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分弓怎麼拉

  二胡分弓是二胡演奏的一個重要技巧,那麼二胡分弓要怎麼拉?下面小編整理了二胡分弓的演奏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二胡分弓的演奏技巧:二胡分弓決堤方法

  一般來說,樂譜中凡沒有連弓記號者,都表示用分弓來演奏。但快速的分弓我們稱之為快弓,在運弓動作上與中速的分弓是不同的。

  下面我們來談談分弓在演奏動作上的特點。

  分弓在運弓動作上是長弓速度的加快與幅度的縮小,仍然要求拉弓時以手腕為先動點向右拉出,推弓時以大臂為先動點向左推進。由於用弓幅度較小,因此手腕動作也要相應地減小。因為一音一弓的演奏帶來了頻繁的換弓,所以換弓的技法在分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說分弓的性格,主要體現在換弓方面。反過來說,換弓的軟硬度,也就決定了分弓的軟硬度。而這種軟硬度與長弓一樣,也是通過手腕動作的剛柔程度來實現的。如果是較為連貫的換弓,手腕動作就要適當地柔和,使手臂的力量通過手腕餓緩衝作用到達手指。如果是強勁的換弓,就要求每一弓都帶有音頭,那麼手腕的動作就要適當地加大,使手臂的力量在手腕處積聚,通過腕部的突然甩動,來帶動弓子爆發性地加速,以奏出剛健的音頭。

  還有一種帶有保持音狀態的分弓,這種分弓介於柔和與剛健之間,既不帶音頭,又要求每個音十分清晰。此時手指就要始終保持對弓子的作用力,手腕的動作應儘量減少,而依靠手臂的動作直接帶動弓子的左右運動來完成,這樣才能演奏出這種分弓應有的效果。

  二胡分弓的演奏技巧:二胡分弓易出現的問題

  二胡學習者在分弓方面容易出現以下四個問題:

  1、拉推弓聲音不平衡;

  2、拉推弓動作上下掂動;

  3、演奏分弓時手腕或肘部動作過大;

  4、兩手配合不佳。

  分弓的時值是不同的,那麼,對於不同時值的分弓怎樣保持音質上的統一?我們知道,分弓的組合可以是千變萬化的,拉推弓的時值往往也是不同的。

  如:切分音、長短弓組合等等。音的時值不同,所用弓子的長度也必然不同,但發音卻要求是一致的,這就需要用調整貼弦度來做到了。

  一般來說,音符的時值長,用弓也必然較長,弓速往往較慢,要保持一定的音量,貼弦度就要稍大;而時值較短的音符,有時為了將弓子拉***推***到預定部位,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走完較長的弓段,弓速就很快,為了使發音和其它音符相統一,貼弦度就要適當地減小。前面已經講過長弓貼弦度的增減要依靠小臂細微的旋轉動作來完成的,這一點在分弓的演奏中也是完全一致的。

  二胡演奏技巧

  持琴及按弦 二胡的琴筒應該放在左腿靠緊小腹的位置上,琴桿正直,略向前傾;左臂自然彎曲,肘部不要過分抬高;手腕微微突起,將琴桿置於虎口之中,手指自然彎曲呈半握拳狀,以指尖與指面交合處觸弦。在演奏上把位時,左手虎口要放在靠近千斤的位置上,食指根部最好要與千斤接觸,這對培養把位概念大有裨益。手指在按弦時,各關節要自然彎曲,任何一個手指關節反彎都是不允許的,但過分的正彎也不科學,手指的彎曲一定要以自然、鬆馳為原則。拇指在演奏中應放鬆持平或微微翹起,不可向下彎曲勾住琴桿。手指的起落動作,要以左手的掌指關節運動為主,以手掌的運動為輔。尤其是快速的按指動作,更需要依靠掌指關節動作的靈活與敏捷。手指的觸弦應該是富有彈性的“擊”弦,而不是僵硬的“按”弦。

  長弓 拉弓時,右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狀態”,以腕部為先動點向右拉出。要注意大臂不要過早地向外伸展,以致肘部過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不良傾向。另外,在拉弓時,右臂不可向右後方運動,使弓子拉成一個園弧狀。推弓時,要以大臂往回收作為先動點,帶動小臂向左推進。此時,手腕應呈“內屈狀態”。當大臂收完後,小臂繼續向左推;小臂收完後手還要將弓子推進幾公分,使手腕再次轉換成“中間狀態”,以便開始下一個拉弓動作。

  換弦 換弦分慢速***包括中速***換弦和快速換弦,在快速換弦中又分為正向換弦和反向換弦,它們在動作上是有一定差別的。在慢速換弦時,一般來講要儘量以右手中指和無名指的動作為主,而以手臂的動作為輔。在換弦過程中,通常要求弓毛往弦上“靠”,而不是往弦上“撞”。此外,還要注意保持弓子執行速度的均衡,不可因換弦而突然改變弓速。快速換弦因為速度快,如果以中指和無名指的主動運動來換弦,手指就會因負擔過重而不能持久,也不易均勻。因此快速換弦的手指動作實際上都是由右手其它部位來帶動的。快速換弦分正向和反向兩種,先拉內弦,後推外弦稱為正向換弦。在正向快速換弦中,手指的動作是由腕部來帶動的。因此手腕的動作就要相對地主動而靈活。先拉外弦,後推內弦的快速換弦稱為反向換弦。在反向快速換弦中,換弓的動作是由臂部來帶動的。

  分弓 分弓通常是指在中等速度下每弓演奏一個四分音符或一個八分音符的一種弓法,一般用中弓部位來演奏。因為一音一弓的演奏帶來了頻繁的換弓,所以換弓的技法在分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分弓的組合是千變萬化的,拉推弓的時值往往不同,運弓的長度也必然不同,但發音卻要求一致,這就需要調整弓與弦的“壓速比例”來做到這一點了。

  連弓 用一弓演奏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符的弓法稱為連弓,連弓的組合千變萬化,而且連弓中每一個音的時值也往往不同,加上強弱的變化等等,就使連弓的演奏變得非常複雜了。但有幾條原則是可以幫助我們演奏好連弓的:1、要合理地分配弓段。2、一弓內音符多、用弓較長的連弓在運弓上與長弓一樣,也受著弓子槓桿作用的制約,因此在演奏這種連弓時也要考慮到這個因素,以求得音質的平衡。3、運弓要柔軟、均勻,右手動作應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不能受左手換指動作的牽制,尤其是不能用弓子在分配單位上打拍子。4、一般來說,連弓奏法在換弓時,要儘量地減少痕跡。

  快弓 在演奏快弓時,手和肘要同時向對方的相反方向均勻地擺動,即:拉弓時手向右運動,肘部卻要向左運動;推弓時手向左運動,肘部卻要向右運動,它們運動的“軸心”是在小臂的中間部位。其手臂動作與“對著爐門扇扇子”的動作相似。如果將我們的右手變作一條魚的頭,肘部變作魚尾的話,那麼把快弓動作形容成“搖頭擺尾”是再恰當不過的了。在運動中,手腕只是起一個力量的調節作用,使快弓的動作不致於僵硬。因此,既不可緊張,也不能過於鬆馳。快弓的貼弦度比起長弓和分弓來要大得多,而且這個貼弦度是需要始終保持的,就是說在換弓時,弓毛也要緊貼琴絃,每一弓都要有“嘎”的一聲音頭,這樣的快弓才能具有顆粒性。

  顫弓 顫弓在演奏方法上與快弓有本質上的相似之處,它也是將動作的“軸”放在小臂的中部,使肘和腕成為平衡的兩端;以大臂微微的緊張顫動,帶動肘部振抖,通過“軸”的作用,腕部及手指自然也就帶動弓子快速地左右平行運動了。演奏好顫弓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臂要微微地緊張,以支撐住小臂;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大臂適當的緊張度,過於緊張會使發音僵硬,且不能持久;過於鬆垮又會使顫弓不易控制,發音模糊。小臂以下部位要相對放鬆,做到上緊***指大臂***下鬆***指小臂、腕部及手指***。

  頓弓 演奏外弦頓弓時,右手如同擰螺絲刀的動作,輕微敏捷地向左***擰鬆螺絲的方向***轉一下,這樣拇指就會對弓杆施加一個力,同時中指也要向外頂一下弓杆,使弓毛貼住外弦,配合弓子短促的拉推運動,以發出聲音;當聲音發出的瞬間,弓子要立即停止運動,右手復原放鬆,使弓毛浮在弦上***不離開弦***,聲音嘎然而止,由此完成一個外弦的頓弓動作。演奏內弦頓弓時,以右手中指和無名指向內有彈性地“勾”一下弓毛,使它貼住內弦,同時配合弓子短促的拉推運動,以發出聲音;在聲音發出的瞬間,弓子立即停住,中指和無名指放鬆,使弓毛浮在弦上,聲音嘎然而止,由此完成一個內弦的頓弓動作。在頓弓換弦時,弓子要始終保持平直執行,完全依靠手指敏捷的動作來改變弓毛的貼弦方向,而不應該用弓子前後晃動,或上下點弓頭的方法來幫助換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