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鬱金香

  鬱金香鮮豔奪目,能點綴室內環境,增添歡樂氣氛。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鬱金香的養殖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鬱金香的習性及養殖方法

  鬱金香性喜陽光充足、冬季溫暖溼潤、夏季涼爽乾燥的氣候,忌酷暑、溼澇。宜疏鬆、肥沃、微酸性、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忌鹼土和連作。具有夏季休眠,秋季栽植,冬季在土內生長的特性。生長開花適溫15℃-20℃,鱗莖夏季貯藏溫度20℃-25℃,冬季能耐低溫。

  鬱金香以分球繁殖為主。6月份將休眠鱗莖掘起,晾乾後放通風陰涼乾燥處貯藏,到10月份進行栽種。栽種地點宜選擇土層深厚、背風向陽而又高燥的地方。深耕地後施入混合基肥***腐葉土、餅肥及骨粉***。上墊一層土,然後再栽種。覆土深度一般為10釐米-15釐米,栽後澆一次透水,入冬前再澆一次透水,寒冷地區,覆蓋稻草等物防凍。翌春幼葉萌發後10天-15天澆1次水,保持土壤溼潤狀態。展葉前和現蕾初期各施1次腐熟稀薄餅肥水或複合化肥。開花前往葉面上噴1次0.2%磷酸二氫鉀。花謝後,除預留種子的母株外,其餘的需及時剪除花莖,以便使養分集中供給新鱗莖發育。此時,澆水次數要逐漸減少,以利新鱗莖膨大和質地充實。

  鬱金香亦可選擇矮型品種進行分栽。盆土宜用腐葉土6份、沙土3份、腐熟廄肥1份混勻配製。口徑20釐米的花盆,每盆可栽3株。自萌芽出土後,可每10天左右施1次稀薄液肥,孕蕾至開花前增施1次磷鉀肥。經常保持盆土溼潤狀態,放向陽處養護。

  

  鬱金香栽培要選成熟健壯,質地堅實、完整無損,無病蟲斑的優質良種球根。栽培用土要求肥沃疏鬆,排水良好,並應保持微酸性***PH6一8.5***切忌鹼性土質和粘度重的土質,地栽必須與其他作物輪作,盆栽則應每年更換培養土。鬱金香喜肥,可用腐葉、腐熟餅月巴及骨粉作為混合基肥,在生長期用稀餅肥水作追肥。

  鬱金香喜陽光,地栽應向陽背風,盆栽可置陽光充足的室內。生長期及花期適宜溫度在15—20℃,盛夏休眠期要求在20—25℃之間,冬季則不能低於一5℃。

  秋季10至11月栽種鬱金香。栽後澆一次透水,冬季用稻草覆蓋防凍。待來年初春萌芽出土後進行正常管理。每隔7一1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餅肥水,在孕蕾至開花前適當增施一些磷、鉀肥,可使早開花大。平時保持土壤潮溼,但應無積水,花後的土壤應保持不千不溼,以利於新鱗莖的膨大和子球的形成,生長。

  6月中下旬,植株地上部分全部枯黃,地下部分的新鱗莖已成熟,子球也已形成並長到一定大小,此時可挖掘出土,明幹,去泥後置通風、乾燥處貯藏,溫度要求在20一25℃之間,最高不能超過30℃。在收藏時,注意防止鱗莖外表纖維狀膜質色皮和馬蹄型鱗莖盤周圍根原基的損傷,因傷口極易染病菌。

  引起鬱金香退化的因素大多來自病蟲害,在栽培管理中應經常鬆土,除草用藥物噴殺傳毒昆蟲,如發現粉蝨、蚜蟲以及蟲蟬等害蟲時可用樂果和馬拉松硫磷噴殺。對地下線蟲,可用80%二澳氯丙烷***1:150***加水稀釋後噴澆培養土以殺滅,但應在栽種前二週進行。早春多雨或土質粘度過重,容易發生立枯病,往往在鱗莖上出現黃褐色病斑漸擴大變黑並幹縮,植株倒伏枯死,這是由真菌中的半知菌所引起的。發現病株後立即控除並集中燒燬,可用五氯硝基苯拌細土***1,25***撤於植株周圍進行防治。

  鬱金香養殖的環境要求

  土壤選擇

  鬱金香要求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pH6.5-7,以腐熟牛糞及腐葉土等作基肥,並施少量磷鉀肥。

  溫度要求

  鬱金香耐寒性強,冬季可耐-35℃的低溫,開花前3周莖葉生長旺盛時期,最適宜溫度15-18℃。休眠期花芽分化,以20-23℃為宜。

  在生長前期實行低溫管理鬱金香溫室促成栽培以及提高切花質置的關鍵。定植後的前2周內土壤溫度應保持在12℃以下,可通過桔稈覆土或遮陽網覆蓋等手段來降溫。11月中下旬蓋膜保溫,使用厚度為0.12mm長壽無滴聚乙烯膜。12月上旬上草簾進行夜間保溫。12月中旬前前白天儘可能將溫室內溫度控制在20℃以下。整個生長期室內夜問溫度控制在6℃以上。

  光照要求

  鬱金香性喜陽光充足,冬季溫暖溼潤,夏季涼爽乾燥的氣候。耐寒性很強,在嚴寒地區,如有厚雪覆蓋,鱗莖就可在露地越冬,但怕酷暑,如果夏來得早,盛夏又很火熱,則鱗莖休眠後難以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