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收藏到文物古玩的真品

  在收藏古玩的時候很多人都希望收藏到古玩真品,但是這方面是要學習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收藏古玩的兩大陣營

  近些年,國內文物古玩投資收藏的熱潮日漸高漲,各類新聞媒體的投資理財節目層出不窮,大眾關注投資、收藏的話題愈加深入,學習歷史、文化、藝術和古玩知識的人越來越多,投資的品種更是包羅永珍,數不勝數,投資收藏已經成為了數千萬人的共同話題,大家似乎都有著共同的愛好和語言。但實際上,仔細觀察其內部,不難發現,其實這是相互間難以溝通的兩個陣營。

  這兩個陣營,一個是投資收藏真品、珍品的陣營,一個則是收藏搗騰假貨的圈子,前者比起後者的規模要小許多。

  真品陣營裡的人的藏品多為真品,是因為他們在起步時找到了好老師,指引自己的學習鑽研,引薦買到真貨的地方;一些人能淘到真貨,是因為他們習慣直接到畫家或著名收藏家手裡買東西,不怕貴,而買的踏實;許多人與國內外知名拍賣行打交道,去買那些流傳有序的拍賣品,或者從真品陣營裡的人手裡買貨、換貨,循序漸進,寧缺毋濫,精益求精,在逐漸提高自己鑑賞水平的前提下不斷將收藏品吐故納新!

  舉個例子,居住北京的古代書畫收藏家朱紹良先生,2000年開始文物收藏,他首先找到的老師是當時中貿聖佳拍賣公司的總經理易蘇昊先生,易總告訴他,去拍賣行買那些清代乾隆朝“石渠寶笈”著錄過的書畫。於是,朱先生先後競拍到幾十件“石渠寶笈”書畫,過後又通過拍賣行拍出,投資都賺了錢。

  朱先生希望自己能學會古代書畫鑑定,就去請教當時的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啟功先生。啟先生告訴他,去熟讀和研究《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和《中國書法全集》,朱先生回家潛心將這兩套書熟讀了兩年,從此開始走上了學習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的道路。後來,朱先生又去問啟先生:我買些什麼東西收藏最好?啟先生回答:國家博物館收什麼你就買什麼?意在買文物真品和精品,並告訴朱先生到美國紐約的華人收藏家王季遷手裡去買東西,朱先生也一一照辦,因此逐漸步入了中國古代書畫收藏家的行列。

  

  相比真品陣營,假貨圈子要大得多!在假貨圈子裡的人,起步階段就沒有走好,要麼是沒有找對老師,拜了倒騰假貨的人為師;要麼則盲目相信別人,聽“故事”,見啥買啥,啥便宜買啥。許多人抱著“撿漏”的投機心理,自以為是,盲目自信,著急上手,“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噹”,只想在地攤上、小拍賣行裡撿便宜,以為可以買到“原始股”、“地板價”,但卻忘了“買的不如賣的精”,被“打眼”是必然的!

  假貨圈子裡的人常常並不知道自己手裡的都是假貨,或者即便知道,也裝作不知,掩耳盜鈴再去設法賣給別人。社會上假貨到底有多少?經過不同統計方式的結論:社會上流傳的名家書畫、高檔官窯瓷器古董雜項中95%以上是贗品。相對而言,那些非著名畫家的作品、民國後的民窯瓷器、油畫、古籍、郵票中的贗品要少一些。

  不要覺得這個數字嚇人,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一些號稱“收藏家”的高官和大款家裡,成百上千件古董,專家只需要遠遠地抽看幾件,只要有幾件定為“開門假”,其餘物品實際上都不用再!因為經驗表明:作為藏家連這麼明顯的贗品都看不出來,說明他的投資收藏圈子就是假貨圈子,家中有真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收藏真假文物古玩兩個陣營的人互相很難溝通!真品陣營裡的人,洞悉市場內幕,他們瞧不上假貨圈子裡的人,不願意與他們來往;而假貨圈子裡的人往往習慣於盲目互相吹捧,自吹自擂,偶爾來了一個懂行的指出自己的假貨也不愛聽,因為學識、見識不夠,他們看不出真品、假貨的區別,也看不懂真品圈子裡的人的所作所為。如今,即便是有眼力的收藏家們也不再去地攤和民間收東西了,因為在目前全民投資文物古玩,假貨充斥氾濫的環境下,“撿漏”的機率實在太低了!真品陣營裡的人把假貨圈子裡的人稱為“國寶幫”、“棒槌”,而假貨圈子裡的人則攻擊真品陣營裡的人“不真懂”、“代表利益集團”、“打壓民藏”。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瞭解了內幕,他們開始認真學習,謹慎地進入藝術品投資市場,真品陣營的規模日漸壯大,到著名拍賣行買東西的人越來越多,而面臨的問題自然就是精品難覓,好貨價高!而假貨圈子裡的人,則依舊面對著存貨越來越難以變現的問題,市場越成熟,人們越理性,則假貨越難出手。不過,收藏者眼睛越來越亮的趨勢難以改變,搗騰假文物古玩的日子將更加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