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宋冬野安河橋北專輯

  《安河橋北》是宋冬野在憑藉《董小姐》大火之後推出的一張專輯,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來評析一下這張專輯。

  《安河橋北》專輯

  宋冬野莫名其妙的就紅了,因為那首《董小姐》。當身邊很多人都在向我推薦這首歌或把簽名齊刷刷的改成“愛上一匹野馬,可我的家裡沒有草原”時,我只是微微一笑說,早就聽過了,蠻好。後來,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在討論“小眾歌手火起來之後為什麼那些資深樂迷感到很失望”這樣的話題,說逼格下降也好,說左立的版本糟蹋了原唱也好,說大眾跟風一擁而上也好,看得出來喜歡《董小姐》和宋胖子的擁躉還是很多的。很有意思的是,很多人翻出張楚的《趙小姐》來作對比,可相比那個幻想愛情,愛買便宜貨的大齡剩女趙小姐,我更愛這個董小姐。

  而那張傳說已久的新專輯《安和橋北》也終於在八月尾姍姍來遲,專輯大部分歌曲去年就在豆瓣上聽過,如今再聽,除了熟悉,卻再無當初那種深入心扉、潸然淚下的感覺。歌還是那些歌,詞還是那些詞,人還是那人,只是經過重新編曲過後的歌總覺得感覺不對。就像你常去一家館子吃飯,你覺得那個廚子手藝好,做的菜很合你胃口,後來這廚子突然有一天去了大飯店,一道家常小菜整出一個宮廷御菜的名兒,一個水果拼盤也要雕花裝飾,搞得很藝術,很高階,很正式,跟你說你要怎麼怎麼吃,用什麼樣的盤子就著什麼樣的酒才能吃出更好的味道來,讓你吃了不敢說不好,但是心裡就是有一點稍稍不痛快。

  好在這道菜的原味還在,這就足夠了。

        喜歡宋冬野的歌因為那份質樸,那份原味,那份真實,那份不經意間撩撥、觸動、撫慰你的小心思的感動。你聽那些歌,你會覺得生活就是那樣,有些無奈有些沉重;你會覺得青春就是那樣,胡鬧過,出離過,意氣風發過以及匆匆而過;你會覺得愛情就是那樣,“愛上一匹野馬,可我的家裡沒有草原”、“我知道這個世界每天都有太多遺憾,所以你好再見”,更多的是愛而不得、黯然神傷和錯過遺憾。而這些才是更多人所面對的生活本身,它殘忍而又真實,它悲傷卻不哀怨,它失望卻又滿懷希望。

  所以你看那歌中的董小姐是多麼真實而又美好,“董小姐,你嘴角向下的時候很美”,“董小姐,你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董小姐,你熄滅了煙說起從前,你說前半身就這樣吧,還有明天”,因為這份真實感,這個董小姐難免讓很多聽歌的人產生代入感,那個內心堅強,自由獨立,美麗孤傲的“董小姐”你我大抵都曾遇見過,那種“愛而不得”的無奈、惆悵和痛苦大抵在很多人心中經久不散淤積成為一個心結,那個在心中念念不忘卻只能眼望著她奔向屬於她自己的草原的野馬,那個永遠無法在一起的“董小姐”成了很多男人心中的最難以言說的隱祕。

  很多時候,我在想為什麼宋胖子的歌能如此動人,我後來總結為一句話就是“乾淨的煙火氣”。那煙火氣就是這人間,這俗世中的一切,就是飲食男女,就是性靈食色,就是柴米油鹽,就是喜怒哀樂,就是從俗世中來往俗世裡去,就是幸福、安寧、歡喜都在這世間的煙火氣息裡,不厭世,不避俗,不羨天堂,不慕遠方。可這煙火氣又是乾淨的,詩意的。這乾淨是不哀怨,不憤怒,不控訴,不鄙俗,不汙濁,它予以人相信和希望,這乾淨不是山頂的雲,不是林間的泉,而是泥沙沉澱後流動的清澈的水。這詩意你聽得出來不是那種矯飾,不是那種虛假,不是那種做作,它是生活詩意的自然流露,是內在的閃光,是平凡樸實的美。這份擁抱真實和俗世的姿態讓我想起我多年前寫的一首詩,“一個人因固執而顯得溫柔多情。泥胚變成白瓷的日子,看起來很遙遠。他發出月亮一樣的光暈。他憎惡神諭和指引,他終究要向下,往俗世中去,擁抱真實的愛人。”

  《安河橋》單曲

  而我最愛的歌卻是那首《安和橋》,尤其是重新編曲後的《安和橋》,加了中國鼓和低沉的馬頭琴之後,滄桑深沉、沉鬱頓挫。那句“讓我再聽一遍,最美的那一句,你回家了,我在等你呢”,曾讓我潸然淚下。曾聽一個長者對我說,你看男人在外辛苦打拼,其實回家所求無多,只不過想下班回家有口熱飯吃,有口熱湯喝,有人在家等你,你累時有句寬慰的話。所謂的高官厚祿、錦衣玉食、寶馬貂裘都比不上這個。我深以為然。“我知道那些夏天,就像你一樣回不來,我也不會再對誰滿懷期待”,這“得而復失“的疼痛想必要比那”愛而不得“要甚百倍、千倍。

  “想起那些欲愛不得的人們,在夜間在白晝在深水中扣響指節。那反彈開的回聲如松針落滿溝谷。”這份“愛而不得”如此痛入骨髓卻又毫無辦法,它只能化為詩,化為歌,化為深夜裡的輾轉反側,化為長街上的寂寞奔走,化為凌晨傾倒的空酒瓶,化為短暫的醉生夢死,化為決絕、轉身、出走、遠行、遺忘和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