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歷史的散文精選

  謳歌我們的歷史,有老子孔子的聖明,幾千年文明的聖火把我們照亮。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一***

  經過六個小時的夜航,從遼東的大連抵達膠東的煙臺,走出船來,東邊已經露出了晨曦。

  聽當地人說,這座城市有個小丘叫“煙臺山”,不知是否當年的烽火狼煙設定之處,也許這就是煙臺地名的由來。

  聽煙臺口音,與大連乃至東北有些共同的音調,於是,我隱隱地感知到那段渡海北上的遷徙歷史。我彷彿看到迫於生計的人們全家甚至全村駕著木船,開拓著萬傾波濤,迎著風浪,向北而去,在那白山黑水和林海雪原之間歷經風霜雨雪,最後把根留在了那塊土地。那些和陽光白雪以及清澈河水一起閃亮的,是那世世代代執著、堅毅和凝重的目光,環境的艱難鑄就了他們豪爽和堅韌的性格。

  從煙臺向西,一路疾馳,沿途盡是平坦無際的大平原和微微起伏的丘陵。開闊的天地擴充套件著我的心胸,也引出無邊的思緒。

  往事悠悠,兩千五百年前,這塊土地上便放射出耀眼的思想光芒,這光芒照耀著兩千五百年華夏文化乃至東亞文化的時空。孔丘、孟軻和孫武這些閃亮的名字,深深地嵌入幾十代華夏子孫的靈魂之中。

  臨淄、曲阜:一個個路牌撲面而來。這些地名把人的思緒牽引到春秋末年,我恍若置身於齊國都城繁華的市井,似乎聆聽到魯國都城的一間木屋或茅舍中孔老夫子的教誨之聲。而青州、鄆城的地名,則把人的深思帶到水泊梁山,眼前便幻化出好漢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替天行道,豪氣沖天的場面。

  為我們駕車的是個泰安漢子,他告訴我,山東人對黃海對面那個死不認罪的民族非常排斥,一些咖啡吧門口甚至出現“日本人與狗不得入內”這等情緒激烈的牌子。這也難怪,甲午之戰,中國人最後的慘敗就發生在這塊土地最東端的劉公島;八年抗戰之中,這裡有多少男人被強盜殺害,有多少女人被野獸欺凌。這樣的血仇要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原本就需要漫長的時間,何況那個曾經喪盡人性的強鄰,至今依舊對華夏國土瞪著貪婪如狼的目光。

  於是,看著那收割後的一堆堆玉米垛子,我的思緒回到了那些烽火連天的歲月,眼前頓時呈現出一片綠滿大地的青紗帳,我分明看到那葉子裡伸出的復仇槍口,看到遊擊健兒們英勇無畏的身影,看到那與敵同歸於盡的慘烈和悲壯。

  在這片北方的土地上,我想到了遙遠的南方,看到世代恪守“父母在,不遠遊”孔訓的人們,耳畔卻響起六十多年前的腳步聲:那是“南下”的聲音。在那乾坤扭轉之際,懷著對理想的憧憬和事業的希望,這片土地的青年男女們意氣風發,奔赴南國,直至青春、生命全部融入那片溫暖溼潤的土地。

  站在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我回望歷史,歷史的輝煌早已彪炳於千年的青史,銘刻進華夏的靈魂。

  汽車飛快行駛,路邊成片的楊樹撲面而來,又急速離去。深秋時節,樹下已是枯葉遍地,而樹上那些綠油油的的葉子仍在清冷的風中頑強堅守著。寒暑易節,嚴冬過後,大地又將是一個生機盎然的季節。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我相信,這句詩將是這片土地上永遠的歷史。

  ***二***

  朋友給我推薦了一部真實反映抗日戰爭歷史的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這部42集的紀錄片徹底征服了我,影片內容引人入勝,欲罷不能,幾乎忘記了吃飯和休息,連續20多個小時,惹得妻子和我吵了一場。是什麼劇情打動了我,竟讓我如此痴迷?

  這部片子是以國民黨角度來講述抗戰歷史的。影片大量採用真實的歷史鏡頭,通過一個個歷史親歷者的口述,通過一段段當年的影像資料,描述了面對外侮,國軍將士們英勇無畏的氣概。這些資料都是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從未出現過的。

  片中展現了徐州會戰、長沙會戰等我們打小都聞所未聞的戰爭場面。據史料記載:在歷時八年的抗戰中,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組織了22次大規模戰役,1117次重要戰鬥,小規模戰鬥達3。8萬多次,消滅日軍累計233萬人***據國民黨自己公佈的是518萬人***。國民黨軍隊官兵傷亡3211419人,因傷病死亡、殘廢、逃亡者達1380957人,損失飛機2468架,傷亡駕駛員4768人;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傷亡60萬人。

  歷史是什麼樣子的?站在我們這個層次,很難看到全貌,因為,我們沒有全面、翔實的歷史資料,我們只能通過我們的出版物和極少數的外來出版物得知。但是,不容否認的是,國軍的將士同樣可愛。同為中華兒女,當面臨強敵入侵之時,他們奮起反擊,盡了軍人的責任,也表現出了我們高亢的民族氣概。他們同樣是應該受尊敬的,他們同樣是英雄,他們同樣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堅強脊樑。

  歷史就是歷史,是不容任何人歪曲和踐踏的。影片中的翔實資料和抗戰老兵的口述足以說明一個讓人無容置疑的事實:蔣介石先生在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其領導的軍隊才是抗戰的主力。

  我們要尊重歷史,不要忘記過去。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們不能忘卻我們的祖國和民族苦難深重的歷史,我們的人民為爭取獨立、和平與自由所曾經付出的極大犧牲。在對待歷史的立場和態度上,誰若“好了傷疤忘了痛”,誰就將面臨歷史重演、再蹈覆轍的危險!國之興亡,匹夫有責。而不同的歷史時期,這種責任的內涵是有所差異的。戰爭時期,需要我們以忠誠與生命為祖國的主權與安全而衝鋒陷陣、浴血奮戰;而當今,我國正處在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中,面臨重大的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要正確看待歷史,要準確評價每一位曾經為爭取國家獨立而做出過貢獻的先驅者!

  《一寸山河一寸血》這部紀錄片讓我們對八年抗戰史又有了新的認識。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醒悟了!我要把這部真實反映八年抗戰史的紀錄片推薦給更多的朋友,以便讓更多的人能徹底明白……

  ***三***

  變化往往被誤以為就是進步,尤其在“變化”標榜自己是進步的時候。飯菜多了,道路寬了,樓房高了,資訊通了,這裡面究竟有多少歷史進步的“含金量”呢?

  事實上,有些變化確是歷史的進步,但有些變化只是歷史的靜止,有些變化更是歷史的倒退。後兩種變化若要冠之以進步之名,只能是歷史的虛假進步。 歷史的虛假進步就像夜色朦朧中的美女,靠近了燈光,就要暴露臉上的雀斑或五官的不整,不禁讓人大失所望。

  一個聽信了或聽慣了民主法治已穩步前進的局外人,一走上領導崗位,正如美女靠近了燈光,立刻褪去了朦朧美,陡然發現自己和先前官僚的處境沒什麼兩樣,如何統治下屬是他們不同的頭腦中思考的同樣的問題,雖然早已“換了人間”。於是乎,又像古人一樣去鑽故紙堆,尋些《韓非子》、《君主論》來深夜研讀,重將法、術、勢爛熟於心。

  凡是仍然面對歷史上的舊問題,仍然求助於舊原則的地方,都沒有真正的歷史進步。 歷史是在解決舊問題,迎來新問題,再解決新問題中前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