關節有指關節、掌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與肩關節。這其中,彈八度,可作為手臂動作軸心的關節,只可能是腕、肘、肩三個關節。誰也不可能以指關節或掌關節為動作軸心來彈八度。在腕、肘、肩三個關節中,如以肘關節為軸心來彈八度,動作反應必笨重、遲頓,不可能彈快。如以肩關節為軸心來彈八度,動作反應比肘關節還不如。而以腕關節為動作軸心,動作反應就很靈敏,就可彈快。所以,彈八度要以腕關節為動作軸心;相應,八度彈奏力量的發出和彈奏位置的支配,也應主要在腕部。因此,我們說,彈八度的人體技術關鍵部位是手腕。這樣說,並非無視手臂其它部位對彈八度的重要作用。彈八度,除手腕必須靈活、有力、有彈性外,手掌、手指也須堅硬、有力,觸鍵時能牢牢撐住,使手腕所發之力經手掌、手指時凝聚不散,充分傳導至琴鍵。如手掌、手指軟弱、鬆散,縱使手腕再有力,力量經手掌、手指時也會大大散失,發出的音必虛、散、飄、浮。此外,如彈強音量八度,僅腕力還不夠,還須加進小臂乃至大臂的力量。所以,彈八度,手的其它部位也相當重要。

  練習鋼琴八度的方法

  一、觸鍵時,手掌、手腕和小臂 要大體成一直線,並與鍵盤面基本平行。如手腕和小臂高於手掌,而所彈又是一般音量或弱音量,彈出之音必輕盈、飄浮。

  有少數樂曲的八度,就要求這種輕飄效果,手腕和小臂必須高於手掌來彈。但一般情形,特別是進行八度基本練習時,手腕和小臂切莫高於手掌。

  有些人彈琴,手腕一處高高拱起,高出前後的手掌和小臂,這種手形違反人的生理自然,彈出的音會異常虛散或僵硬不堪。這種怪樣子定要糾正。

  二、彈一般音量八度,小臂要保持穩定。整個手要以腕部為軸心上下動作,動作大小視彈奏音量強弱而定,一般音量愈強動作愈大。

  但進行八度基本練習 ,特別是初練八度時,動作幅度愈大愈好,以加大動作量,增強練習 效果。不過,八度技術高的人,動作幅度一般都較小,因其腕功強,稍加動作就可達到各種要求。但他們的技術了必定來自當初長久的大幅度的練習。

  三、彈一般音量八度,要以腕部為主要發力點。腕部既要用力,又要放鬆。

  彈奏中要隨時調節同一部位的這二者矛盾關係,使之協調、統一。若用力有餘,放鬆不足,必動作僵木,發音尖硬,手臂酸累過度而無法久彈;反之。若放鬆有餘、用力不足,定動作鬆垮,發音模糊,手臂失控而亂甩亂拍。腕部發力時,還要用鬆弛、自然的巧勁,不能用僵緊、生硬的拙勁,特別要充分發揮腕部自身固有的彈力。

  四、彈一般音量八度,臂膊***尤其是小臂***要放鬆,勿用臂膊尤其是小臂加壓、加力。

  不少人彈八度因腕力不足,一味用臂膊,尤其是小臂加壓、加力,往往產生兩種惡劣後果:一是臂膊,尤其是小臂因之僵硬、緊張,彈不多久即酸累不堪,無法久彈;二是往往形成一惡性迴圈,即由於腕力不足而藉助臂膊;又因藉助臂膊,手腕養成對臂膊的依賴性,自身之力就總練不出,總要依賴臂膊。

  克服困難這一惡性迴圈的辦法是:讓臂膊,尤其是小臂充分放鬆,而失去加壓、加力的可能,使手腕在無外力藉助下自行動作,逐漸練出自身獨立功力,無須再*臂膊。

  五、彈八度,手的起落要充分利用自然反彈力與慣性力,落下後要*反彈力彈起,彈起後要*反彈力落下有如跳動之球,往復不斷。這樣彈,一則富於彈性感,效果生動;二則省力,能久彈。

  一些人彈八度,不懂用這樣的自然之力,手起手落用盡拙勁,酸累不堪

  六、彈技術性或華彩性織體的八度,通常以大、小指並彈為好。非特定情形,最好其中不夾換大指同四指並彈。

  因為,大、小指並彈出的音,較大指同四指並彈的音更集中、挺拔、鮮明,顆粒性、彈性感與清晰度也更強。

  七、彈八度時,彈奏之大、 小指最前端小關節要彎曲、挺立,整個指頭要堅硬。要用大、小指尖外側部位觸鍵,觸鍵面要宜小不宜大。

  一些人彈八度,指頭散軟,小關節鬆垮開不停甩動,像在琴上拂掃,彈出的音虛散、模糊。這種不良形態必須糾正。

  八、彈八度時,彈與不彈的手指都要自然彎曲、挺立,掌關節也要挺起,整個形成 一種向上禹外支撐的自然形態的“架子”、“模子”。這個“架子”、“模子”要有一定的緊度和硬度,但不可緊張、僵硬,彈奏時要只做以腕部為軸心的上下整體動作,自身形狀定型不變。

  一些人彈八度,手不撐立和定型,亂晃亂甩,像把刷子,彈出的音含糊不清,並充斥手指拍鍵的雜音。這種壞毛病必須糾正。

  九、彈八度,手背內、外兩側高低要大體相等,整個手臂呈基本水平狀。

  不少人彈八度因小指無力支撐,致手背外側傾斜下陷,形成手背內高外低.本已無力的小指又被下陷的手背壓住,更用不上勁,彈不出有力之音.這樣,還往往出現一惡性迴圈:小指無力致手背下陷;下陷的又壓住小指,使之難以充分活動,而練不出自身之力,令手背下陷得不到改變。克服這一惡性迴圈的辦法是:彈奏時,盡力令小指支撐住,使手背下陷不了;甚至有意識將手背外側微微抬高,給小指以足夠空間充分活動,使其自身之力慢慢練出。

  十、 彈一般音量八度,臂膊要放鬆,手要有一定緊度和硬度。

  這是一個矛盾難點:往往臂膊放鬆,手也隨之鬆散、疲軟;手有緊度和硬度,臂膊,尤其是小臂,也連帶繃緊、僵硬。要努力使這二者協調。辦法為:

  1、意念上將二者區分開,心中同時想到和感到一處放鬆,另一處有緊度和硬度;

  2、掌握好手腕的用力與放鬆。手腕是臂膊和手的交界部位,與二者緊密關聯,手腕的用力與放鬆關係掌握好了,臂膊和手的同類關係也就易於協調了。

  十一、在八度兩個音的相互音量關係上,可有三種彈法:

  1、左、右手用力重心分別偏重於左手大指或右手小指,突出這兩指所彈之八度高音

  2、與前者相反,用力重心分別偏重於左手小指或右手大指,突出這兩指所彈之八度底音;

  3、兩手用力重心各都均衡,左、右手所彈音量基本相等。

  第一種彈出的效果較清晰、生動、明亮、光彩,節奏性與顆粒感較強;第二種彈出的效果較寬闊、渾厚、豐滿,雄勁,混響度與共鳴感較多;第三種彈出的效果介於一、二種之間。彈奏者應依所彈奏音樂要求,目的明確地擇彈其一。

  人的大、小指中,先天大指強、小指弱,彈八度大指彈出的音往往容易自然性強於小指。對此,彈奏中要隨時留意糾正。

  十二、彈八度除特定要求外,手指觸鍵那一剎那,一要力量集中,二要時間短促。這樣彈出的琴聲就響亮、持久。

  十三、彈八度的人體技術關鍵部位是手腕,而關鍵作用僅次於手腕的則是大、小指指尖部位,包括大、小指指頭最前端小關節。

  手腕在八度彈奏中的功能主要為:啟動手的彈奏動作,並作為動作軸心;發出手的彈奏力量;支配手的彈奏位置。

  指尖部位的功能主要為:支撐手的落鍵;向琴鍵傳送手的彈奏力量;對手的觸鍵進行細微調節。

  許多人彈不好八度,究其原因,多因缺乏手腕功夫,次為指尖部位功力欠缺。因此,要彈好八度,關鍵要練好手腕及指尖部位的相應彈奏技能,即手腕要靈活、有力、有彈性、有耐力,指尖部位要堅硬、敏銳。

  十四、遇到長的快速連續八度段落,即使八度技術強的人,彈到後面,手臂也難免一定程度愈彈愈累。要圓滿彈下來,不致因手臂過累而堅持不下,就要掌握好手臂,尤其是小臂的放鬆,調節好整個彈奏過程中手臂力量的耗用,使手臂彈到最後仍有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