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繪畫隨筆

  自主性繪畫,可以提高孩子的審美力。那麼有關自主性繪畫的隨筆,該寫點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音樂是流動的時間藝術,繪畫是凝固的空間藝術。幼兒園的孩子們能否將音樂與繪畫有機地結合起來呢?在我園的“自主性繪畫”實驗班裡,我嘗試開展了音樂與繪畫相結合的綜合活動。

  1.創設音樂情景,引導聯想繪畫

  中秋節我們開展了相關的主題活動。通過了解中秋節的起源、食物和慶祝活動等,讓孩子們進一步瞭解我國的傳統節日。我發現,孩子們的話題總離不開月餅、燈籠和月亮。最常聽到的是:為什麼月亮有時圓、有時彎,有時亮、有時暗?月亮上面有什麼……於是,我想到了讓孩子們欣賞歌曲《小白船》,再把自己豐富的聯想畫出來。

  孩子們帶著問題靜靜地聽著,欣賞完畢,老師請孩子們說說,在月亮上看到了什麼?月亮是怎麼樣的?有什麼有趣的東西?在孩子們熱烈地討論之後,老師請他們把聽到的、想到的都畫下來。看誰畫得最神奇。在《小白船》音樂的伴隨下,孩子們開始動筆了:智康畫了一個空月亮,他覺得月亮是空的,沒有東西:嘉祺則畫了天狗在吃月亮;曉彤在月亮上畫了一個美麗女孩,伴隨她的是隻可愛的小兔和一盆花。之後,孩子們講述所畫的內容,充滿了創意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他們想像月亮上全是美好的東西,有好吃的、有好玩的,非常有趣。

  我們還開展了很多類似活動,如,在《春天》的主題活動裡欣賞歌曲《嘀哩哩》。這首歡快的歌曲描寫的是春回大地、萬物甦醒的情景。我們引導幼兒一邊欣賞歌曲,一邊聯想春天迷人的景色,並把自己的所想所感畫下來。開展這樣的活動,無論對主題、歌曲的理解,還是繪畫的表現力都提高了,更有利於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2.開展音樂欣賞,啟發創意表達

  音樂具有直接使人產生身體律動的作用,可以影響人的情緒和情感。所以。引導幼兒欣賞一些旋律優美、節奏分明的世界名曲,可以更好地激發幼兒豐富的想像力。《野蜂飛舞》是一首情緒歡快。節奏簡練的小品。原作者是俄羅斯著名音樂家裡姆斯基·科薩科夫。這首曲子是他的歌劇《薩爾丹沙皇的故事》中的幕間曲,音樂描寫的是王子變成了一隻野蜂,不停地飛舞,追叮他所厭惡的人。讓孩子欣賞這首有趣的曲子,並把自己對曲子的感受畫下來,是啟發孩子創造性思維的又一良機。在欣賞歌曲之前,老師給孩子們每人發了紙和筆,讓他們邊聽邊畫,把自己真實的感受畫下來。樂曲一開始就是節奏鮮明、旋律時高時低、快如流水的音樂,孩子們一下子就給吸引住了。有的孩子拿著筆點著頭,隨音樂擺動著;有的孩子卻一動不動地思考著什麼。音樂開始了許久,孩子們才漸漸下筆,老師並沒有給孩子太多的指導。只是提醒他們畫出來的畫沒有錯與對,只要把自己最真實的感受畫下來就可以了,看誰畫得最特別、最有趣。當欣賞完後。老師讓孩子們互相交流一下。瑋欣在兩個小孩頭頂上畫了幾個很大很大的雷電。表示要下雨了:天藝畫的是很多很多的波浪線表示岩漿;曉彤畫的是下了一場很恐怖的颱風雨;文傑畫的是海嘯,就要淹到房子了……他們每個人想出來的情景都不一樣,但卻跟曲子所表現出來的快、急、變化有著相同的感受。音樂欣賞活動啟發孩子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孩子對樂曲的理解更為深刻,創意想像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類似的活動還有音樂欣賞《夢幻曲》,該作品是舒曼所作鋼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曲。整個旋律起伏均勻,滲透著寧靜、冥想的色彩,這首樂曲充滿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它如詩如夢的意境使人聯想起幸福生活的種種情景。教師可以提供幾種暖色調、較柔和的水粉顏料***如粉紅、粉藍、粉黃、粉綠等***,供幼兒使用。引導幼兒隨樂曲想像自己的美夢,並用水粉表現出自己夢幻般的聯想。

  3.營造音樂氛圍,豐富美術活動

  音樂與美術的結合,為幼兒美術活動提供了新的活動空間,為幼兒的創造想像開闢了新的天地。在進行繪畫活動時,加入相關的音樂背景,能給孩子帶來新的感官刺激、增強藝術感染力。如大班美術活動《花王國的舞會》,老師為幼兒設計了“花王國開舞會”的情景.邀請花王國的花仙子來參加舞會,看看哪個小朋友能邀請最漂亮的花仙子,誰的舞會開得最熱鬧、最成功!為了增強環境的感染力,我為幼兒播放了《水仙花圓舞曲》作為背景音樂,讓幼兒邊聽著歡快、優美的音樂。邊想像“花王國的舞會”。孩子們畫的花仙子形態各異。泳珊畫了一朵公主花仙子.細細彎彎的花瓣是它的頭髮。頭髮上還戴著金冠,從花朵的周圍伸展出四肢;誠鏗的畫就更有趣了,他畫了三朵大大的向曰葵仙子,每個向日葵仙子的花瓣都畫了小手。他說這是向日葵仙子的一家.去舞會表演雜技,因為向日葵仙子有好多好多隻手,可以表演很多節目。無需過多的指導和模仿,一切完成的那樣和諧、自然,孩子們畫了還想畫。有趣的情節和優美的音樂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幼兒由原來的單向想像變為縱橫交錯的多層面的複雜想像。活動中,受音樂的渲染,幼兒積極主動,思維活躍。使多種能力得到提高。

  還有許多主題活動能夠為美術活動配上音樂背景。如,開展《動物世界》的主題活動時,幼兒學習了唐詩《詠鵝》,老師在美術活動中請幼兒把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來。在幼兒創作的過程中,還配上了《四小天鵝舞曲》,通過這種中西合璧的方法,使孩子更加積極投入,所描繪的內容豐富奇妙,充滿熱情,孩子們筆下的天鵝也千姿百態,翩翩起舞於畫紙上。

  為美術活動加上音樂背景,讓繪畫與音樂相結合,通過聽、想、說、畫,引導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調動多通道表現對藝術的理解,促使幼兒畫出一幅幅生動的圖畫來。音樂與美術的結合,為幼兒美術活動提供了新的活動空間,為幼兒的創造想像開闢了新的天地。***黃燕芬 廣州市第二幼兒園***

  篇二

  2002年7月,我園引入了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李文馥教授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部委系統重點課題《兒童自主性繪畫心理與創新教育新途徑》,李文馥教授提出的“自主性繪畫”新概念.就是引導兒童自選繪畫方式,主動表現自我。不斷創新的繪畫活動。自主性繪畫著眼於兒童的創新,強調兒童自主,尊重兒童畫發展的客觀規律同時注重教師的主導地位,優化教師的指導作用,把兒童的自主和教師的良好指導結合在一起,以發揮兒童繪畫的多種教育功能。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的認識經歷了心存困惑、照章辦事——一知半解、邊幹邊學——頓悟理解、理論提升的過程。

  最初,由於對自主繪畫的原理了解甚少,加上習慣思維的影響,我們心存疑惑。

  疑惑一:既然是自主,為何要進行大量基礎的如圖形、物形、線條、色彩等基本知識的學習?

  疑惑二:既然是繪畫,為何強調採用圍繞繪畫開展綜合主題與方案探究的教學方式?

  疑惑三:既然是自主性繪畫,為何強調孩子語言表達的同步?

  帶著這些困惑.我們開始尋求答案。首先。以主題的方式統領整個課題的展開,形成一個個主題網路架構,帶領孩子圍繞主題開展了網路式的研究性學習,如小班的《好吃的餅乾、糖果》、《有趣的昆蟲》、《美麗的花》、《七彩的煙花》;中班的《海洋裡的動物》、《美麗的秋天》、《會動的人》、《會飛的鳥》、《中國龍》、《服裝》、《房子》《美麗的廣州》;大班的《恐龍世界》、《森林王國》、《神話大舞臺》、《建築》、《少數民族》、《我的成長》、《我的理想》等。由於是主題探究,不是單純的繪畫,我們組織多種多樣、形式各異的活動,充分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系統去看、去聽、去摸、去玩、去嘗、去感知、去體驗、去表現;在認知、社會、健康、藝術、科學、語言等多個領域充分探索和體驗,豐富孩子的知識,這包括了知識量上的豐富和知識結構上的豐富.為孩子的自主性繪畫提供了豐富的儲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我們還順應幼兒創作需要,適時對孩子進行智力技能訓練,為拓展幼兒創造力提供堅實的基礎。根據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認識事物的表面特徵的特點,我們注意引導孩子感知、觀察、認識事物的外部特徵,如構成事物的線條、形和色,孩子掌握了這些內容,在認識新鮮事物時,他們可以通過形和色認識事物、概括事物,正所謂“授之以漁”,孩子可以用形和色表現事物,為他的自主性繪畫提供了可能。

  另外,我們通過想畫、繪畫、說畫提升孩子的想像力.引導他們把所想說出來、畫出來。把頭腦中想像的稍縱即逝的表象、幻想,通過畫筆變成清晰的、具體的、永久儲存的影象.通過語言再次整理、豐富自己的想像,使語言能力的發展和自主性繪畫的表現相得益彰,最終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有過徘徊和不解:特別是小、中班階段,雖然進行了大量的知識、資訊的積累,基本技能的習得,但孩子們除了想像和語言比較豐富外,在繪畫表達上並不比模仿畫的孩子有多少差別,與家長所追求的少年宮的繪畫班的效果甚至有一定的差距,這使我們倍感壓力。然而,經過李教授的親自指導和老師們的不斷努力,到了大班,我們欣喜地發現,孩子們的自主性繪畫有了質的飛躍!他們對繪畫的喜愛到了每天必畫的程度,他們經常會藉助於繪畫表達情感、願望,宣洩憤怒,流露憂傷。他們落筆大膽,意願畫內容豐富、生動,主題畫主題鮮明但表現炯異、充滿童趣。

  三年的實驗研究,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掌握了自主性繪畫教學的理念:可以說.自主性繪畫是在老師的有目的主導下,充分發揮孩子學習的自主性,表達的自主性,通過繪畫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提升孩子的智力,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1、最適宜的方式——展開主題

  要孩子們對所畫的內容有較強的表現力和豐富的想像力,首先對它必須有較深的認識和理解。通過認知、語言、科學、藝術等方面的滲透,更有利於擴充套件孩子的創作空間,學習的過程也更為有趣。正如一位老師的理解:“主題的方式省時省力,比較系統,認識豐富,不是單純為了繪畫”。

  2、主題的選擇——抓住時機

  要幼兒自主、積極地參與“自主性繪畫”的活動,教師必須權衡活動的內容是否適合幼兒年齡,是否與幼兒的興趣相一致,是否對幼兒的自主性創作有幫助。如在中班的上學期,許多孩子都卡通片《海底總動員》,他們在幼兒園墾常說起對海洋特別感興趣,海洋對於他們來說是神祕的。因此,我們就開展了“海洋世界”這一主題活動。我們圍繞“海洋世界”將認知、語言、藝術等結合起來開展綜合美術活動,滲透了知識的多元性,體現了課程的整合要求。此主題運用了多種繪畫形式,務求讓幼兒能更有興趣、更自主地進行創作,如,第一次畫魚就讓孩子們自由選擇不同形狀的彩紙作畫;畫小貝殼的時候,特意尋找一些形態各異的貝殼讓孩子拓印並加以裝飾,還有手掌印畫小螃蟹,非常有趣。這些活動大大提高了孩子作畫的積極性。

  3、說畫——不可忽視的環節

  小班是基礎,有了積累才能自主。讓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就是鍛鍊幼兒習慣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概括和想像,這樣可以加強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絡,從先畫後想,到邊畫邊想,最後再到先想後畫。小班的孩子描述自己的作品大多隻會講這是什麼、那是什麼。而中班的孩子能想像事物之間的聯絡,在描述自己的作品時能夠說出一段話。到了大班,孩子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能把畫說成一個故事,有很多心理活動的描述、對話等。通過“說畫”,孩子的語言表達進步明顯.同時對音樂的理解、對其他事物的理解都有幫助。

  自主性繪畫到了大班,孩子們已經習慣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到小學參觀、到公園遊玩、記每日的日記、記一週的作業,全都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並且追著老師幫忙寫下自己畫的內容。有時,甚至做錯事了想向老師和小朋友道歉,也用繪畫的方式來表達。畫畫已經成了孩子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通過畫畫這種特殊的溝通方式,使老師和幼兒之間的關係、幼兒與幼兒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相互之間更加理解。

  拓展閱讀:

  繪畫是一種表現創作活動,有著很多的想象創作空間。幼兒園的繪畫作品雖然沒有什麼特殊的藝術價值,但繪畫本身卻對兒童的感知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對繪畫感興趣,老師要為他們提供輕鬆快樂的繪畫氛圍,充分考慮到孩子的自主性,給予幼兒充分表現的空間,允許幼兒的個別差異,以及個性化的出現, 成人應以幼兒的眼光去欣賞孩子的畫,每個孩子的畫都是與眾不同,想象都是很豐富的,畫中都有著天真活潑、生動稚拙的美。

  但是,在很多時候,會常常聽到家長這樣評價自己孩子的作品:“你畫的是什麼呀?你看人家畫得多好?”因此,我感覺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家長提高對幼兒美術的認識,如家長會、幼兒畫展等。讓家長與教師共同合作,以鼓勵的方式加強幼兒對繪畫的熱愛。

  美術教育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通過美術教育這個工具,使美術成為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手段,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強幼兒發現和感受美的能力,使他們將來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