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採摘時間

  烏龍茶怎樣採摘,採摘的技術有哪些呢?在採摘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方法,你瞭解烏龍茶的採摘嗎?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烏龍茶的採摘時間

  閩南茶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茶樹生長週期長,一年可採四至五季,即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和冬片。具體採摘期因品種、氣候、海拔、施肥等條件不同而差異。一般採摘期,春茶在穀雨前後,夏茶在夏至前後,暑茶在立秋前後,秋茶在秋分前後,冬片在霜降後。各茶季的採摘間隔期為40-50天,在具體掌握上,應做到“開頭適當早,中間網剛好,後期不粗老”。

  烏龍茶的採摘標準

  烏龍茶的採摘標準,葉梢比紅、綠茶成熟。其採摘標準為:待茶樹新梢長到3-5葉將要成熟,頂葉六七成開面時採下2-4葉,俗稱“開面採”。所謂“開面採”,小開面為新梢頂部一葉的面積相當於第二葉的1/2,中開面為新梢頂部第一葉面積相當於第二葉的2/3;大開d面新梢頂葉的面積相當於第二葉的面積。一般春、秋茶採取“中開面”採;夏暑茶適當嫩採,即採取“小開面”採;產茶園生長茂盛,持嫩性強,也可採取“小開面”採,採摘一芽三四葉。

  茶農在生產實踐中創造出“虎口對芯採摘法”即將拇指和食指張開,從芽梢頂部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就將茶葉採下。一般採葉標準是:長三葉採二葉,長四葉採三葉,採下對夾葉,不採魚葉,不採單葉,不帶梗蒂。採摘時,應做至“五分開”,即不同品種分開,早午晚青分開,粗葉嫩葉分開,乾溼茶青分開,不同地片分開,以利於提高毛茶品質。

  烏龍茶採摘:選擇晴天午青鮮葉

  春季烏龍茶採製季節,常遇陰雨連綿的大氣,這對優質烏龍茶品質形成會產生極大的影響。特別連續的陰雨天氣,鮮葉水分多,又無法晒青,致使做青“走水消青”困難,內含物質不能正常轉化,從而也就無法形成優質烏龍茶。在一日中,由於鮮葉採摘的時間不同。對烏龍茶品質的形成也有一定影響。

  早青:上午10時以前採摘的鮮葉,大多帶有露水,其製茶品質較差。

  上午青:上午10時以後至中午12時以前所採鮮葉。因茶樹經過一段時間的陽光照射,露水已消失,製茶品質優於早晚青。

  下午青:午後12時至下午4時以前所採下鮮葉,新鮮清爽,具有誘人的清香,又有充分的晒青時間,製茶品質優異。

  晚青:下午4~5時以後所採鮮葉。因鮮葉下山時間較遲,大多錯過了晒青的最佳時機,不能利用陽光晒青萎凋,製茶品質也欠佳,但優於早青。總之,制優質烏龍茶,應選擇連續幾天晴朗天氣的午青鮮葉製作。

  把握茶菁採摘的時機與方法

  把握茶菁採摘的時機與方法:製造優良烏龍茶所用的茶菁,以頂芽開面後*** 對口葉***二、三日,其下二、三葉葉片當未硬化時採摘最為理想。茶菁採摘時以長至五葉,留下二葉,採一心二、三葉最為理想,採量既多品質又好,不過在同一株茶樹中,茶芽的萌發萌時間難望一致,在春茶時期,同一區茶園大體頂芽開面達半數以上時,即須開始採摘,否則部份茶菁易失之於粗老。總之製造高山茶的茶菁要葉質柔軟,葉肉肥厚,色呈淡綠為佳。茶菁採摘時期的控制,對於製茶影響甚大。採得過遲***晚採,俗稱飽菜***,製成茶形狀粗大,滋味淡簿。如果採得過早***嫩採,俗稱幼菜***,則成茶的色澤深綠近黑,茶湯缺少香氣,品質難得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