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的發聲原理是什麼

  音響大概包括功放、周邊裝置、揚聲器***音箱、喇叭***調音臺、麥克風、顯示裝置等等加起來一套,在音響的發聲中產生的原理十分豐富。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音響發聲原理的相關知識吧!

  音響的發聲原理解析

  介質共振混合音響,發聲原理,採用的是振動器振動發聲+紙質鼓膜喇叭發聲,我們經常用音響的人都知道,普通音響除了專業音響,一般的普通音響重低音都是不夠的,低音好點的一般體積都不小,這主要是由於採用喇叭發聲的音響受發聲單元體大小的影響很大,所以很多多媒體音響直接採用低音炮,外接音箱,充分擴大其發聲單元體體積範圍,但這樣對於音響音響的外形就有很大的限制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市面見到的音響一般都是四方四正有稜有角的原因,且低音效果也不是很好。

  當森林中有一棵樹倒塌下來時,發出一陣轟然大響聲音,但是沒有人在這個原始森林中,所以就聽不到這聲音。這算不算有聲音發出來呢?聲音是肯定發出來了,因為當樹幹及樹枝接觸地面時,它們都會產生某些聲音,但是沒有人聽見,但這聲音對於人類或其他動物所聽到的是有所不同,所以這就是聲學上所說的心理***Psychoacoustics***。

  我在這裡講的聲學原理,最主要是讓一個調音員能夠了解聲學的各方面,而不是進行聲學研究,或是碩士、博士的聲學論文,所以我在這書內講的聲學理論都是實際可以給在現場操作音響的人用得上的。

  1915年,有一個美國人名叫E. S.Pridham將一個當時的電話收聽器套在一個播放唱片音響的號角上,而聲音可以給一群在舊金山市慶祝聖誕的群眾聽時,電聲學就誕生了。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在美國哈定總統***Harding***就職典禮上,美國貝爾公司把電話的動圈收聽器連線在當時的唱片唱機的號角上,就能夠把聲音傳給觀看總統就職典禮的一大群群眾,因此就產生了很多專業的音響研究及開發了擴聲工程這門學問。音響研究人員不單純是努力地把音響器材進行改進,也做了各類不同音響的實驗來了解人類對聽覺的反應。但最高階的音響研究人同都明白音響學是要整體的研究,要了解音響器材的每一個環節,及人類對聽覺的生理反應,他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音響的發展歷史

  電子管

  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體,開創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192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負反饋技術,使音響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遜放大器,較成功地運用了負反饋技術,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上世紀50年代,電子管放大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潮時期,各種電子管放大器層出不窮。由於電子管主要技術指標放大器音色甜美、圓潤,至今仍為發燒友所偏愛。

  電晶體

  上世紀60年代電晶體的出現,使廣大音響愛好者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音響天地。電晶體放大器具有細膩動人的音色、較低的失真、較寬的頻響及動態範圍等特點。

  積體電路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推出音響技術中的新成員——積體電路,到了上世紀70年代初,積體電路以其質優價廉、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逐步被音響界所認識。發展至今,厚膜音響積體電路、運算放大積體電路被廣泛用於音響電路。

  場效電晶體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日本生產出第一隻場效應功率管。由於場效應音響功率管同時具有電子管純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動態範圍達90dB、THD<0.01%***100kHz時***的特點,很快在音響界流行。現今的許多放大器中都採用了場效電晶體作為末級輸出。

  音響的組成部分

  音響裝置大概包括功放、周邊裝置***包括壓限器、效果器、均衡器、激勵器等***、揚聲器***音箱、喇叭***、調音臺、聲源***如麥克風、樂器、VCD、DVD***顯示裝置等等加起來一套。其中,音箱就是聲音輸出裝置、喇叭、低音炮等等,一個音箱裡包括高、低、中三種揚聲器,三種但不一定就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