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葉片如何種植方法

  愛好多肉的花友難免會自己繁殖些植物,也不例外,能夠取下的葉片一般都可以繁殖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多肉葉片的種植方法,一起來看看。

  多肉葉片的種植方法

  葉片有很多的,這些是大合錦,黃鸝的葉片,其他多肉的葉片也可以這麼繁殖,如熊童子,水泡,虹之玉,等等,葉片要齊基部取下,很簡單的,手輕輕捏住葉片左右搖幾下就下來了,取下的葉片放在的籃子裡,在通風陰涼的地方晾乾傷口,7天左右就可以葉插,下面是水泡葉片把晾乾傷口的葉片平鋪在純淨的溼沙子上,象這麼平臥就可以,傷口能個面要接近沙子,但不要挨著沙子。就這樣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等待它們長新的植株。不同的品種長新植株的時間不一樣。純沙下面是保水的泥炭混合了珍珠岩,鋪了大概1釐米厚的沙子,這樣就可以保值有足夠的空氣溼度,讓葉片長出新的植株來。是裸露的沒有用東西罩起來發根,估計不通風,容易長細菌。下面是已經葉插活的一些植物其他可以扦插的植物道理都是一樣的,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等根長了就可以移入新的盆裡,循序漸進的開始正常管理。

  花友在網購植物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為物流而發生葉片脫落,或收到的只有一個光桿的時候。很多的初級愛好者就認為是賣家包裝不好,其實有些植物的葉片是很難不掉的,輕輕碰一下就掉。問題是掉下來的葉片是可以再繁殖的,光桿也可以再長出新的葉片來,這個就是多肉植物的迷人之處,一個葉片就是一個新的植株,孕育生命的過程是美妙的。只有用心去觀察,你才會體驗到養殖植物的快樂。

  經過差不多2個月的等待,很多葉片都已經長了小的植株了。接下來如果溫度合適就可以移苗了,現在夏天了,所以一直讓它們呆在原地,秋天再移了。

  多肉植物的特點

  ①有葉的種類佔相當大的比例。

  ②刺的特色沒有仙人掌類那樣鮮明,很多種類雖有強刺但被葉掩蓋,只是落葉期時刺才顯得突出。

  ③花單生的也有,但有很大一部分是整合各種花序。花的觀賞性總的來說遜於仙人掌類。

  按貯水組織在植株中的不同部位,多肉植物可分為三大型別:葉多肉植物、莖多肉植物和莖幹類多肉植物。

  複葉的型別有三出葉、掌狀複葉、一回羽狀複葉和兩回羽狀複葉。單葉的形狀有線形、細圓柱形、匙形、橢圓形卵圓形、心形、劍形、舌形和菱形等。葉緣多為全緣,有的葉緣和葉尖有齒、毛或刺。少數種類葉頂端透明俗稱窗。

  ④大戟科、蘿藦科、夾竹桃科和牻牛兒苗科的多肉植物,貯水部分在莖部,稱為莖多肉植物。它們之中的很多種類的莖和仙人掌類相似,呈圓筒狀或球狀,有的具稜和疣狀突起但決沒有刺座,儘管也有一些種類具刺。刺有皮刺、針刺和棘刺之分,少數種類刺很強,如福桂花科、龍樹科和夾竹桃科的棒棰樹屬種類。

  很多具粗壯肉質莖的種類通常不具葉,有的在幼嫩部分有細小的葉但常落。馬齒莧科的馬齒莧樹和景天科的燕子掌既有粗壯的肉質莖又有肉質化的葉,而且這種葉始終存在。

  ⑤植株的肉質部分主要在莖基部,形成極其膨大的形狀不一的塊狀體、球狀體或瓶狀體。無節、無稜,而有疣狀突起。

  有葉或葉早落,多數葉直接從根頸處或從突然變細的幾乎不肉質的細長枝條上長出。在極端乾旱的季節,這種枝條和葉一起脫落,如薯蕷科著名的多肉種類龜甲龍和墨西哥龜甲龍就是這種型別。

  但也有一些種類,在膨大的莖幹上有近乎正常的分枝,莖幹通常較高,生長期分枝上有葉,乾旱休眠期葉脫落但分枝存在。整體上看株形和一般喬木類似,只是主幹較膨大,貯水較多。如木棉科的猴麵包樹、紡錘樹,辣木科的象腿樹,漆樹科的象樹,梧桐科的昆士蘭瓶樹,夾竹桃科的沙漠玫瑰在索科特拉島的變種等。但是這些種類的扦插苗通常很難形成膨大的莖幹。播種苗的情況略好一些,但在潮溼地帶長大的株形無論如何也沒有原產地橙株那樣典型。

  很多草本植物具鱗莖,鱗莖是膨大的,半埋在地下或貼地生長。按照莖基膨大的原則它們也應列入莖幹類多肉植物。但有些專家不承認,因此石蒜科的虎耳蘭、百合科的綿棗兒屬種類在算不算多肉植物上有爭議。但有些鱗莖植物絕對沒鬱爭議,如百合的蒼角殿、大蒼角殿是多肉植物中的著名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