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各個茶具的作用

  現代人所說的“茶具”。主要指茶壺、茶杯、茶勺等這類飲茶器具。事實上現代茶具的種類是屈指可數的。但是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指更大的範圍。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茶壺***或蓋碗、蓋杯***茶杯***還有用聞茶香味的聞香杯***---壺與杯是泡茶的基本茶具。

  茶盅***公道杯***——方便茶湯和茶渣的分離,使茶湯濃淡均勻。

  茶船***茶池***——用以盛壺。

  茶銜***茶漏***——用以導茶葉入茶壺。

  茶夾——用以夾杯。

  茶荷——用以置茶入壺。

  茶巾——用以擦乾。

  渣匙——用以從壺去渣。

  計時器——用以計時。

  茶巾盤——用以置放茶巾及茶夾、茶匙等。

  茶盤——用以端茶奉客。

  茶托——用以托杯,不會燙手。

  電水壺——用以燒熱水。

  保溫瓶——用以供水。

  茶葉罐——用以存放茶葉。

  茶車——是各項茶具的家,也是泡茶者的舞臺。有各種設計不同的茶車、茶枱。

  如何泡好茶

  首先,要泡好茶,你要根據不同茶類選水。沖泡綠茶,最好還是選用純淨水或是優質的礦泉水。對於我們時常會遇到的漂白粉氣味過重的自來水,最好是先放置半天,澄清後再拿來燒水泡茶。

  其次,要泡好茶,還要掌握茶葉用量。掌握茶葉用量關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用茶量的多少,因人而異,因地而異。飲茶者是茶人或勞動者,可適當加大茶量,泡上一懷濃香的茶湯;如是腦力勞動者或初學飲茶、無嗜茶習慣的人。可適當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湯。家庭泡茶通常是憑經驗行事,一般來說,每克茶葉可泡水50至60毫升,沸水為好,但茶類不同,用量不一。倘用烏龍茶,茶葉用量要比一般紅、綠茶增加一倍以上,而水的沖泡全卻要減少一半。

  再次,要泡好茶,泡茶時間的長短至關重要。茶葉沖泡時間的長短,對茶葉內含的有效成分的利用也有很大的關係。一般紅、綠茶經沖泡三至四分鐘後飲用,獲得的味感最佳。時間少則缺少茶湯應有的刺激味;時間長,喝起來鮮爽味減弱,苦澀味增加。只有當茶葉中的維生素、氨基酸、咖啡鹼等有效物質被沸水沖泡浸提出來後,茶湯喝起來才能有鮮爽醇和之感。細嫩茶葉比粗老茶葉沖泡時間要短些,反之則要長些;鬆散的茶葉、碎末的茶葉比緊壓的茶葉,完整的茶葉沖泡時間要短,反之則長。對於注重香氣的茶葉如烏龍茶、花茶,則沖泡時間不宜長。而白茶加工時未經揉捻,細胞未遭破壞,茶汁較難浸出,因此其沖泡的時間相對延長。

  通常茶葉沖泡的第一次,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5%左右,第二次為30%,第三次為10%,第四次就只有1%~3%了。茶葉中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C、氨基酸、茶多酚、咖啡鹼等,第一次沖泡80%左右被浸出,第二次95%被浸出,第三次就所剩無幾了。香氣滋味也是頭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