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膏與普洱茶有什麼區別

  茶膏是普洱茶家族的重要成員,那你知道普洱茶膏與普洱茶有著哪些區別呢?下面是小編為您分享了普洱茶膏與普洱茶的區別,一起來看看吧!

  普洱茶膏與普洱茶的區別

  普洱茶膏是從普洱茶中萃取的精華,它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品飲價值。同普洱茶相比,茶膏的營養價值更高,清代藥學家趙學敏在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對普洱茶膏的介紹勝過普洱茶,雖然描述得有點誇張,但恰恰證明了茶膏的珍貴价值。

  相比普洱茶,茶膏的便攜性非常好,沖泡過程簡潔方便衛生;在口感上,茶膏溫和厚重,更像是品飲老茶的感覺,層次感豐富,湯色誘人。

  茶為國飲,從採摘到***需要數十道工序,除解渴外,被人們賦予越來越多的屬性。唐劉貞亮曾言茶有十德:散鬱氣、驅睡氣、驅病氣、養生氣、嘗滋味、可行道、可修身、可雅志、表敬意、樹禮仁。

  茶膏為國禮,從原茶到成膏需72天186道工序。兩個世紀以來,被冠以“國禮”稱號。21世紀以前,普洱茶膏為皇室御品,為皇室和貴族專享,它不僅繼承原茶的基本屬性以外,更有許多獨特的地方。

  普洱茶膏的品飲要求

  1、一克普洱茶膏可溶水500--800毫升,根據品飲者飲茶濃淡習慣而投入具體數量;

  2、請用山泉水或弱鹼水沖泡,否則會因為水質PH值超標導致沖泡過程中出現塊狀沉澱物;

  3、請用95度以上的沸開水沖泡,無須“洗茶”。

  我們知道,天然藥物是人類長期以來用於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應用歷史悠久,至今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仍把天然藥物作為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普洱茶就屬於具備天然藥物特性的一種飲品。具有近千年的飲用歷史。

  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才使得清代藥學家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對普洱茶膏的藥用價值幾乎是“誇張”式的描述:“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脹受寒,用薑湯發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顙,受熱疼痛,用五分噙口過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研敷立愈”。可見,他認為普洱茶膏既可內服,又可外用。

  普洱茶膏製作方法

  1***備料:普洱熟茶,原料為特級或一級。

  2***提取:中藥提取罐,為水提,茶與水比例為1:10,一次投料可反覆提取4 ~ 6次,提取溫度為90℃以上,每次提取為60分鐘。

  3***過濾:100 ~ 200目過濾網,將過濾完的茶汁泵入儲液罐。

  4***濃縮:濃縮有兩種方式一是採用中藥三效濃縮蒸發器,也可二效濃縮,達到波美度***溶液濃度***1.12 ~ 1.14即可。二是採用膜濃縮,最好採用超濾+反滲透***UF+RO***,效果較為理想。

  5***噴霧乾燥:高速離心乾燥機,可將浸膏去水製成粉狀。

  6***回水壓型:將茶粉按一定比例加水,一般為1:0.25 ~ 0.30。使茶粉復原為稠膏狀,加壓制成型或切割小塊。

  7***將壓制成型或切割的小塊放置陰涼處風乾。

  普洱茶膏製作工藝

  ①輕蒸、解塊、淋洗。將雲南上貢來的頂級團茶和餅茶進行蒸溼,然後解塊,再進行淋洗,去除茶葉表面的灰塵及雜物;

  ② 釆用傳統釀酒工藝中的厭氧發酵方法,對茶葉進行發酵,促使茶葉內含物質的轉化與分解;

  ③ 小榨去水、大榨出膏。採用壓榨技術,先將水分擠出不用,然後再全力將茶葉記憶體的茶汁壓出,並反覆壓榨,收汁:

  ④ 將壓榨出的茶汁放在開口的容器內,使其自然沉澱,並分層析出;其分層不同,品級也不同;

  ⑤ 收膏、壓模。將分層析出的茶汁經低溫乾燥,獲得稠密度高的軟膏,再入模乾燥後成形,但絕大部分是收成自然的散塊,放入高檔瓷瓶中。

  這種工藝的好處是;一方面盡最大可能保留茶葉中原始的有效成分,使獲得的茶膏保留了茶葉中的精華;另一方面也為茶膏後續的陳化提供了“動能”,使茶膏的品質向更高層次轉化。

  這種工藝嚴謹苛刻,工序繁雜,費時費力,非一般作坊所能承擔。它有點近似我們今天最先進的生物工程——低溫狀態下的萃取工藝。這在當時科技落後,沒有先進的化驗儀器及提取裝置的前提下,已是非常了不起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