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大熊貓的圖畫

  大熊貓是熊科動物,祖先是吃肉的,後來因為環境的改變沒有辦法才吃竹子的。是不是很吃驚呀!小編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歡!

  展示


  1


  2


  3


  4


  5

  關於熊貓的物種知識

  基因圖譜

  2008年10月11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宣佈世界首張大熊貓基因組圖譜繪製完成。科學家們說,它將為保護和人工繁育這個被稱為“中國國寶”的物種提供新的途徑,以及推進針對大熊貓的其他科學研究。

  2008年3月,由中國科學家發起,加拿大、英國、美國、丹麥等國科學家聯合參與的國際“大熊貓基因組研究”專案啟動,繪製大熊貓基因組序列圖譜是該專案的第一部分,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承擔了主要的工作任務。華大基因研究院自主研製的全基因組組裝軟體及自主搭建的高效能運算機,在其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科學家挑選了大熊貓“晶晶”進行基因組測序,“晶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原型之一,一直生活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經研究發現,大熊貓共有21對染色體,基因組大小與人類相似,約為30億個鹼基對,包含2~3萬個基因。基因組測序的結果支援了大熊貓是熊科的一個亞科的觀點。通過與已經進行過全基因組測序的物種比較,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被狗⑾執笮苊ɑ?蜃橛牘返幕?蜃樵誚峁股獻釵?詠??餚艘燦薪洗蟮南嗨菩裕?誆溉槎?鎦杏胄∈蟛鉅旖洗蟆?/p>

  熊貓基因組圖譜的繪製完成,有助於從基因角度破解為何熊貓繁殖能力低下的疑問,從而使科學家有機會幫助繁育更多的熊貓。參與這項研究工作的還有深圳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中國大熊貓研究中心、復旦大學、香港大學等。與南開大學聯合執行的大熊貓蛋白質組功能與結構的研究計劃也即將啟動。

  WWF標誌

  WWF是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英文縮寫。1986年,WWF認識到它原有的名稱"World Wildlife Fund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已無法反映該組織的活動範圍,於是將名稱改為"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以表示其活動範圍的擴大。只有包括美國在內的少數分支機構仍然沿用舊名World Wildlife Fund。為了消除由於國家和語言不同而造成的混亂,統一的稱呼"WWF, the global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全球環境保護組織WWF***。

  大熊貓作為WWF的知名標誌,在全球廣泛使用,併為世人所熟知。1961年,大熊貓"熙熙"到英國倫敦動物園借展,造成萬人空巷的場面。WWF認識到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組織標誌可以克服所有語言上的障礙,於是一致贊同將大熊貓動人的形象作為該組織的象徵。從此,可愛的大熊貓便成為全球自然保護運動的一個偶像性標誌。WWF的熊貓標誌是註冊過的商標,任何個人和單位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不得使用此標誌。WWF的合作伙伴有可能獲得使用這個標誌的權力。

  徽標設計

  為進一步促進和規範大熊貓保護宣傳活動,打造中國獨特的大熊貓保護生態文化,中國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委託《中國綠色時報》開展大熊貓保護徽標徵集活動,通過專用圖示為大熊貓保護製作一張專用名片。為廣泛徵集大熊貓保護徽標優秀設計作品,中國綠色時報社將在2012年9月1日至10月31日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大熊貓保護徽標設計方案,從中選出40個優秀設計作品,併為入圍作品的作者提供獎勵,獲獎者還將獲得參觀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和中國大熊貓研究中心的機會。

  此次活動獲得了社會各界大力支援,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將協助組織人員參加此次活動。此外,公眾還可以在新浪微博找到“情繫大熊貓”認證微博,瞭解並且跟進活動。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