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紫砂壺的浮雕技藝

  紫砂壺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漢代佛教傳人中國,陶瓷裝飾上也受到佛教藝術的影響。蓮花是佛教藝術的題材之一。陶瓷上的蓮花裝飾最為突出,常以貼和浮雕等技法表現各種形態蓮瓣和其他紋飾。

  一件藏於丹麥國立博物館的一個雙流茶壺,上飾以浮雕鬆、梅及圖案,蓋沿綴以麒麟及鑲以黃金邊飾。”這件茶壺可確定為在1656年***為清順冶十三年***載錄的“一個稀有東印度泥壺,壺蓋繫上鍍金鍊,四周鑲有黃金邊飾。”其中大部分都以淺色朱泥塑造,甚少刻有陶工款印。

  茶文化紫砂壺的挑選

  一把好的紫砂壺的評價標準應該是形、神、氣三個要素的完美體現。

  “形”,壺的造型尺寸與結構比例要勻稱,“點、線、面”,立面須和諧一致,壺嘴、壺把、蓋鈕三點成一直線,壺口壺蓋配合密切,通轉自如,口沿、嘴沿厚薄均勻;出水長、急且圓。壺嘴、壺蓋、蓋鈕與壺身的連線自然貼切,渾然一體,無破綻。壺胎色澤滋潤,有淡淡的幽光,手感舒適合意,方便實用,提拿方便。

  “神”,是指紫砂壺的整體造型神韻,講究珠圓玉潤耐看,精緻高雅,曲線流暢,起伏有致。方器造型,方中藏圓,輪廓線條分明,乾淨利落,明快挺秀,還要看壺的不同風格,或柔雅秀麗,或氣勢磅礴,或神采飛揚。

  “氣”,壺之氣質和內涵。通過巧奪天工的工藝手法,達到圓曲剛勁,敦厚古樸,穩定泰然,氣勢鏗鏘,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衝擊力的藝術效果,有鮮明的個性。

  關於“形”“神”“氣”的三要素技巧,《紫砂之家》已經有專門的針對性文章,不瞭解的朋友可以去搜下,在這不多做介紹。

  一把形、神、氣俱佳的紫砂壺才是值得購買和收藏的上品。

  茶文化紫砂壺鑑別方法

  一是斷代。紫砂壺的形狀、款識、泥質和技藝等,在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特點,可以從一些重要特徵入手進行鑑別。如民國以前的壺,在泥料中一般不會新增氧化劑,因此壺色都是自然形成的。如果看到壺色是墨綠色等別樣顏色,但賣家又號稱是明、清時代的老壺就基本不可信了。因為墨綠色是在紫泥中加入氧化鈷燒製而成,而這種技術在明清時期是不可能達到的。

  二是識別製作者。主要通過製作者標示的署款來識別,其署名特點至關重要。

  三是辨偽。這方面的專業要求非常高,不僅要知道斷代和分辨作者,還要掌握各個名家的製作特點、款識格式和擅長技藝,尤其對早期紫砂壺,其辨別難度更高,稍不留神或行道不深,就極容易看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