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刮奏技巧

  古箏刮奏可以使琴聲更加靈動,那麼古箏刮奏有哪些技巧呢?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刮奏的四個方法

  一.刮奏的時候,義甲的觸弦深淺要嚴格控制,不能觸弦太深,也不適合太淺。感覺就比平時彈琴的深度稍微淺一點。手掌和手肘的姿勢和彈琴差不多,要抬起來,不能因為隨意刮奏而失去了手型,耷拉下來。 否則會使得刮奏不流動,音色總顯呆板。

  二.手和手臂要放鬆,其實這個要點在彈琴的每個動作上面都有要求。用力不代表手過度緊張,刮奏的力氣相對是比較小的,如果要讓刮奏出來的音不斷斷續續,就必須讓手自然放鬆,手指開啟,自然過渡。

  三.碰到左右手交替刮奏。兩個手要基本保持在一條線上,距離不要分開的太大;其次,分配好每次刮奏的長度,如果左右手有連續四次刮奏,那基本上每次刮琴絃一半的寬度,還有一半,留給下一次刮,這樣正好可以跨越整個琴絃一次。最關鍵的便是左右手的銜接問題,當右手快結束的時候,左手就要跟上了,不能讓聲音斷掉,左手開始地方要和右手結束的地方接近,不用再從頭開始刮。

  四.音樂是藝術,藝術是環環相扣的。彈琴除了悅耳的琴聲潺潺,刮奏的時候,姿勢也同樣重要,而且好的姿勢可以作為聲音的延伸。每次刮奏結束的時候,手不要立刻收回,否則聲音就好像嘎然而止了。手應該緩緩抬起來,在空中劃個弧度,然後再慢慢地下落,繼續下一次刮奏,特別是在左右手交替刮奏的時候,動作會更加優美,聲音也彷彿在無形中得到了延伸。

  刮奏的彈奏要視樂曲的要求而進行強弱快慢的變化,不能呆板,以至於平庸。合理安排時間並多加練習,必然熟能生巧,彈奏出輕盈靈動的樂曲。

  :刮奏的注意事項

  不同類的刮奏在具體運用方面是頗有講究的***古箏刮奏的具體運用講解***。連線性刮奏,必須做到 “連”,要最大程度地使其與前後音相連。這就又牽涉到刮奏的時值問題。

  應考慮刮奏是倚音形態還是八分音形態,依照刻定的時值來安排刮奏的長度和音階走行的頻率,務求充實、飽滿,前後戮連,才能夠達到連線性刮奏的目的。而裝飾性刮奏則重在 “裝飾”二字,必須起到 “錦上添花”的功用,要做到短小靈動,突出一個 “趣”字,因此裝飾性刮奏的音階行走頻率一般較快,要颳得輕盈流暢而不死板。

  特別要強調的是,前面提到裝飾性刮奏與連線性刮奏並存的問題,但是,“並存”並不等同於 “相容”,這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刮奏型別,不可混為一談,不能因為兩者間的相似而把它們統歸為同一型別。仔細品味,我們不難發現,裝飾性刮奏雖然也能起到一定的連線作用,但其往往更強調與後一音的豁合度而不著重與前一音相連。

  有時,為了增加裝飾性刮奏的 “趣意”,它甚至可以作為一個三十二分音符或者更短的倚音,只做主音發生前的起勢存在。而連線性刮奏是絕不允許與前後脫開的。二者相較,裝飾性刮奏比連線性刮奏來得更為靈活和多變,所以樂曲中常存在“作為連線性刮奏使用的裝飾性刮奏”。

  內容性刮奏是刮奏運用中最複雜,也是難度最大的一種,它要表現的景象和情緒千變萬化,完全在於演奏者如何表達。有意思的是,同一個刮奏在不同的樂曲中有不同的意味,在不同的演奏者手中又有不同的靈性,在不同的聽者耳中更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內容性刮奏就好比是我們小時候常玩的橡皮泥,你想要捏什麼,捏得像不像、好不好看全靠自己把握。

  內容性刮奏的高深之處就在於演奏者須與聽者形成共鳴,把你想要表達的內容通過彈奏與聽眾腦海中浮現的內容統一起來,老話常用 “對牛彈琴”來形容聽者麻木,其實這又何嘗不是演奏者不能很好地傳達資訊而與聽者脫節所造成的呢?

  所以,把握內容性刮奏最關鍵的在於 “感受”,沒有感覺的音樂是死音樂,沒有感覺的刮奏要來何用?演奏刮奏時,必須有 “1 +1 >2”的效果,無論是幾個音階迴環的大刮奏或是兩三個音的花指,都要能準確地表達意境,表現情緒,否則刮奏便成了可有可無,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的無用之物。

  古箏刮奏的方式

  1、連線性刮奏,必須做到 “連”,要最大程度地使其與前後音相連。這就又牽涉到刮奏的時值問題。 應考慮刮奏是倚音形態還是八分音形態,依照刻定的時值來安排刮奏的長度和音階走行的頻率,務求充實、飽滿,前後戮連,才能夠達到連線性刮奏的目的。

  2、裝飾性刮奏則重在 “裝飾”二字,必須起到 “錦上添花”的功用,要做到短小靈動,突出一個 “趣”字,因此裝飾性刮奏的音階行走頻率一般較快,要颳得輕盈流暢而不死板。

  3、內容性刮奏是刮奏運用中最複雜,也是難度最大的一種,它要表現的景象和情緒千變萬化,完全在於演奏者如何表達。有意思的是,同一個刮奏在不同的樂曲中有不同的意味,在不同的演奏者手中又有不同的靈性,在不同的聽者耳中更有完全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