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怎麼才能彈出很脆的聲音

  彈鋼琴必然就是在聲音上下功夫,彈出很脆的聲音就是其中的一個難點。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鋼琴彈出很脆的聲音方法,希望對大家會有用!

  鋼琴彈出很脆的聲音方法

  一、從連第一個音開始就要學會“聽”:

  鋼琴的入門方法很多。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從段奏入門是被廣泛接受和採用的。段奏的開始雖以單音作為元素,一個個音的練習“落下去à手指站住à提起來”。但是問題在於大家同樣都在練段奏,練法卻有很大的不同。我認為需特別強調的是,練習的正確與否,必須通過聲音來檢驗。學生從練第一個單音段奏開始就要去聽,當手指觸鍵,琴槌擊弦時,聽聲音是否充分地發出來了;是否有良好的震動與共鳴;當手指保持在琴鍵上站立時,耳朵要傾聽聲音的持續和延長,並要學會辨別好聽的聲音和不好聽的聲音。在此基礎上,讓學會理解到不好聽的聲音是由於錯誤的彈法直接造成的。譬如說:敲砸的聲音是由於過高過猛地向鍵盤衝去而造成的;悶暗的聲音是因為下鍵的速度造成的;而擠壓的聲音是由於在鋼琴發聲後,手還繼續對鍵盤施加壓力而造成的。那麼,正確的彈奏應該是手臂放鬆自然,離鍵不要太遠,用物體自然下落的速度觸鍵,一旦聲音發出,手絕對不要在對鍵施加壓力。就是說,這個音應是一觸即發的,並且要去掉一切不必要的多餘的動作。通過這樣的要求,彈出好聽的聲音應是明亮、寬厚、具有共鳴的。教師應要求學生在一開始就要學會把正確的動作與正確的聲音結合起來,懂得聽什麼和怎麼聽,這樣的開端對以後的鋼琴學習會受益無窮。

  當學生學會聽一個一個的單音後、第二步就應從短小的樂曲裡去聽音與音之間的聯絡和傾向,聽每組音的聲音是否均勻,平衡。第三部在開始學習兩個音的小連線時,要聽兩音之間是否聲音連起來了,聽小連線的第二個音結合重量下落是否在語氣上達到了強調。第二個音作為尾音結合重量提起,聲音是否比較柔和和委婉並在減弱。第四步,在學習幾個音的連線和樂句連線後,則要結合句頭、句尾、句中的語氣、高矮、強弱等去聽樂句的進行。

  總之,要學會聽,要懂得如何去鑑別聲音的好壞優劣,這是教師和學生的首要任務。這個概念必須在一開始學鋼琴時就建立起來!

  二、自然重量的運用與調節是良好聲音的基礎和保證

  所謂自然重量,首先是指手臂的重量,進而是指對身體部分對重量的補充和結合。在彈奏中如不會使用重量,聲音必然就會單薄、浮淺和缺乏表現力。

  對重量的運用與訓練應有一個過程,首先是要學會能把手臂的重量全部放下去,彈出豐滿、淳厚的聲音。一般在教學中常常提到的“一灘到底”即是指把重量“放入”鍵盤,不要把重量淤塞在手臂、手腕的某個部位。

  而重量的調節必須建立在重量能全部自如放下的基礎上,根據音樂所需要聲音的強弱、厚薄給予鍵盤重量的變化如果聲音要強,可結合補充身體的力量;如果聲音很輕弱,則可把重量控制到最小。譬如說,僅一個手指的重量,也是可以的。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為了聲音的通透,不論重量通過指尖“送”到鍵盤裡去。唯有這樣才能使最輕的聲音清清楚楚地傳到音樂廳最後一排觀眾的耳朵裡去。

  綜上所述,我在此提出的重量概念是包括全部的重量棗全部臂重並可加上身體所能補充給手臂的總和;也包括經過調節和控制的,哪怕是最微小的重量。由這樣大大小小的重量,經過靈活自然的變化應用,給我們的聲音變化提供了極大的可能。

  三、指尖的觸鍵必須“彈到點”

  我提出“彈到點”這個說話,是一個觸鍵的概念,我認為這是保證良好音質的必需。

  從鋼琴的發音特點來講,每個音不論強弱、厚薄都應該有一個最佳的發音點。這個點在觸鍵時應多深多淺,力量應用得多大多小,下鍵速度應多快多慢都應根據聲音的需要來衡定。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何種聲音都需由槌敲擊琴絃才能發出該聲音所需要的震動;這種震動一是壓不出來,二是聲音一旦發出來之後再用力也改變不了。哪怕是再深厚持續的聲音也必須在發音的瞬間積聚好力量,使聲音儘可能深沉有利地發出來,使其有最好的震動和延續。而在聲音延續過程中我們保持情緒,保持手的穩定,保持自然重量繼續在琴鍵上。我們在鋼琴上“保持著”,這種感覺是絕對必須的。可是唯獨有一點我們不能做到,那就是企圖在發音完成後,我們在施加力量去改變這個已發出來的聲音!在鋼琴上我們只可能在一瞬間把我們所希望和追求的那個聲音發好,其後聲音延長得是好是差,在發音時就已決定了。所以我認為無論聲音強弱,每個音的發音點都應在觸鍵時感覺好。深厚的聲音自然應該把琴鍵彈“深”;果斷的聲音觸鍵時必須直截了當;歌唱的聲音要讓琴絃發出最好的共鳴和延長;輕巧的聲音則要在觸鍵的過程中找到它合適的位置,千萬不要壓。

  總之,我認為彈琴必須“彈到點”,這是符合鋼琴這件樂器的特點的。在觸鍵上找到每個音的最佳發音點,能提高手指的控制能力,加強手指觸鍵的精密程度,增加演奏的把握性。而最主要是改善了聲音的質量,發出真正符合鋼琴特點的“鋼琴化”的聲音。

  四、發揮鋼琴之所長

  鋼琴是鍵盤樂器,是通過琴槌擊弦發出的聲音的,因此小槌子式的顆粒性聲音是鋼琴的特色。彈跳音,彈非連奏就特別能顯示出鋼琴的優勢。所謂“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就可引用為充分展現鋼琴效果的精妙寫照。

  要展現鋼琴之所長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和不懈努力,關鍵是對手指的獨立性,靈活性進行規範的訓練。而手指的活動能力,關鍵在於對掌關節進行訓練。我認為在慢練時每個手指應該獨立不倚地進行“快下放鬆”的練習,這主要是一個訓練的概念。所謂“快下”,就是手指上下,特別是觸鍵動作要快,要敏捷,這樣能使聲音明亮。所謂“放鬆”是指聲音一旦發出,手就不能在追加壓力,在彈長時間的音時,手可以在發音後自然保持在琴鍵上。“放鬆”絕不是指鬆懈不成形,而是針對不要緊張和不要壓鍵而言。動作越快放鬆越快,說明聲音也就具有更好的彈性。在慢練時如每個音都能做到“快下放鬆”,手指動作的靈敏度就可和快速彈奏的需要統一起來。

  在訓練中最常見的忽視手指主動性的毛病是:彈每一個音時都由手腕加壓力,表現在手腕隨著每個音的彈奏而上下顛動。從暫時的功利看似乎彈得很“紮實”,實際上聲音很重濁。更致命的是,這種彈法只能在較慢彈奏時造成假象,稍快一點便會使聲音變得斷續、跳動和不連貫。用這種彈法的學生,到不了車爾尼849程度,就在也無法前進。就算換老師也非常難改,不少學生深受其害。

  在此需特別提出的是:發揮大指左右活動的功能也非常重要。由於我們每隻手有5個手指,但靠大指的轉換位置和連線,我們可彈好音階和琶音,把手變得彷彿有幾十個手指一樣。因此把大指訓練得主動靈活,克服其易僵直和重濁的弱點,對彈奏的流暢均勻有極重要的作用。

  總之,要訓練好手指,使其獨立、主動、靈活;使聲音清晰,流暢、均勻,這對展現出鋼琴的所長四關鍵性的步驟。

  五、變缺憾為優勢

  當我們聽好的歌唱家演唱或優秀的小提琴家演奏時,他***她***們的聲音連貫和氣息悠長,這是鋼琴很難比擬的。的確,鋼琴作為鍵盤樂器,要彈出好的連奏或歌唱性是太不利了。但是好的鋼琴家們在鋼琴上也能彈出非常動人的歌唱性樂曲,他們演奏出來的“鋼琴化”的歌唱可以是如此的迷人。那麼訣竅何在呢?在於他們掌握了鋼琴這門樂器,充分發揮了鋼琴的長處,並巧妙地掩蓋了鋼琴的弱點。

  鋼琴的弱點在於其聲音一旦發出,就只能靠其餘震延續,聲音很快地減弱。所以就某一個音來說,是不能作出漸強的。同時鋼琴的聲音只要發出,就不可再修正或改變,這一點也是大大地比人聲和管絃樂器要不利。但鋼琴也有它的發音特點。我們可以儘量發揮右踏板的延音功能來增加聲音的共鳴並幫助聲音的連線。在彈奏上應掌握並運用重量的傳遞和貫穿。同時要結合音樂中的漸強,漸弱、輕重緩急的處理,安排好句頭、句尾、樂句中的高點,體會好樂句中的強調音、非強調音和語氣,掌握好樂句中節奏的伸縮和變化,設計好種種音色的變化與層次。另外,還可用伴奏部分或其它聲部進行烘托與陪襯,以這些方法來製造鋼琴所獨有的連奏和歌唱性,也正是高明的演奏者們所擅長的,其魅力也非管絃樂器和人可比的。

  再回到訓練上來說,要讓學生首先掌握連奏的彈法,學會用一隻手臂的力量貫穿一條連線或一串音流。不要把一個個音都散了或彈得停滯不前,而要彈得向前流動,一氣呵成。這需要手上的感覺,也需要內心的感覺。同時,要掌握好樂句的彈奏,對每個樂句的語氣、起伏、句頭、高點、句尾等等都要安排處理好。進而要分析、感受並做出樂句與樂句之間的關係變化和發展,調整好旋律、低音、伴奏幾者之間的層次,逐步提高彈奏歌唱性的技巧,使其由淺入深,由底到高。我認為,只要用心去聽,去想,去感受,就必然會取得成果。

  彈鋼琴技巧

  鋼琴彈得好不好,一個公認的標準就是“好不好聽”,或者說彈得“有沒有味道”,而將這個標準落實到鋼琴教學上,簡單點講就是我一直強調的“鋼琴要聲樂化,要舞蹈化”——用器樂來表達聲樂旋律歌唱性的美感和身體語言舞臺化表達。

  身體是力量的源泉。就拿你在留言中提到的“輕重的問題”來說,平時我們要做大量的手指力量訓練與靈活性訓練,如果還要在十個負荷已經很重的十個手指上追加 力度上的變化,那麼就真的是太難為它們了。不過好在我們還有一個很有能力還愛幫忙的身軀,可以讓我們的手指在快速跑動中藉助它作推拉緩急的音色、速度等音 樂表現方面的處理。這不但不會影響彈奏速度、使音樂更好聽,還可以在視覺上給人以享受——像舞蹈演員一樣展示身體語言,身體的參與能更好地詮釋樂曲的風 格,傳達樂曲的意境,從而使聽眾獲得全方位的藝術享受。現在我們不難理解,用鋼琴來呈獻音樂時,我們不僅要會用手指更要懂得充分利用身體語言,令演奏更加 生動。

  連音奏法介紹

  1、連奏的應用

  連奏即鋼琴演奏中的歌唱性奏法。主要用於抒情性的歌唱旋律、圓滑連貫的音型、流暢的旋律性過句、琶音或分解和絃跑句等等。

  2、連奏的聲音效果

  圓滑連貫、柔和如歌。

  3、連奏的觸鍵要點

  鋼琴,從它的發音方式——打擊琴絃發音和發音不能延續的發音特徵來講,用鋼琴歌唱不是其效能的特長。但由於現代鋼琴製作的先進,尤其是鋼琴演奏技術的改善與發展,用鋼琴歌唱不僅可能,而且其優美動聽的音質可與世上一切擅長歌唱的樂器媲美。然而,鋼琴的歌唱性彈奏和技巧的學習掌握、嫻熟運用是有相當難度的。它必須依靠克服由於榔頭擊弦造成的打擊性來創造一種特殊的觸鍵方式,產生圓潤連貫的聲音,在聽覺上求得柔和、抒情的歌唱效果。

  連奏、從聲音效果到觸鍵方式與非連奏恰好是一個反方向。它對手指的觸鍵方式的要求不是爆發性的快擊揮動,而是訓練有素的緩慢觸控,其觸鍵要點是:

  1***改變手指的觸鍵部位。不以指尖,而以柔軟的指面肉墊部位觸鍵。用手指肉墊處觸鍵會形成一種受力的緩衝,這對於鋼琴發音的音質會產生非常微妙的影響,有助聲音的柔潤。

  2***改變手指觸鍵的高度。觸鍵高度對於手指揮動的速度有積極意義,是明亮的顆粒性聲音的觸鍵方式,連奏不需觸鍵的高度而要求以下平穩的貼近鍵面的方式觸鍵。

  3***改變手指的觸鍵速度。緩慢的觸鍵是創造柔和歌唱性連奏聲音的關鍵因素。一方面觸鍵速度快慢與聲音力度強弱成正比,另一方面觸鍵速度影響著聲音的音質,決定著聲音的明暗、剛柔、顆粒性與連貫柔和性等等。

  4***改變觸鍵的用力方式。在鋼琴觸鍵的用力形式方面,原則上是兩大類:或垂直方向用力,或水平方向用力***當然,兩者之間會有多種交融變化形式來產生千變萬化的音色層次***。柔和、連貫而圓滑歌唱的連奏需以水平方向可以使琴鍵以一種緩衝的方式受力,造成琴鍵的導傳系統改變鍵錘的擊弦方式,這將大大減少榔頭擊弦方式,這將大大減少榔頭擊弦的打擊性,從而改變發音的音質。水平方向用力方式體現於具體彈奏是一些類似推、來、掛、摸的觸鍵形態。

  5***連奏要求更多地運用手臂的重量和尋求重量在指間平穩的流動轉移。重力從一個音***一個手指***平穩地移向另一個音***另一個手指***的連貫性和圓潤性的好壞優劣。

  6***特殊地注意觸鍵後保持上部重力的傳導轉移,讓上部重力從一個音***手指***移向另一個音***手指***,務求聲音圓潤連貫。

  4、連奏的學習與輔導

  連奏要求交好的控制技術,要求手、腕、肘、臂等各活動部位的圓滑、平穩、協調。因此,對於幼兒學琴入門來說,的卻是十分困難的。過去的訓練程式就把這一訓練課題放到較晚的時候才學。儘管困難,哪怕僅僅是“胚胎”,僅僅是“雛形”,對連奏彈奏法的學習也要放到第一階段的“基礎底面”內容中去。

  輔導幼兒學習連奏,最要緊的是強調連貫如歌的聲音效果,啟發孩子對歌唱的想象,讓他們自己去追求想象中柔和優美的歌唱性聲音。急功近利,一味關在房子裡,撲在鋼琴上,並不一定就能學得好,如果把視野開啟,帶孩子聽音樂會、演奏家演出或錄音、錄影,在孩子的內心聽覺中樹立起優美動聽的歌唱性聲音概念,就遠遠會比非常孤立地去練習某種方法受益更大。

  但是,這決不是說手段上的嚴格練習不重要,相反,手段是通向目標的橋樑,必須從嚴訓連。學習連奏輔導要抓住以下幾個關鍵:

  1*** 讓手指展平、貼鍵。

  從入門的落指、基本手型到基本彈奏動作,我們都一直強調著手指自然彎曲,保持半圓的手型。現在學連奏,突然又要求孩子把手指放平,我們一直在要求他們作基本彈奏動作時要注意抬起手指,現在卻又要求他們貼鍵,孩子們會感到不習慣。可彈琴不能只用一種方法,得給孩子們講清楚,這是連奏的要點,不會就得學,就得練,一定得嚴格做到。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只要認真要求,嚴格聯絡就能掌握。

  2*** 用緩慢的速度下鍵。

  要彈歌唱性,慢下鍵是求得柔和歌唱的聲音的最關鍵的一環,抓不住這一條就不會有歌唱性的聲音。練了音,丟了方法,實質上等於白練。家長的輔導在這些關鍵處顯得格外重要的意義就在於,把孩子們自己把不住的關把好,把孩子們自己要求不到的東西堅持到;把孩子們自己不夠嚴格的習慣堅持培養成嚴格的習慣。

  3*** 引導孩子改變非連奏中垂直用力的擊鍵方式,培養起水平方向的觸鍵用力方式來。

  觸鍵的用力方式關係到鋼琴發音的音質、音色、音量、在觸鍵技巧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事實上觸鍵速度是同觸鍵的用力方向直接相關聯的,慢下鍵同水平方向的用力形式緊密聯絡在一起,因此,要做到柔和歌唱的慢下鍵,最根本的一點要從改變用力方向的訓練上著手。

  4*** 強調連奏運用手臂中立。

  由於慢下鍵的控制很容易造成僵硬緊張,單單依靠手指是奏不出圓潤而有共鳴的歌唱性聲音的,這時手臂的運用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5*** 強調從一個手指到另一個手指的重量轉移。

  這是聲音圓滑連線的關鍵。倆系時要特別冷靜而有耐心,要細細體驗,專心傾聽。下面的練習對於圓滑連線和重要轉移可能會有益:

  6***連奏的學習可從兩音的連線開始。

  手指上也可選在比較好控制的二、三指上先練。待有了體會再擴大到三音、四音、五音,逐漸把大指、四指、五指包括進來。另一方面,則是先作相鄰的音的連奏連線,再作相間音或遠距離音程之間的連奏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