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片鉛筆畫人物欣賞

  當我們看動畫片的時候,你一定會有過想把動畫片裡面的人物畫出來。那你知道動畫片鉛筆畫的樣子是怎樣的嗎?今天先和小編一起欣賞這些動畫片人物鉛筆畫的圖片,希望你會有所收穫的。

  動畫片人物鉛筆畫的圖片欣賞

>

  動畫片人物鉛筆畫的圖片1

>

  動畫片人物鉛筆畫的圖片2

>

  動畫片人物鉛筆畫的圖片3

>

  動畫片人物鉛筆畫的圖片4

>

  動畫片人物鉛筆畫的圖片5

  欣賞完動畫片人物鉛筆畫的圖片之後,請和小編一起看一些關於動畫片的介紹。

  動畫片分類

  動畫的分類沒有一定之規,通常根據動畫的創作角度分類,動畫可分為“商業動畫”和“實驗動畫”。從製作技術和手段看,動畫可分為以手工繪製為主的傳統動畫、以計算機為主的電腦動畫、應用攝影技術來製作的定格動畫以及其他動畫製作技術***比如:膠片繪製動畫***。按動作的的表現形式來區分,動畫大致分為接近自然動作的“完善動畫”***動畫電視***和採用簡化、誇張的“侷限動畫”***幻燈片動畫***。如果從空間的視覺效果上看,又可分為二維動畫***如《七龍珠》《灌籃高手》***和三維動畫***如《最終幻想》、《玩具總動員》***。從播放效果上看,還可以分為順序動畫***連續動作***和互動式動畫***反覆動作***。從每秒放的幅數來講,還有全動畫/逐幀動畫***每秒24幀,迪士尼動畫***和半動畫***少於24幀,一拍二等***之分,以日本為代表的動畫公司為了節省成本往往用半動畫做電視片。

  動畫片簡史

  兩萬五千年前的石器時代洞穴上的野牛奔跑分析圖,是人類試圖捕捉動作的最早證據,在一張圖上把不同時間發生的動作畫在一起,這種“同時進行”的概念間接顯示了人類“動”的慾望。達·芬奇上畫的四隻胳膊,表示雙手上下襬動的動作;中國繪畫史上,藝術家有把靜態繪畫賦予生命的傳統,如“六法論”中主張的氣韻生動,聊齋“畫中仙”中人物走出卷軸等***雖然得靠想象力彌補動態***。這些和動畫的概念都有相通之處,但真正發展出使圖上的畫像動起來的功夫,還是在遙遠的歐洲。

  1826年,約瑟夫·高原發明瞭轉盤活動影像鏡,這是在邊沿有一道裂縫的畫上圖片的迴圈的卡。看的人拿著這種卡向一面鏡子走近在卡旋轉的同時通過裂縫向裡觀看。觀眾就把在卡的圓周附近的一系列圖畫看成了一個運動圖象。

  1828年,法國人保羅·羅蓋特首先發現了視覺暫留。他發明了留影盤,它是一個被繩子或木杆在兩面間穿過的圓盤。盤的一個面畫了一隻鳥,另外一面畫了一個空籠子,當圓盤被旋轉時,鳥在籠子出現了。這證明了當眼睛看到一系列影象時,它一次保留一個圖象。

  1831年,法國人Joseph Antoine Plateau把畫好的圖片按照順序放在一部機器的圓盤上,圓盤可以在機器的帶動下轉動。這部機器還有一個觀察窗,用來觀看活動圖片效果。在機器的帶動下,圓盤低速旋轉。圓盤上的圖片也隨著圓盤旋轉。從觀察窗看過去,圖片似乎動了起來,形成動的畫面,這就是原始動畫的雛形。

  1906年,美國人J.Steward製作出一部接近現代動畫概念的影片,片名叫《滑稽面孔的幽默形象》***Humorous Phase of a Funny Face***。他經過反覆地琢磨和推敲,不斷修改畫稿,終於完成這部接近動畫的短片。

  1908年,法國人Emile Cohl首創用負片製作動畫影片,所謂負片,是影象與實際色彩恰好相反的膠片,如同今天的普通膠捲底片。採用負片製作動畫,從概念上解決了影片載體的問題,為今後動畫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09年,美國人Winsor Mccay用一萬張圖片表現一段動畫故事,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公認的第一部象樣的動畫短片。從此以後,動畫片的創作和製作水平日趨成熟,人們已經開始有意識的製作表現各種內容的動畫片。

  1915年,美國人Eerl Hurd創造了新的動畫製作工藝,他先在塑料膠片上畫動畫片,然後再把畫在塑料膠片上的一幅幅圖片拍攝成動畫電影。多少年來,這種動畫製作工藝一直被沿用著。

  1928年,世人皆知的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創作出了第一部有聲動畫《威利汽船》;1937年,又創作出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他逐漸把動畫影片推向了顛峰,在完善了動畫體系和製作工藝的同時,還把動畫片的製作與商業價值聯絡了起來,被人們譽為商業動畫之父。直到如今,他創辦的迪士尼公司還在為全世界的人們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動畫片,可以說是20世紀最偉大的動畫公司。

  1995年,皮克斯公司製作出第一部三維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使動畫行業煥發出新的活力。
 

動畫片人物鉛筆畫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