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學小論文

  高中的思想政治課是對中學生系統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的必修課程,是中學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是對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高中政治小高考複習策略

  [摘要]普通高中必修科目學業水平測試***小高考***是高二學生在高中階段面臨的第一次大考。要做好高中政治小高考複習,就必須加強記憶,勤于思考,梳理體系,適度訓練,注重時事熱點與教材知識的結合。

  [關鍵詞]高中政治 普通高中必修科目學業水平測試 複習策略

  普通高中必修科目學業水平測試***小高考***是高二學生在高中階段面臨的第一次大考,這也是他們邁進大學的第一道關卡,其結果將關係到學生的後續學習,乃至人生道路的選擇。因此,作為高中教師的我們,所肩負的責任重大,除了教育學生重視學業測試外,還應該帶領學生梳理高中階段政治課所學習的內容,從而有效地應對學業水平測試。鑑於此,筆者結合這幾年的複習經驗,談一些個人的體會。

  第一,制訂計劃,統籌安排時間。

  由於高中政治必修科目學業水平測試複習時間緊,課時少,知識點多,因此統籌安排複習的各個階段,制定一個合理的複習計劃,就顯得非常重要。筆者事先對照考試說明和本屆學生的特點,制定了合理、系統的複習計劃,然後將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點,考查範圍內國際國內發生的重大事件,一一列出來,並編製成講義印發下去,組織學生分階段完成複習。

  第二,微觀著手,夯實基礎知識。

  分析近幾年小高考的試卷可以看出,試題注重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對考點與熱點聯絡緊密知識的考核。因此,要以考試說明為指導,以教材為依據,要求學生熟記小高考所有考點,夯實基礎知識,不留知識空白。對於學生存在的易混易錯知識,教師要做到科學、準確、到位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如政府的依法行政與黨的依法執政,政府是行政機關,要做到依法行政,而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要做到依法執政。此外,對於當年新增加和變動的考點,提醒學生一定要重視,引導學生把這些知識與時政熱點相聯絡。

  第三,巨集觀把握,構建知識體系。

  小高考注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一切的基礎是知識的記憶和運用。記憶知識有效的方法是構建有序合理的知識體系,就好比在系統有序的書櫃裡找書要比在雜亂的書櫃裡找書容易多了。所以,在複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打破教材原有的課、框的結構,用不同的主體、關鍵詞、理論專題等來構建知識體系,把碎片化、零散的知識重新整合,重建知識內在的邏輯聯絡,使學習的知識系統化、清晰化、精確化。做到“點、線、面”相結合,才能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如經濟生活中涉及的關鍵詞,整合起來主要有生產、分配、交換、消費;而從主體角度看,主要以個人、企業、國家為主線。

  第四,培養能力,準確把握資訊。

  政治學科的試題總是以設立熱點材料背景、問題情境等形式,考查學生獲取或解讀資訊、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探究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在複習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訓練。以經濟生活圖表題為例,第一問基本是要求學生說明材料所反映的資訊,這就需要培養學生全面把握材料資訊的能力,準確描述材料。對此,筆者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首先,三看兩比,看圖表上標題、看圖表中內容、看圖表下面的注,橫向和縱向比較圖表內部的變化,特別注意重大事件的年份及其產生的影響;其次,透過現象看本質,在看懂資訊的基礎上聯絡教材內容說明;最後,答案組織要點化、結構邏輯化、書寫整潔化。第二問主要考查知識的運用,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理論聯絡材料的能力。對此,筆者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明確問題的知識範圍;其次,帶著知識閱讀材料,從材料中抽象概括出基本理論或重大方針政策等相關知識;最後,迴歸問題的指向,整理答案。

  第五,適度訓練,規範答題過程。

  在複習過程中,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練習,有利於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答題速度;有利於學生熟悉各類題型,掌握一般解題思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利於學生從中發現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從而查漏補缺。平時的訓練中,筆者發現影響學生得分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答題不規範,為了避免將這一壞習慣帶到小高考中,教師有必要舉例說明。針對不同的設問指向,要根據知識的邏輯性梳理答題思路,規範答題。如意義類可以用有利於這樣的字眼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回答;措施類可以從不同主體不同角度提出建議;評析類可以先評價後分析,分析其合理性,補充不足。規範答題過程,一方面要理清答題思路,分清層次,另一方面規範答案要點,使用專業化政治術語答題,知識與材料相結合。

  總之,要做好高中政治小高考複習,就必須加強記憶、勤于思考、梳理體系、適度訓練、注重時事熱點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這樣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篇2

  淺談高中政治教學中哲學素養的培育

  【摘要】 哲學素養是一定哲學知識,哲學思維能力和哲學品格的有機統一,哲學素養的養成是培養健全人格和理性思維品質的關鍵,在當前的高中政治教學,培育良好的哲學素養,讓學生具有科學的理性思維品質,需要建立在自覺、懷疑、反思和感悟四個維度之上。

  【關鍵詞】哲學素養;培育;創新人才

  一.素質教育需要培育哲學素養

  馮友蘭先生說:“哲學的功用在於使人成其為人”。這裡的“人”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我理解為具備基本人文關懷和哲學素養的創新性人才。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的終極價值是使人成其為人。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學是思想和德育的主要陣地,培育學生學會做人、做事,追求真理,培養理性的思維品質,學會理性的看待人和事,是政治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

  設想在一個秋天的午後,湛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雲,英國小鎮格蘭瑟姆鄉村的柵欄外,潔白的風車緩緩轉動,在金色的麥田裡投下不規則的幾何光影,一條波光凌凌的小河流向亙古的天際,深邃、遼遠……

  微風吹來,夾雜著熟透了的蘋果清香,一個年輕人漫步果林,樹枝輕輕搖曳,一個蘋果從樹梢掉落,恰好打在年輕人的頭上,哎呀!奇怪!這個蘋果怎麼不飛向藍天,或者不飄向天際呢?難道它在執行上帝的命令?是誰給了它神奇的力量?一系列疑問呈現在他的頭腦中,這是否意味著一場偉大的科學革命的到來?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這年輕人就是牛頓,正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規律,他是偉大的。

  同樣是人腦,同樣是蘋果,砸到牛頓的頭,砸出了大智慧,而普通人最多也就是埋怨,然後吃掉這該死的蘋果,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得出科學的祕密。反思偉大與平庸的區別,除了具有良好的科學精神之外,最重要的是偉大的人具有自覺、懷疑、反思和感悟的思維素養,善於自覺從司空見慣的平凡中懷疑反思,在不疑中有疑,在疑問中感悟,這就是人類最為寶貴的思維品質――哲學素養,這是一種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智慧,是一種無形的但又時時處處體現出來的一種靈性。

  哲學素養的養成是培養創新型戰略性人才關鍵。具體而言,哲學素養是一定哲學知識,哲學思維能力和哲學品格的有機統一,哲學素養的養成是培養健全人格和理性思維品質的基礎,文明人之所以與野蠻人不同,主要在於文明人的行動受理性思維的支配,而不是一種直接的衝動,有良好的哲學素養的人,通達事理,待人接物巧妙得體往往出奇制勝,讓人感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

  哲學素養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後天自然形成的,培育良好的哲學素養關鍵在於教育,在現代高中政治教學狀態下,只有哲學素養的培育成為為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才能培育出國家民族社會做需要的戰略性人才。

  二.哲學素養的培育離不開四個環節

  高中政治課的目的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經濟、政治、文化和哲學原理***放到整個人類的科學發展史中加以考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馬克思主義前所未有的理性思維品質,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當前的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培育良好的哲學素養,讓學生具有科學的理性思維品質,需要建立在自覺、懷疑、反思和感悟四個維度之上,當然,這四個維度間也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絡。

  1.自覺是培育哲學素養的前提。

  自覺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是自願地執行或追求特定目標的程度,表現為熱情、興趣等,是一種持續的動力。自願是自覺的顯著特徵,不需要外部因素的強迫。在外部因素的強迫下的被自覺是不可持續的,是沒有動力源泉的。自覺在行為上主要表現為行為的主動。而這種行為的主動恰好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做人做事的動力之源,自覺性是學生學習各門學科知識的開始。也是學生知識技能轉化為生產力的基礎,正如當代著名哲學家石勇在《論自覺》中這樣說:“自覺是一種素質,一種涵養,素質就是生產力,涵養就是生產關係的優化力。通過自覺,我們看清自身的弱點,辨析眼前的是非,澄清心境,理性的規劃未來。人類的長處往往從人心內蘊之自覺而來。”

  2.懷疑:

  懷疑是人類所特有的理性思辨能力,是通向真理的手段,一般是指人們對以特定物件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人類認識的一種分化或異化,懷疑有兩種作用,一是防範,二是探索和進步的動力,我們這裡主要自從後者出發,討論懷疑在教育中的功能,目的是促進人才的培養。

  蘇格拉底說過:“懷疑只能是無限的探求”,有了探求,人類的認識才不斷的向前推移,懷疑使創新就具備有了可能性。假如人類沒有對已有的認識的懷疑,那麼,人類一定還處於茹毛飲血的原始矇昧狀態。在教學中如果學生對某一問題成長疑問,那麼他為了弄清事實的真相,必然要進行邏輯的推理驗證,最後用理性的邏輯思維驗證自己的懷疑,說明理性思維戰勝了感性認識。但是,我們不是對一切事物都要進行懷疑,懷疑是有限度的,否則就是一種極端主義了。

  3.反思是培育哲學素養的核心。

  馮友蘭先生也說:“所謂反思就是人類精神反過來以自己為物件而思之”,即反思就是人以自己的思維為物件的思維活動,或者理解為探尋認識事物的根據,歸根到底的意義,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思維活動。

  ***1***、反思是創新的重要條件。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交給學生一個知識的結論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要反思知識形成的認識過程,不能只關注結果,不注重認識的過程。在學生理解和認識的基礎之上,學生只有深刻的反思同一認識在不同條件下的特殊狀態,研究新情況,探求新問題,才能得出新的結論。

  ***2***、缺少哲學層面反思過程的教學活動,其結果是可憎的。例如,語文教學是立足於文學藝術表達的角度和立場,表現作者對事對人的某種認識和思考,或者藉助誇張的手法表現作者特別的情緒情感。追求文學藝術情感的人文藝術之美。而在政治教學中卻要堅持人類理性智慧的光輝,追求人類的理性思維品質。同樣是學習《水滸傳》的文章,如果僅僅從人文藝術的角度看待,那麼就會陷入到殺人、暴力是值得提倡的行為這樣的悖論中去。文學藝術需要回歸現實的理性反思,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服務於學生的現實生活,幫助學生正確看待理想與現實,感性與理性的差距,才能在現實的基礎上作出符合理性法則的,而又高於現實的情感表達,實現人文情感藝術表達和理性法則的有機統一,促進人的發展和創新。

  反思不同學科的認識,反思同一學科的認識,反思同一認識在不同條件下的具體過程等等,是政治教學不可或缺的人文關懷。

  4.感悟是學生哲學素養的內化過程。

  簡單講感悟就是在感的基礎之上有所領悟。這說明感悟是學生認識與學生情感相結合的心理意識活動,通過感悟學生想象得以展開,人格得以昇華,即學生思想得到了薰陶,形成了穩定的價值觀念,教育的價值觀目標得以實現。也就是認識內化的過程,即《周易•彖傳》上說的“觀乎天文,以查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內化過程。任何人的學習都要經歷“感”和“悟”的過程,先“感”後“悟”,這是具有靈性的認識昇華躍遷的過程,是創新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中國哲學史》 馮友蘭 人民出版社

  [2]《小邏輯》黑格爾***德***商務印書館

  [3]《西方哲學史》羅素***英***商務印書館

  [4]《天鑑》羅崇敏人民出版社

  [5]《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