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發聲原理是什麼

  要解決竹笛的音準問題,首先要了解竹笛的發聲原理,從中找到影響竹笛音準的幾個因素。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

  笛子發聲原理

  笛子的笛身一般為竹製,用浙江餘杭一帶的白竹,江西、安徽一帶的紫竹做的笛子音色為上品。白竹做的笛子發音清晰、明快;紫竹做的笛子發音柔和、圓潤。但並非所有的白竹或紫竹都能做出好的笛子,選料的好壞也直接關係到竹笛的音準。笛子屬於木管樂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鳴樂器類。笛膜***演奏時貼於膜孔處的一個小薄片***一般用嫩蘆葦杆中的內膜製成。它是典型的中國民族樂器,表現力十分豐富,可演奏出連音斷音、顫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還可以表達不同的情緒;無論演奏舒緩、平和的旋律,還是演奏急促、跳躍的旋律,其獨到之處都可從中領略。此外,笛子還擅長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把聽眾帶入鳥語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笛子的發聲是靠吹奏者撥出的氣流與吹孔的邊稜相碰撞而發出聲音的。具體的說就是演奏者通過風門將氣流撥出,撥出的氣流撞擊吹孔前沿壁被邊稜分成向內、向外二股氣流。氣流50%進入笛內,另外50%在笛外,這樣笛子就會發出"基音"。演奏者撥出氣流的粗細、快慢,以及氣流與笛子吹孔的角度,直接影響笛腔內空氣柱長短粗細的變化,也就是說直接影響竹笛發音的音度變化。由此可見,調整氣流的速度以及氣流的角度,是糾正竹笛音準誤差的主要手段。根據這一物理現象,我們從氣息的流向、流速、寬度等方面,做出準確要求,就能解決竹笛的音準問題。掌握了竹笛的發聲原理,就找到了竹笛音準變化的根本原因。

  笛子的概括

  笛是一種管樂器,是屬於無***的木管樂器,由通過樂器開口的空氣來發聲。依照霍恩博斯特爾-薩克斯分類法,笛屬於邊稜音氣鳴樂器***edge-blown aerophones***。常見的笛為直身長管,除了吹奏用的吹口外,還有幾個調整音高的開口,各開口的開啟或閉合會產生不同的音高。各地方有不同的笛,有些笛***如直笛***是豎笛,吹口在笛的末端,吹奏時笛和嘴脣垂直。有些笛***如長笛***是橫笛,吹口在笛的側面,吹奏時笛和嘴脣平行。

  笛子的種類

  梆笛和曲笛

  梆笛用於北方梆子戲的伴奏,笛身細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著重於舌上技巧的運用,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馮子存先生演奏的北方民間樂曲《五梆子》、《喜相逢》,在演奏上表現了濃厚的地方色彩,在氣息運用上較猛,並採用了急促跳躍的舌打音,強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梆笛善於表現剛健豪放、活潑輕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北方色彩,這和北方人民所處的地區特點和生活、勞動習慣是分不開的。多用於北方的吹歌會、評劇和梆子戲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劇等***的伴奏,也可用來獨奏。

  曲笛用於南方崑曲等戲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線***即纏絲***笛”,因盛產於蘇州,故又有“蘇笛”之稱。多為C調或D調。管身粗而長,音色淳厚、圓潤、講究運氣的綿長,力度變化細緻,常採用先放後收,一音三韻,悠揚委婉,演奏的曲調比較優美、精緻、華麗,具有濃厚的江南韻味。

  曲笛與北方風格的梆笛笛子獨奏曲那種粗獷、有力,形成鮮明的對照。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陸春齡教授,他所演奏的《鷓鴣飛》、《小放牛》等民間樂曲,音色潤麗、清晰,音色控制、強弱對比自如,並多應用笛子上的“喚音”、“送音”、“打音”、“倚音”、“顫音”等技術,在氣息運用上要求飽滿均勻,儘量少用吐音斷奏。

  曲笛在我國南方廣泛流行,適宜獨奏、合奏,是崑曲等戲曲音樂、江南絲竹,蘇南吹打、潮州笛套鑼鼓等地方音樂中富有特色的樂器之一。

  新創作的笛子獨奏曲,大部份都吸取了“曲笛”和“梆笛”的演奏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