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學習茶文化與品茶的意義及步驟順序

  學習茶文化對我們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好處,那麼學習茶文化和品茶的意義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學習茶文化與品茶的意義,一起來看看。

  學習茶文化與品茶的意義

  靜心神、修身性

  喝茶可以使人靜心神、修身性,喝茶對環境就很講究,都比較安靜,處於這種環境中給人一種心曠神怡,感覺自己整個人浸襲在文化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自己的修養和素質。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也可以改變人的一些不良性格,浮躁的心態會變的平和安靜,在為人處事上從容不迫,給人留下好印象。

  學茶藝、重細節

  與人喝茶時,沖泡茶的過程是十分講究的,更重要的還是沖泡的細節。在選擇的茶具、環境的格調、茶葉的多少、水溫的高低、時間的把控等等,這些環節都要小心操作、精心調理。在學習茶藝過程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無論在做什麼事上,人們都喜歡細心、能力強的人。

  相尊重、互禮節

  在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無論你是領導、還是員工,都要做到相互尊重,做好相互之間的禮節,就像在與他們一起喝茶一樣,相互之間的禮節是必不可少的,經常喝茶也會培養成一種良好的禮節習慣。養成了良好的喝茶禮節的習慣,以後在做事上就會更高一籌。

  品茶道、共和諧

  喝茶的過程也就是品茶的過程,品茶多的人,一般不會直接評價一款茶的好壞,而是從客觀上講述它的特點。這就像在社會工作一樣,人與人性格不同、做每件事的方式不同、處理事情的思路也不同等,不要輕易地去評價一個人,做事情要多做分析、少下結論,做好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諧。

  宜捨得,難選擇

  茶道的最高境界講究的是天人合一、歸於自然,要尊重它的自然規律,循序漸進,沖泡過程不要急於求成。這就像現在在社會上,你會有很多的選擇工作機會,跳槽的現象也比比皆是,真正做出選擇是很不容易的,那是要綜合自身的素養、能力、做自己合適的事。

  大學生學習茶文化與品茶的意義

  1茶文化有助於高職生增長文化知識,從而樹立信心,讓精神不再空虛

  茶的故鄉是中國,茶的起源、發展、經歷了幾千年。所以在高職生中引入茶文化教育,不但能讓他們學習到茶起源、發展、傳播的過程,而且能彌補他們的最為缺少的史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茶文化對他們每個人來說起點是一樣的,這就等於給了很多放縱自我的孩子再一次站起來的機會,讓每一個自信心不足的或喪失自信心的孩子在茶文化裡再樹立信心,並把這份自信心帶到生活中,也能讓那些早已把本專業知識學的得心應手的孩子找到精神的寄託,讓他們課餘不再精神空虛。

  實踐證明,茶藝教學以其獨特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信心。

  2茶藝活動培養中職學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審美情趣

  中國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清、靜、雅、和。這是中國傳統的茶道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結合,把時代精神用恰當的形式、完整的形態體現出來,使茶道成為體現時代精神的一種載體。宣揚中國茶道,不僅有助於發揚茶道的“和諧”精神,使人與人之間增進團結,使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而且有助於弘揚茶道的“審美”情趣,為人們帶來精神的享受;培育茶道的“高潔”意境,提高人的風度與品位。同時通過茶道的“求精”精神,培養人的紮實務實品行;發揚“吃‘苦’”精神,使人在苦中尋找人生樂趣;催生“儉樸”精神,讓人矜守儉德,力戒貪奢淫享樂;通過茶道的“專注”精神,使人的意念與事業融為一體。總之,以清、靜、雅、和的中國茶文化精神陶冶未成年人,對培養他們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審美情趣能起到一般德育無法比擬的作用。

  3茶藝教學能培養中職學生人際溝通和集體意識

  公關場合,清茶一杯,以茶代酒,強調了飲茶是人際溝通的重要手段,講的是天地人和。茶含敬意,以茶敬客。茶重德性,以誠待人。圍桌飲茶,和氣交談,同事可以增強團結,朋友可以增加友誼,家庭可以充滿天倫之樂,商界可以和氣生財。總之,天地人和是茶事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在學校普及中國茶道、茶藝,推廣以和為貴的人倫思想,有助於敦睦人際關係,引導他們學會做人。

  茶藝表演作為一種集體活動形式,是培養高職生集體意識的良好途徑。茶藝表演的和諧來自全體隊員的團結、合作。是構建品行高雅,人際和諧,人與人之間增進團結,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在演練時,要求講解員、主泡師、副泡師、服務員要善於與他人合作,並在長期合作的基礎上達到心靈與感覺的默契。表演中要自覺地融合到集體中去,不知不覺地和整個隊伍團結一致,團結合作和集體意識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培養。

  在多年茶藝教學中的一些思考,中國是茶的故鄉,飲茶,製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們茶藝教師不緊只傳授茶藝表演,還要注意茶藝的內涵與學生的成長。通過茶藝的教學讓職校這一群特殊體徜徉在中國茶文化的海洋中,讓細膩溫潤、內涵豐富的茶文化之“靈泉”感其心,震其心,拂去其浮華之氣,完全可以讓學生步入“軌道”,將來完全可能成為對的有用之才。

  品茶高手都熟知幾個步驟

  【觀茶湯】

  品茗最關鍵的一環便是開湯品賞,也就是將茶葉先行沖泡,然後再進行品評。

  由於茶湯中的茶多酚與空氣接觸會很快氧化,以致茶湯容易變色,因而要及時欣賞湯色,主要從色度、亮度、清濁度等方面,辨別茶湯顏色深淺、正常與否、茶湯暗明、清澈或渾濁程度。

  1、茶湯顏色

  新茶期:黃綠***1-2年***、金黃***3年***、橙黃***3-5年***。

  醇化期:橙紅***5~8年***、石榴紅***8~15年***、寶石紅***15~30年***。

  陳茶期:酒紅***30年以上***。

  由於湯色與儲藏環境的溫溼度及微生物種類密切相關,以上劃分僅供參考。

  2、透明度

  渾濁、不清晰、清晰、透明、透明發亮、晶瑩剔透。

  3、粘稠度

  水樣的、流動的、稠密的、濃厚的、油狀的、粘稠的。

  【聞氣味】

  1、不成熟的

  青草味——茶葉炒得很不熟所產生的類似青草的氣味。

  生青味——茶葉炒得不熟所殘留的生澀氣味。

  清香——優質晒青毛茶還沒進入自然發酵階段,植物本身的清新香味。

  花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10%-25%時,所產生的類似鮮花的香味。

  果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25%-40%時,所產生的類似果實的香味。

  2、成熟的

  蜜香——有一定自然後發酵程度的普洱生茶,所產生的蜜甜香味。

  木香——生態環境好,採摘次數少,樹齡約在兩百年以上的古茶樹製成的生茶所含有的大量木脂產生的香氣,類似脂粉的香氣,又稱老木香、木脂香或松脂香,是古樹茶的稀有香氣。

  陳香——普洱生茶長時間存放所產生的類似老木頭的香氣。

  樟香——木脂氧化後所產生的芳樟醇的香味。

  藥香——木脂氧化充分和陳香混合在一起,所產生的類似中藥的香氣。

  3、特殊的香氣

  幹菌香——酵母菌產生的香氣。

  果膠香——茶葉中果膠經高溫溶解後產生的類似煮嫩玉米的淡甜香氣,是優質古樹茶的特徵香氣之一,果膠還能使茶湯變得稠厚發亮,但是果膠要在95℃以上才會大量溶解於水中。

  4、異味

  煙味——煙氣被茶葉吸附所存留的氣味。

  焦糊味——茶葉被部分炒糊的氣味。

  炒青味——茶葉殺青後不是被晒乾而是直接被炒幹所產生的類似青毛豆或炒栗子的氣味。

  烘青味——茶葉殺青後不是被晒乾而是直接被烘乾所產生的類似炒板栗的氣味。

  紅茶味——茶葉鮮葉採摘後沒有及時攤涼,造成部分紅葉紅莖,所產生的類似橙花氣味。

  水悶味——茶葉鮮葉殺青後沒有及時晒乾所產生的被捂過的不新鮮氣味。

  黴味——茶葉儲存不好發黴所產生的氣味。

  異雜味——茶葉放在有異味的地方所吸附的其它非茶氣味。

  5、香氣層次感

  單一的——茶湯只有一種很單薄的香氣。

  豐富的——茶湯有多種香氣混合在一起。

  有層次的——一泡茶湯從熱到冷會有很明顯的不同香氣。

  變化的——同一款茶的每一泡之間香氣會有較明顯的變化。

  6、香氣質量

  高揚——尖銳而持久的香氣。

  下沉——不張揚的香氣。

  內斂——豐富協調而持久的香氣。

  【嘗味道】

  品評普洱茶應注意三個問題:一是合理利用舌頭;二是把握好茶湯的“評味溫度”;三是評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

  人體的味覺器官——舌頭,各部分的味蕾同對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樣的。

  舌尖主要品評茶葉的“甜味”;舌的兩側前端主要評定茶的醇和度;舌兩側的後端主要評判普洱茶是否“發酸”;舌心***中央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澀味”;舌根則重點體會普洱茶的“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