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蘿蔔種植時間是什麼時候

  白蘿蔔是生活中常見的蔬菜,深受人們的喜愛,那麼你知道白蘿蔔應該在什麼時候種植才好呢?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白蘿蔔種植時間,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白蘿蔔種植時間

  春蘿蔔應嚴格控制播種期。播期可根據菜農生產水平和實際需求安排,大棚栽培,一般可在1月下旬到2月上中旬播種,4月上旬開始採收;露地地膜覆蓋栽培,可在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播種,5月中下旬至6月初採收;小拱棚加地膜覆蓋栽培的,播種期可提前到3月上中旬。

  秋蘿蔔,一般7月中下旬播種。9月中旬收穫,如氣候適宜,則產量高、品質好;夏秋蘿蔔,5-6月播種,7-8月收穫。

  白蘿蔔種植方法

  首先是要選擇適宜土壤。種植白蘿蔔應選擇耗肥少、無同種病蟲害的非十字花科的作物為前茬,否則易導致病害發生,這對白蘿蔔的生長初期是極為不利的。蘿蔔對沙壤的適應性較廣,所以為了獲得高產、優質的產品,以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比較肥沃的沙壤土為好。栽培在這樣適宜的土壤裡,肉質根的生長才能充分膨大,形狀端正,外皮光潔,色澤美觀,才有好的商品價值。

  播種前的準備:播種地塊要深耕。地塊需平整,施肥均勻,以便促進土壤中有效養分和有益微生物的增加,並能疏鬆透氣,有利於促進根對養分和水分的吸收,從而使葉面積迅速擴大,肉質根加速膨大。每畝可施75千克三元複合肥料作基肥。然後進行土壤消毒殺菌和地下害蟲的防治。殺菌藥劑可以選用50%多菌靈6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噴霧,殺蟲藥劑可以選用48%樂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噴霧。

  播種前準備二:播種的籽種質量要高。蘿蔔種子質量的好壞,對蘿蔔植株的生長和產量的影響很大。為使出苗整齊、苗全、苗壯,應精選種子,只能選取飽滿、健全的種子,淘汰癟、碎、黴變的種子。而其播種量,則要依據種子的質量、土質、氣候及播種方法而定。秋冬蘿蔔多采用點播或條播。用種量根據苗稀密來確定,點播穴距25~30釐米,每穴點籽4~5粒,並使種子在窩內散開,以免出苗後擁擠,影響其秧苗質量。

  白蘿蔔營養價值

  一、消化方面:食積腹脹,消化不良,胃納欠佳,可以生搗汁飲用;噁心嘔吐,泛吐酸水,慢性痢疾,均可切碎蜜煎細細嚼咽;便祕,可以煮食;口腔潰瘍,可以搗汁漱口。

  二、呼吸方面:咳嗽咳痰,最好切碎蜜煎細細嚼咽;咽喉炎、扁桃體炎、聲音嘶啞、失音,可以搗汁與薑汁同服;鼻出血,可以生搗汁和酒少許熱服,也可以搗汁滴鼻;咯血,與羊肉、鯽魚同煮熟食;預防感冒,可煮食。

  三、泌尿系統方面:各種泌尿繫結石,排尿不暢,可用之切片蜜炙口服;各種浮腫,可用蘿蔔與浮小麥煎湯服用。

  四、其他方面美容,可煮食;腳氣病,煎湯外洗;解毒,解酒或煤氣中毒,可用之,或葉煎湯飲汁;通利關節,可煮用。

  五、白蘿蔔生吃可促進消化,除了助消化外,還有很強的消炎作用,而其辛辣的成分可促胃液分泌,調整胃腸機能。另外,白蘿蔔汁還有止咳作用。在玻璃瓶中倒入半杯糖水,再將切絲的白蘿蔔滿滿地置於瓶中,放一個晚上就可以有白蘿蔔汁。

  當然,要提醒的是,白蘿蔔不適合脾胃虛弱者,如大便稀者,應減少使用,還有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參類滋補藥時忌食本品,以免影響療效。

  蘿蔔種植技術

  種植蘿蔔以土層深厚,保水和排水良好,疏鬆透氣的沙質土壤為好。土壤PH值以5.3——7.0較為適宜。蘿蔔對營養元素的吸收量以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每生產1000kg蘿蔔,約吸收5.55kg氮、2.60kg磷、6.37kg鉀,氮、磷、鉀的吸收比率是2.1:1:2.5。

  ***一***栽培季節

  秋冬蘿蔔生長期80——100天。北方地區適於蘿蔔生長的季節較短。後期降溫快,上凍早,所以對播種期要求比較嚴格。華北和西北的溫暖地區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種,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穫;東北和西北較寒冷地區,7月上、中旬播種,10月上、中旬收穫;北方高寒地區則需提早至6月中旬播種,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穫。

  ***二***整地播種

  蘿蔔前茬作物收穫後應及時整地,要求做到深耕、平整、疏鬆,這樣才能保證苗全苗齊苗壯。結合整地,應施足基肥,且基肥量應占總肥量的70%左右,即每畝施用充分腐熟的優質廄肥4000——5000kg、草本灰50kg、過磷酸鈣25——30kg。

  蘿蔔作畦方式因品種、氣候、土質等條件而異。大型品種多起壟栽培,壟高10——15cm;中、小型品種多采用平畦栽培。播種量和播種方式也因品種而不同。大型品種多采用穴播或條播,穴播每畝用種0.3——0.5kg,條播0.5——1kg;中型品種多采用條播方式,每畝用種0.75——1kg;小型品種可用條播或撒播方式,每畝用種1——1.5kg。

  種植密度,大型品種行距45——55cm,株距20——30cm;中型品種行距35——40cm,株距15——20cm;小型品種可保持8——10cm見方。

  ***三***田間管理

  1.細苗期管理幼苗期以幼苗葉生長為主。於第一真葉時進行第一次間苗,防止擁擠用幼苗細弱徒長。2——3片真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每穴可留苗2——3株。5——6片葉時,可根據品種特性按一定的株距定苗。此外,如氣溫高而土壤乾旱,應用時小水勤澆並配合中耕鬆土,促進根系生長。定苗後,筐畝可追施硫酸銨10——15kg,追肥後澆水,並要用時防治菜螟和蚜蟲。東北地區蘿蔔蠅在秋季為害嚴重,可於成蟲期噴2次敵百蟲800——1000倍液,以消滅蘿蔔蠅成蟲。

  2.肉質根生長前期的管理此期的管理目標是:一方面促進葉片的旺盛生長,形成強大的蓮座葉叢,保持強大的同化能力,另一方面還要防止葉片徒長,以免影響肉質根的膨大。第一次追肥後,可澆水呀——3次,當第五葉環多數葉展出時,應適當控制澆水,促進值株用時轉入以肉質根旺盛生長為主的時期,此時,還要用時噴藥防治蚜蟲和霜黴病。露肩後,可進行第二次追肥,每畝追施複合肥25——30kg。

  3.肉質根生長盛期的管理此期是蘿蔔產品器官形成的主要時期,需肥水較多,第二次追肥後需及時澆水,以後每3——5天澆水1次,經常保持土壤溼潤。若土壤缺水,肉質根生長受阻,此粗糙,辣味重,降低產量和品質。一般於收穫前5——7天停止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