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具茶具使用技巧

  茶碗,顧名思義,喝茶的碗也。最早的茶具是由酒具、水具、食具演變而來的。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茶碗的使用方式,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茶碗的使用方式

  茶碗是陶製的,因此直接體現了日本陶器工藝的最高成就,非常著名的"樂窯"、"織部窯"、"志野窯"出產的茶碗,就是在名茶人的直接指導下,由能工巧匠生產出來的極品和物茶碗。除了和物茶碗外,茶碗的另外兩個重要來源是中國的天目山建安窯和高麗國。前者被稱為"天目茶碗",是茶道中最早使用的茶碗,十分名貴,但隨著利休等人逐漸將茶道引向樸拙自然,天目茶碗不再流行,現在已經極少使用,價值卻與日俱增。而高麗茶碗實際上就是高麗民間的飯碗,十分簡單粗糙,但在利休等大茶人眼裡,卻恰好體現茶道的本質,因此被大量的使用。高麗茶碗的代表是井戶茶碗。

  茶碗的在中國的歷史

  最早的茶具是由酒具、水具、食具演變而來的。從在“馬王堆”中出土的“君幸酒”耳杯中,我們可以知道,當時“杯”這種容器已經出現了用途上的分工,雖然他們在形狀上網上完全相同。因此有人推斷,當時一定已經有了專門用來飲茶的的杯子。另外,從後來的茶具形式上看,也可以得出早期的酒具、食具有兼做茶具的結論。傳說唐宣宗時,有女子好飲茶,但又怕茶碗燙手,就把茶碗放在一個盤子裡,為防止茶碗滑動,就用蠟油將茶碗粘住,後來有人將這個創意做成了帶託的茶碗。這一傳說說明帶託茶碗出現的年代,也說明當時有不帶託的茶碗。這種有帶託的茶碗發展到後來就成了明清時流行的蓋碗茶。

  早期的茶碗中比較受歡迎的是越地的瓷器,在溫州一帶,無論是浙東還是浙東南,在西晉時期都是瓷器的主要產地,所產的以青瓷為主。晉人對青瓷茶具的推崇對後世影響很大,在以後很長時間裡,青瓷為茶具中的主流。陸羽從茶碗與茶色的關係出發,解釋了為什麼要推崇越州的青瓷茶具。唐代的煎茶的茶湯顏色偏黃,如果用白瓷、黃瓷、褐色瓷器的話茶湯就好呈現出紅、紫、黑的不好視覺效果,而青瓷碗盛茶湯顏色發綠,比較好看。宋元時期,點茶法因為貢茶的原因成為主流,但是煎茶法在民間還有存在唐代樣式的有託的茶碗自然就有了生存的空間。

  宋代的點茶茶湯是白的,所用的茶碗也就隨之發生變化。唐代百姓用的黑、褐、黃茶碗都成為上等的茶碗。這樣深色的茶碗可以襯托出茶湯的潔白,而唐代所推崇的青瓷茶碗的效果具就差了很多,需然很多地方還在使用,但是顯然不是點茶用的茶盞。

  明代的茶具除了傳統茶碗以外,還出現了很多釉色和彩繪的茶具,其中以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燒製的青花瓷、白瓷與彩繪茶具最為突出,工藝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彩瓷技術給茶具的風格帶來極大的變化,可以說彩瓷茶碗是明清茶具的一大特點。

  茶碗的在中國的發展

  茶碗的大小也隨茶藝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唐宋時期的茶碗普遍都比較大。有託的茶碗的口徑相差很大,唐代一般在10-20釐米之間,宋代茶碗口徑變小,一般在7-10釐米之間。這既與當時茶藝風格有關,也與人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將茶碗與食碗混用有關。不同階層的人使用的茶具也是不同的,對普通人來說,飲茶主要是為了解渴,茶具當然要選擇大一些的,而有閒階層對於飲茶的講究,他們不僅要品出茶的味道,還要品出茶外的味道茶碗自然要精緻小巧

  茶碗的使用方法

  個人喝茶的時候,不用執著於古人茶道的規矩,不用計較茶的品質,甚至更無需遵循飲茶禮法。

  茶碗,可以喝得豪放,也可以喝得深沉。拿來自己喜歡的茶碗,泡上一杯茶,伴著的只有茶香,思緒卻可以跨越幾個世紀。

  茶碗,其實與100多年前所使用的一模一樣。那些具有歷史感的、承載著文化記憶的設計,往往是最耐用的設計。

  也許,已經很難搜尋到中國基於形制、禮制的茶碗了。

  因日本所用茶碗,基本來自中國和原來的朝鮮,故借日本人的茶碗,期望尋到中國人歷經的形制、禮制的一些線索。

  也許,今天的中國沒有經歷過完整的工業革命時代,因而我們的設計其實亂象百出,略顯荒誕。

  也許,我們珍視身邊的日常事物,回溯自身的傳統,還能找到一種屬於我們自己的、新的經典設計。

  比起新式,沉澱的思想往往更勝一籌,經過時間沉積的事物往往勝於新的事物。不以量取勝,而能夠靈活運用和體會現有物品的智慧,也許更能讓我們體會到快樂。

  從這些事物中感受到"快樂",其實是一種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正是我們通過日常生活的經驗和思考所產生的審美意識。

  講究事物的背景和因事物而產生的情感,去感受眼睛看不到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