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的病因及表現

  動脈硬化作為心血管類疾病的一種,嚴重時也可危害到我們的生命安全,所以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它的一些病因,下面給大家介紹吧。

  動脈硬化的病因

  高血壓***25%***:

  高壓血流長期衝擊動脈壁引起動脈內膜機械性損傷,造成血脂易在動脈壁沉積,形成脂肪斑塊並造成動脈硬化狹窄,血壓不控制,心肌梗塞發生率約提高2~3倍,腦中風則約4倍。

  缺少運動***20%***:

  運動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減少低密度脂蛋白,幫忙身體把多餘膽固醇從膽道與腸道排出體外,避免過剩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內壁,此外,運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增加血管彈性,降低血壓,消耗過剩熱量,使身體脂肪比重減少,肌肉比重增加,而減輕體重,因此缺乏運動的人很容易得到粥狀動脈硬化。

  高脂血症***20%***:

  血中脂肪量過高較易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斑塊,造成動脈硬化狹窄。

  糖尿病***15%***:

  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謝會出現問題,血液中運送脂肪的蛋白質***稱做脂蛋白***會產生變性,在運送過程中脂肪容易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脂肪斑塊。

  抽菸***10%***:

  香菸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會損傷動脈內壁,受傷的動脈內壁會卡住膽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積形成脂肪斑塊,同時,抽菸也會引起冠狀動脈收縮痙攣,減少血流量。

  肥胖***5%***:

  肥胖或體重過重的人,心臟負荷加重,血脂肪不正常的機率也較高,因而增加粥狀動脈硬化風險,肥胖,易促發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胰島素阻抵抗症候群。

  過大壓力:人會因為壓力而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於是引起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傷害動脈血管內壁。

  家族史:指的是基因上的因素,使某些人早期就發生動脈硬化疾病遺傳,其原因仍未明,有的是嚴重高膽固醇血癥,迭積在血液中,進而促發動脈硬化發生,有的是早發性高血壓,或是容易發生血栓等。

  動脈硬化的臨床表現

  動脈硬化的表現主要決定於血管病變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對於早期的動脈硬化患者,大多數患者幾乎都沒有任何臨床症狀,都處在隱匿狀態下潛伏發展。對於中期的動脈硬化患者,大多數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胸痛、胸悶、頭痛、頭暈、四肢涼麻、四肢痠懶、跛行、視力降低、記憶力下降、失眠多夢等臨床症狀,不同的患者會有不同的症狀。

  一般表現為腦力與體力衰退,觸診體表動脈如顳動脈、橈動脈、肱動脈等可發現變寬變長、迂曲和變硬。

  治療動脈硬化的方法

  1.擴張血管。

  2.調節血脂

  在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的基礎上,血脂仍高於正常時,可用調脂藥。

  3.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藥物可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4.溶解血栓藥和抗凝藥

  對動脈內血栓導致管腔狹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藥、抗凝藥,如尿激酶、重組組織型纖維蛋白溶解酶原啟用劑、肝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