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是如何傳播的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全球各國普遍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的傳播,一起來看看。

  茶道的傳播

  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而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當然,中國人對於茶的起源,民間也有更多美麗的傳說。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區域性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並利用茶這種植物,並把它發展形成為我國和東方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 中國茶業,最初興於巴蜀,其後向東部和南部逐次傳播開來,以致遍及全國。到了唐代,又傳至日本和朝鮮,16世紀後被西方引進。所以,茶的傳播史,分為國內及國外兩條 線路。宋朝的茶區,基本上已與現代茶區範圍相符。

  明清以後,只是茶葉製法和各茶類興衰的演變問題了。 2.茶在國外的傳播 中國茶葉、茶樹、飲茶風俗及製茶技術,是隨著中外文化交流和商業貿易的開展而傳向全世界的。最早傳入日本、朝鮮,其後由南方海路傳至印尼、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16世紀至歐洲各國並進而傳到美洲大陸,又由北方傳入波斯、俄國。 唐代中葉,中國茶籽被帶到日本種植,茶樹開始向世界傳播。

  據文獻記載,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從天台山國清寺師滿回國時,帶去茶種,種植於日本近江。這是中國茶種向外傳播的最早記載。後又經日僧南浦昭明在徑山寺學得徑山茶宴、鬥茶等飲茶習俗,並帶回日本,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日本自己的茶道。印度是紅碎茶生產和出口最多的國家,其茶種源於中國。印度雖也有野生茶樹,但是印度人不知種茶和飲茶,只有到了1780年,英國和荷蘭人才開始從中國輸入茶籽在印度種茶。

  現今,最有名的紅碎茶產地阿薩姆。即是1835年由中國引進茶種開始種茶的。中國專家曾前往指導種茶製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種紅茶的生產技術。後發明了切茶機,紅碎茶才開始出現,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飲料。 西方各國語言種“茶”一詞,大多源於當時海上貿易港口福建廈門及廣東方言中“茶”的讀音。可以說,中國給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識,茶的栽培加工技術,世界各國的茶葉,直接或間接,與我國茶葉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茶文化傳播方法

  第一,要加強對茶文化網站的開拓和管理,實現不同人群的互動交流。為此,要建立專業的茶文化資訊資源中心,蒐集、加工、處理、管理各種茶文化資訊資源,將原始資料錄入資料庫,建立資訊服務系統,向公眾提供免費或有償的資訊檢索服務、電子文獻傳遞和查詢相關資訊等服務。

  第二,加強茶文化的學術交流。利用現有的一些茶文化研究中心和協會作為平臺,在網上釋出茶文化學術研討的通知、新聞或徵稿啟示,並開設網上論壇,網上講壇,擴大學術宣傳的範圍,增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對中國茶文化的認識和交流,同時普及茶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第三,可以通過與其他大型的入口網站合作,以服務外包的方式,下大力氣培養一支強有力的網上傳播隊伍,製作設計、文字、圖片、內容俱佳,可讀性強,時效性強的宣傳材料,並針對不同受眾的特點,採用聲音、影象、漫畫、卡通、影視等綜合手法,全面細緻地開展茶文化的傳播活動。

  第四,加強與我國茶葉主產地的茶商合作,依託當地的中國名茶的品牌優勢、自然景區的生態資源優勢和旅遊要素優勢,通過網路宣傳、開發品茗休閒活動,比如茶園探幽、峽谷探險、品茗文化休閒之旅等,這些活動還可以通過網路直播的方式進行報道,擴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