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學古箏基本技法

  要如何?古箏基本技法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古箏基本技法,供你閱讀參考。

  古箏基本技法:學古箏基礎技巧

  基本做法應是循序漸進,舍此沒有它法更好。什麼叫序?就是學習的順序,先學什麼後學什麼。什麼叫循?就是遵守的規律步驟,使之逐漸深入提高,這又叫程式。它是學習上的一種計劃、安排,總是要體現出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這樣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不按程式去學,隨心所欲的僅憑個人的意志去學往往事與願違。針對古箏的學習程式,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家協會等都制訂了相關的定級考試的參考曲目,可以說這就是業餘學習的一種程式,有了這樣的一個程式,就要按照程式去學,各種基礎和基本功就散佈在這些程式之中。學箏過程中任意的跳級,像下跳棋似的找竅門、找路子是不可取的,要像登山一樣,一步一個腳印那才會有真正的體會和收穫。要本著今天是在給明天打基礎,這首曲子是在給下首曲子打基礎,這一階段是在給下一階段打基礎的。

  學箏的過程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有的人學箏,一個星期就能學一首曲子,隔著許多曲子蹭蹭往上跳,再甩掉一些不學的,幾年就把古箏學完了,這不好。學箏過程中要學好一首再去學另一首,而不要學的拌拌磕磕就換下一首學。要高標準、嚴要求,在學箏上要有長遠一點的目標,做到天長日久、時時勤奮、多思考、多琢磨,多在樂曲情感意境表現上下功夫,精益求精。

  基本功練到什麼層次才算好?這因每個人的要求不同而不同,有的要求能達到自娛自樂一般玩玩,有的要求順利通過考績獲得證書,有的要求在不同級別比賽中拿得名次,有的要求達到演奏水平等等,這樣就有了“好”的不同層次,不好劃定這個“好”字,最好的辦法就是畫定你的學箏層次多學多練。

  即便是初級曲目的曲子,真要彈得非常好,需要多下功夫。有的學員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上採取每個級別裡選學一兩首後,就較大幅度的跨進式教學,導致基本功很不紮實,以至於越往中、高階曲目學,越感到吃力,同時也給養成了一種不良的學習習慣,缺少認認真真的精神,貪多求快,不講效果質量,出現學多少、忘多少,僅剩幾首也是拌拌磕磕的難堪局面。其實初級階段不只是讓學會幾首考試晉級曲,還應同時把相關的知識加以灌輸,多學、多想、多練。從開始就有一種嚴格的標準,提高心靈的境界、藝術的境界,把基礎打好,把基本功練好,多花精力、多用時間,只有這樣才是能把古箏學好。

  古箏基本技法:基本功練習

  1:坐姿,手型。這關係到以後學習高難度的曲子時能否正確的彈弦,發出需要的音色,關係到能否快速運指,靈活運指。

  2:樂理知識的學習。音樂也是一門學問,屬於社會科學的範疇,有其獨自的理論,專門的學科、術語,像音的時值的劃分,休止符、符點音符、反覆記號、常用的速度、力度術語含義……應該由淺入深的學習。

  3:樂感的培養。增加對音樂的感受力,能把握住樂曲的情感特徵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情緒,這樣避免音樂在情感意境上無動於衷或者理解錯誤。

  4:基本的指法、指序、技巧、技能。這些都是具體的散佈在各個樂曲之中,不是學幾首就能學全的,廣泛的涉獵為好。

  5:重視師承。有些指法技巧在樂譜上是無法標示出來的,靠看譜、聽錄音也是摸不著頭緒的,這就要有正確的師傳師承,這也是彈箏學箏的一個特點。

  6:對音樂語言的理解。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色、音準、音高、韻味……音樂是由這些要素組成的,不瞭解這些內容的含義,無法對音樂進行正確的表現。

  7:對音的正確辨識。知道哪些是樂音、噪音,進而能夠區分出音色上的明、暗、亮、澀、淨、噪、幹、潤、癟、滿、虛、實、僵、活、薄、厚……,這樣音樂表演起來才能顯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和意境層次。

  8:左右手各自的功夫,相互協調配合的功夫。運指要流暢自然,具有爆發力,出指要乾淨利索、有線條感、顆粒感、做到輕、柔、緩、慢、快、急都能有效的控制和發揮。

  9:聽力的開發培養。由於音樂是一種聽的藝術,聽就顯得尤為重要,要能夠聽出各種音樂語言在音樂中所表達的意思,用聽力校正自己學習上的不足,讓別人聽好、自己首先要聽好。

  10:各種指法技法的練習曲。練好指法練習曲,有助於攻克曲子中的重點難點,使技法在演奏過程中更加嫻熟自然。磨刀不誤砍柴工,學好練習曲,對練好一首曲子是非常有意義的,不應該棄之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