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我也是藝術大師教學設計

  學生通過普通中學美術課教材教法的學習, 使學生弄懂弄清了中學美術教學的目的、意義和任務,同時也更加清楚了中學美術教育改革和課程建設的目的和需要。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美術《我也是藝術大師》 教學設計,希望能幫到你。

  1

  教學目標:

  1、組織學生欣賞藝術大師作品,要求學生會解讀大師作品的創作特點及富有創意地表現形式。

  2、指導學生摹仿大師們的表現方法及形式,結合學生中的具體形象來塑造形象。

  3、引導學生嘗試各種材料表現物體形象,通過討論交流、相互啟發、逐步形成創造性作品。

  教學流程:

  1介紹二位藝術大師,提高學生的興趣。

  2、展示大師作品,引導學生各談感受。

  3、讓學生自由地表現。

  4、交流作品。

  5、小結,延伸教學活動。

  此節課中,要求學生先欣賞兩位藝術大師米羅、克利的作品,然後自己創作一副作品。在教學中,先向學生介紹兩位大師***一位是西班牙的米羅,一位是瑞士的克利***的作品如何如何地好,且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聲譽,現代的一些知名畫家對他們的評價頗高,許多博物館裡都珍藏著他們的作品,價值連城。若你們擁有其中的一幅作品的話,那不是千萬富翁,也是個百萬富翁。***學生興趣很高,都覺得這樣的大師十分了不起,學生躍躍欲試。***很迫切地想看這二位大師的作品。***吊學生胃口,激發學生的欣賞慾望***,於是教師掀開課本,讓學生欣賞那四幅作品。

  學生十分激動而虔誠地開啟書,只聽到噓聲一片。***學生髮出驚訝失望的感嘆***

  師:大家覺得這四幅作品怎麼樣?

  生1:這哪裡是作品呀?

  生2:這畫的是什麼東西啊?

  生3:什麼呀,這是藝術大師的畫呀?

  生4:亂七八糟的,難看極了。

  生5:藝術大師為什麼畫這麼難看的畫呢?

  生6:他們就是亂畫,有什麼了不起的。

  由於大部分孩子從小受家長及周圍人的影響,接受的都是很具體的畫,覺得畫得像就是畫得好,畫得不真實就是亂畫。正在此時,有一個男孩大聲地說:“這幾幅畫畫得很美。”

  師:你們覺得哪幅很美?為什麼?

  生1:我覺得第一幅很美,黃色做背景很鮮豔。

  生2:我覺得第二幅很好看,因為它的顏色很特別,各種顏色都流動起來,像我們學的第一課《流動的色彩》。

  教室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我驚喜於孩子對顏色的敏感,鼓勵他們繼續觀察並提出問題,對顏色的感受,如:黑色會給你什麼感覺?黃色背景讓你想到什麼?

  師:開始大家都說不好看,後來又發現了它們顏色的美,現在請大家憑自己的感覺來說一說這些畫畫的是什麼?你最喜歡哪一幅?

  2

  教學目的:通過自然中抽象因素的分析、認識,使學生對藝術作品中的抽象形 式有所瞭解,從而提高學生對藝術表現形式的感受及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藝術中的抽象。

  教學準備:計算機、投影機、課件

  教學過程:波洛克德庫寧 1866―1944年***,俄國抽象主義畫家,“抽象藝術之父”,其藝術被稱為“熱抽象藝術”、或“抒情抽象”。康定斯基擅長油畫、水彩畫和版畫。

  活動一:

  組織學生通過實物投影儀欣賞大師的作品,通過對大師作品產生背景以及表現方法以及形式的介紹交流,激發學生對新穎的表現形式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大師們所用的各種材料所表現的物體形象,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互相啟發,逐步形成創造性的構想。

  活動二:

  要求學生通過邊思考邊模仿,根據學生的想像,表現出各種富有個性的畫面來。

  可以運用塑料袋、圖釘繩子、彩色鈣塑板等等材料表現物體形象特徵,還可以表現這些物體過程中運用變形、誇張等手法,表現出各種形象新穎有趣的特點。當學生完成作業後,要求學生邊欣賞邊評議:誰設計的作品有新意,誰的畫富有想像力,誰材料運用富有創造力。

  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欣賞其他同學的富有新意的構思,和有個性的表現形式。

  收拾與整理

  指導學生把桌面和地面的廢料收拾起來,把多餘的材料放入塑料袋內,以備再次使用。

  第二節

  施教時間:10月28日——10月31日

  活動一:

  針對學校剛剛開始建設“藝術長廊”,將設立一個“我和大師一起畫”學生作業展欄目的情況,鼓勵學生運用大師的繪畫元素自由的大膽創作。

  活動二:

  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所喜愛的和熟悉的大師作品的創作特點及富有創意的表現形式。

  欣賞同齡人模仿大師的表現方法和形式創作的繪畫作品,通過討論與交流理解什麼樣的模仿是成功的、具有再生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