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泛音的介紹以及彈奏方法

  泛音是一種空靈、具有飄渺、幽遠意境的聲音,它讓人聯想到晶瑩剔透的水花,讓人聯想到紛紛飄落的花瓣等等,那些小巧玲瓏的東西。它晶瑩剔透,輕盈飄逸,猶如蜻蜓點水。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古箏泛音的介紹

  音樂中,弦整體振動產生的音稱為基音,而弦部分振動而產生的音則稱為泛音。

  同樣是一根琴絃,但是我們演奏技法的不同就可以產生多個不同效果的聲音。同一根弦的基音與泛音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在古箏的彈奏中,基音指的是從箏馬到前嶽山這段有效弦長整體振動產生的音,而泛音則是左手觸弦點到前嶽山這段有效弦長部分振動而獲得的音。前者是有效弦長的充分振動,後者是部分振動。

  古箏泛音的彈奏方法

  泛音的彈奏一般使用雙手。演奏時,右手彈奏,左手食指、無名指或者小指輕觸弦,彈奏後兩手即刻離弦。在彈奏時,我們需要先找到泛音點。古箏的泛音點是在有效弦長***指的是前嶽山與琴馬之間的弦段***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處。常用的泛音是在弦段的二分之一處獲得。每臺古箏不同,木質、琴絃材質、共鳴不同,泛音的位置也不盡相同。下面我以一些曲目的彈奏來具體講解一下。

  我們經常聽到的《梅花三弄》、《廣陵散》、《香山射鼓》等樂曲泛音多采自二分之一弦段。此處彈奏可獲得該音的高八度音。《梅花三弄》中泛音的運用將梅花那小巧的身姿、高潔的品行襯托出來,玲瓏剔透,惹人喜愛。《鐵馬吟》中泛音似乎又模擬出屋簷下懸起的鐵片碰撞的聲音,等等。聽起來特別的輕巧,而不噪。箏曲《風之獵》中,泛音的彈奏要變換好幾個觸弦點。

  另外,泛音的彈奏也可以完全由右手一隻手來完成的,這種情況多見於彈奏單個的泛音,而不適合彈奏泛音音串。具體的彈奏方法是右手無名指或小指輕觸所需要的觸弦點,比如弦的二分之一處,右手大指彈弦,彈完後兩個手指同時離弦。這種方式的彈奏更需要不同手指之間的配合,觸弦的兩個手指都不能過早或過晚離弦,以免彈奏出其他的效果音。

  古箏泛音彈奏的小技巧

  雙手彈奏的泛音需要注意彈奏時要求雙手配合緊密。在左手需要輕巧觸弦,而避免用力壓弦;在右手則需要保證聲音的顆粒,避免敲擊琴絃,而要輕輕彈撥,視樂段的需要進行力度的變化。這些都是為了保證泛音的輕盈和靈巧的效果。

  有的學生在彈奏時,雙手配合並不好。有時候左手不等右手彈完弦就離弦,從而得不到泛音效果;有時候左手離弦太慢,從而獲得悶悶的聲音效果,感覺同樣不對。這就需要注意了,在練習時需要雙手的緊密配合。有的學生在指力或者彈弦方法方面不講究,用關節迸發敲擊琴絃發聲,有的則軟弱無力,這就需要注意在前期學習時手指的發力。我們彈奏出的泛音不能太噪,也不能太虛,要透徹清亮一點,能讓人感覺到聲音的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