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學古箏的興趣

  因為家長們希望把孩子從小就培養成為“高素質”的“多面手”,能在將來的競爭中具有很強的實力,所以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四五歲就開始學習古箏。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AA,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培養孩子學古箏興趣的方法一

  一、合理的安排聯絡時間

  1.應在每一次古箏課後,安排一次練習,以便鞏固、加深記憶當天所學。

  一般家長與學生在每次古箏課結束後,就不再安排練琴,為的是讓孩子輕鬆一下。實際上剛剛上完課,孩子對老師課上講授的內容、提出的問題及正確的示範記憶是最清楚的,如果能及時練習加以鞏固的話,那麼效果會比第二天天再練要好得多。所以一定不能忽視課後的及時複習與鞏固。

  2.可以採取少量多次的練習方式來適應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

  許多家長把練習時間安排在晚飯後,連續彈奏 l到 2小時,其實這樣安排極不科學。兒童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堅持讓孩子保持一種狀態很長時間確實有點“強人所難”。因此只要時間安排上符合兒童的生理、心理活動規律,那麼孩子們也就容易接受並會按要求去練習了。具體來說,要將一天中可以用來練習的時間分散開來用。例如:三餐前利用做飯的時間讓孩子各練 20分鐘,晚飯後稍適休息一下再練 2o分鐘,這樣算來一天就總共練了 8O分鐘。練習的總時間一點也不少,反而通過多次的重複練習,使孩子記的更牢固、更清楚,同時孩子也更容易接受這種練習方式。孩子的年齡不同練習時間也有不同,現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一些參考意見:5—6歲的孩子每次2o分鐘左右;7—8歲的孩子每次 25分鐘左右;9-lO歲的孩子每次 30分鐘左右;ll一12歲的孩子每次 35分鐘左右,以此類推。另外,即便家長與孩子真的時間有限,只能利用晚上的時間進行連續練習,也要注意安排 1到 2次的休息。

  3.認真正確地練一遍 ,強過機械無腦地彈十遍。

  許多家長會規定孩子必須彈夠十遍或者幾十遍才準離開。這樣會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完成了多少遍而不是彈得怎麼樣,有的乾脆胡亂彈完要求的遍數交差了事。學習效果不但不好,還練出了許多難以改正的錯誤。家長如果換種方式這麼跟孩子說:“你不用彈那麼多遍,只要你把這課的內容能認真準確、連貫完整地慢慢彈下來,就可以去休息了。”這種方式表面上減少了任務數量,孩子會感到“輕鬆”、“便宜”了很多,心裡也更樂意接受 ,練 習起來就不再感到難熬和不耐煩了,而是積極動腦地去彈琴,爭取能用最少的時間完成任務,同時還能養成注意力集中,認真練琴的好習慣。事實上孩子練的數量不一定少於原來要求的十遍或數十遍,這難道不更好嗎?

  4.遵循先難後易的練習順序。

  每節課所學的曲目都有難易的區別,有的家長反映孩子總愛先練容易且自己喜歡聽的曲子,把難的放在最後。筆者建議應該把這一順序改成先難後易。因為簡單且喜歡的曲目容易使孩子在練習時情緒高漲。剛開始練習的興趣也比後來濃一些,往後越難越沒興趣和耐心從而感到疲憊,難點也就不易練會練熟,效果自然不如前面所練。因此應該把不太喜歡的曲目放在前面練,喜歡的留在後面“壓軸”,孩子心裡總是會想:“練完這些就可以彈我喜愛的曲子了”,從始至終都會保持較高的練習興趣和質量。另外,每次都在最喜歡的曲子中結束一天的練習,也可使孩子感到意猶未盡盼望下次的練習,保護了他的積極性。

  5.充分利用電視節目開始前的那段時間。

  電視已經融人了孩子的生活,如果讓孩子在看電視與練箏之間做一個選擇的話,那一定是要冷落練箏的。到了喜歡的節目時間如果不讓看,孩子即使在練琴也必然是心猿意馬坐立不安的。練習的質量更是無從談起。所以家長可以讓孩子選一個喜愛的節目,把該節 目開始之前的20到 30分鐘定為練習時間,並與孩子達成一致意見即:這段時間如果能好好練琴。就可以看電視。孩子就算是有些不情願但因為想看心愛的節目也就會“委屈求全”不再有任何異議,哪怕比平時彈得還要多一些往往也更容易接受,化被動為主動的了。

  二、家長應注意對待孩子的態度、語氣和語言

  1.當孩子坐在古箏旁開始練習後,家長的每一句話都會影響孩子的興趣與心情。

  試想一下如果父母說:“這曲子你都練了這麼久了,節奏和旋律還是斷斷續續的,跟個結巴似的真難聽!”這樣的話語只會使孩子心裡不高興,自然會想“我辛辛苦苦地練琴卻得到這樣的評價,不如不練了的好”。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對孩子說:“這支曲子你已經彈得很熟了,要是能在連貫些不問斷就像流水一樣,那就更完美了!”這樣的評價會讓孩子看到家長對 自己練習成果的肯定而心情愉悅,也更容易接受意見和建議 ,並主動改進不足之處。小小的孩子能每天堅持練琴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應該先真誠地肯定他的成績,然後將許多問題適時適當地依次指出,讓孩子慢慢地一個一個地去改進他就不會覺得自己原來練得那麼“糟糕”,打擊到他的自信心了。

  另外,如果孩子有一段時間練習一直不認真,適當的“斥責”也是必要的。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當情況有所改觀時就應給予表揚誇獎以鞏固良好的學習狀態。總之,只有在孩子犯較為嚴重的錯誤時才能給予“斥責”,但一定要適可而止,適量而為。

  2.提出問題時語氣要溫和,切忌用命令的口吻。

  心理學認為一個聲音平穩,表示此時該人充滿了理性,同時他所提出的意見或建議別人更容易接受。這一點用在訓練中也會有好的效果。父母用溫柔和藹的語氣對孩子提出要求,孩子一定會耐心聆聽,快樂接受的。相反,大人總用命令的口氣去要求,孩子就會相當反感,甚至與家長“對著幹”失去練琴的樂趣。從長期來看,採用徵求、商量、建議的方式去提要求,是使孩子心甘情願地接受並努力改正問題的好方法。

  3.拒絕使用否定性的評語。

  家長經常會因為孩子練習時在某一處三番四次地彈錯而失去耐心脫口而出:“真苯呀!”、“真是沒用!”之類的話去責備。這種評價一般是父母非常情緒化的表現,完全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客觀地對問題進行分析的結果。這些話深深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只會招來孩子的強烈不滿。學習古箏本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兩隻手八個手指不斷的變化和配合,能順利地彈下來已實屬不易,遇到難點一遍遍彈不好,孩子心中已有了很大的壓力,這時家長在旁邊還要“火上澆油”,那孩子會好受嗎?如果是一個內心軟弱的孩子可能真的就認為自己“沒用了”。所以家長應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體會孩子的難處,冷靜地從旁觀者的角度幫孩子分析原因,找出癥結所在,幫助他渡過難關。這樣孩子就會心悅誠服地與父母真心相對,樹立練好箏的信心。

  培養孩子學古箏興趣的方法二

  注重生活中環境的影響

  兒童對某一事物的興趣是可以在一定的環境中薰陶培養的。日常生活中必須要做好認真聽,可以正常的活動玩耍。只要讓孩子置身於音樂之中,假以時日,古箏的音色及曲目慢慢地就會紮根在孩子的心靈深處,乃至於使孩子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希望自己也可以揮灑自如地彈奏出那麼動人心絃的曲子。同時多聽古箏曲也是提高學習質量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經過反覆的聽標準範奏,使曲子在心中留下清晰準確的印象即形成“樣板”。當練習時就會主動模仿改“樣板”的速度、力度、韻味等等,對該曲子的全面把握會更準確更生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實證明經常搞點“小花樣”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練琴興趣和效果。首先,在家中應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明亮、清新舒暢的練習環境。很難想象孩子可以在人聲和電視聲交雜的環境中能集中精神好好練琴。房間的佈置要讓孩子感到輕鬆親切,擺幾件心愛的玩具陪在他身旁,讓他不會覺得練琴很冷清很寂寞;其次,孩子的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還應經常給他舉辦一些“小小演奏會”,讓孩子把自己辛苦學習的成果在人前展現一下,哪怕觀眾只是家庭成員,也會給他帶來莫大的鼓舞。家長們要用極大的熱情來認真聆聽孩子的演奏,並且給予積極的肯定與讚賞,也可以發些小獎品。當然還要真誠地總結學習上的進步與不足,使孩子充滿自信地克服問題取得更好成績。“小小演奏會”一定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記憶,激發他更大的學習熱情。

  在艱苦地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種種問題,只要我們用心思考,採用靈活多變的方式方法就可以孩子在寓教於樂中完成古箏的學習,使美妙的音樂常駐孩子美好的心靈,伴隨他們快樂的成長。

  培養孩子學古箏興趣的方法三

  讓學生有“我想學”的念頭

  在我們所學過的心理學認為,任何事物給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它往往能夠決定著人們今後對它的看法。當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琳琅滿目的樂器時,他們對每一件樂器都充滿著好奇,都很感興趣,很想學。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古箏上來呢?這時教師和家長可以利用已有的硬體設施,讓孩子從心理喜歡古鎮,從心裡想學古箏。如:用錄音機播放一些較為優美、動聽的古箏曲來吸引孩子;用VCD播放兒童表演古箏的節目;用電視播放孩子最喜歡的《還珠格格》中紫薇彈奏古箏時的情節等等。我這裡有很多學生就是因為這個才有學習古箏的念頭,當孩子聽到、看到這些時,就對古箏產生了很好的第一印象。特別是看到《還珠格格》裡的紫薇彈琴的這一幕,很是讓孩子羨慕、喜歡。這時學生就會產生了自己也要像紫薇一樣邊彈邊唱的想法,古箏也就成了他們的第一選擇物件。

  讓學生能在快樂的氣氛中學習

  學生對古箏的興趣往往會隨著幼兒對古箏的新鮮度和學箏的難易程度的改變而改變。這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特徵老教育他們的,讓他們在輕鬆、愉快地氣氛中學習,讓他們感到學習古箏是快樂的。

  1、 用形象的兒童語言,讓孩子能夠易於接受:

  我們都知道幼兒的年齡偏小,他們的形象記憶要遠遠勝於抽象記憶。所以在幼兒古箏教學中,我們應該把那些枯燥的語言、抽象的概念轉化成孩子喜歡聽的、形象的、具體的語言,以此創設愉快、輕鬆地環境。例如在教彈箏手型的這一方面,我先說手型基本像個握雞蛋的形狀,不能太緊,太緊的話雞蛋會在手心抓破喲,也不能太鬆,太鬆的話|手心的雞蛋會掉在地上的;然後手放在琴上時,我是這樣告訴孩子的:我們的小手像一座彎彎的橋,我們知道橋是很平滑的,而且前面上不能有漏洞,要不然汽車和行人就要掉下去的。那麼在幼兒練習的過程當中,我就可以這樣說:小心,汽車要掉下去,來提醒手指不要張開;哇!這座橋高低不平好難開呀,來提醒手指的關節突出來了,不夠圓滑、不夠放鬆等等。這樣孩子就不會從老師口中聽到:“這樣不對,這是錯的”等字眼,也會覺得學古箏是件很有趣的事情。這樣幼兒對自己充滿信心,就有了學習的願望和動力。

  2、 與家長交流,相互配合,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很多學習古箏開始都是一時興趣,但是學習任何事物都是有枯燥性的,古箏學習也不另外,特別是初期學習基本指法時,也會很枯燥,這是很多學生都會有打“退堂鼓”的想法,這是學生家長和老師之間要進行及時交流,讓老師明白學生的想法,好及時與學生做好思想交流,也可以在課堂內容上儘量佈置一些能讓學生感興趣的曲目,回家練琴時,讓家長多表揚學生,多對學生有讚美的感覺,讓學生充滿自信,以增強學習興趣,,那麼度過一段枯燥的學習期後,學生能演奏一些好聽曲目的時候,她已經對學習古箏有一定的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