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採摘和製作工藝

  信陽毛尖茶的製作方式是非常嚴格的,信陽毛尖茶的採摘和製作有什麼特別的講究嗎?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信陽毛尖採摘和製作都嚴格

  信陽毛尖的採摘和製作都非常嚴格,1千克特級信陽毛尖竟然需10萬多個芽頭,採摘的茶葉要用透氣的光滑竹籃盛放,不能擠也不能壓,並要求及時送回蔭涼的室內攤放2-4小時,趁鮮分批、分級炒制,當天鮮葉當天炒完。

  信陽毛尖茶的手工製作工藝

  篩分

  將採摘的鮮葉按不同品種的鮮葉、晴天葉與雨水葉、上午採和下午採的鮮葉分別用網眼竹編篩子進行分級,剔出碎葉及其他異物,分別盛放。

  攤放

  將篩分後的鮮葉,依次攤在室內通風、潔淨的竹編簸箕籃上,厚度宜***5~10***cm ,雨水葉或含水量高的鮮葉宜薄攤,晴天葉或中午、下午採用的鮮葉宜厚攤,每隔1h左右輕翻一次,室內溫度在25℃以下,防太陽光照射。攤放時間根據鮮葉級別控制在***2~6***h為宜,待青氣散失,葉質變軟,鮮葉失水量10%左右時便可付制,當天的鮮葉應當天製作完畢。

  生鍋

  採用炒茶專用鐵鍋,鍋口面直徑84cm***事先磨洗光滑無鏽***,生鍋呈35°左右傾斜,鍋臺前方高40cm左右,便於操作,後壁高1m以上,與牆貼合。生鍋用幹木柴作燃料,鍋溫宜***140~160***℃,每鍋投鮮葉量500g左右,以手掌心試探鍋溫,掌心距鍋心***3~5***cm,有燙手感即投鮮葉,用茶把***細軟竹枝紮成的圓帚***稍快反覆挑翻青葉,經***3~4***min,待青葉軟綿後,用茶把尖收攏青葉,在鍋中轉圈輕揉裹條***將殺青適度的茶葉,用茶把在鍋內順斜鍋自然旋轉***,動作由輕、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時抖動挑散,反覆進行。青葉進一步軟綿捲縮,初步形成泡鬆條索,嫩莖折不斷,然後用茶把儘快將茶葉全部掃入熟鍋。生鍋歷時***7~10***min,茶葉含水率約55%左右。雨、露水鮮葉,火溫提高***10~15***℃,勤翻多抖,嫩葉水分較多,火溫稍高,動作宜輕。

  熟鍋

  與生鍋規格一致,與生鍋並列排列,呈40°傾斜。在接納生鍋轉來的茶葉後緊接操作。鍋溫***80~100***℃,開始仍用茶把操作,並以把尖先把茶團打散,然後以把尖團揉茶葉,繼續“裹揉”,不時挑散,反覆進行,約***3~4***min後,茶條進一步緊縮,茶把稍放平,進行“趕條”。待茶條稍緊直,互不相粘時,即用手“理條”***掌心向下,拇指與食指稍張開成“八”字形,其餘三指與食指併攏,稍向內彎曲,成抓東西的虎口狀。抓起鍋中部分茶葉稍握緊,以抓滿手心為宜。然後於鍋心10cm高左右,手腕使勁,將手中部分茶葉從“虎口”甩出,撒開拋到茶鍋上沿,茶條則順斜鍋自然滾回鍋心***,如此反覆進行,逐漸形成緊細、圓直、光潤的外形。全部過程的操作歷時約***7~10***min,含水量30%左右時,立即清掃出鍋,攤在簸箕上。

  初烘

  將熟鍋陸續出來的4~5鍋茶葉作為一烘,均勻攤開,厚度以2cm為宜,選用優質無煙木炭,燒著後用薄灰鋪蓋控制火溫,火溫宜***90~100***℃。根據火溫大小,每***5~8***min輕輕翻動一次,經***20~25***min,待茶條定型,手抓茶條,稍感戳手,含水量為15%左右,即可下炕。

  攤涼

  初烘後的茶葉,置於室內及時攤涼在大簸箕內4h以上,厚度宜30cm左右,待復烘。

  復烘

  將攤涼後的茶葉再均勻攤在茶烘上***厚度以***4~5***cm為宜***,輕輕於茶炕上***火溫以***60~65***℃為宜***,每烘攤葉量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輕翻拌一次。待茶條固定,用手揉茶葉即成粉末樣,方可下炕,復烘30min左右,含水量控制在7%。

  毛茶整理

  復烘後的毛茶攤放在工作臺上,將茶葉中的黃片、老枝梗及非茶類夾雜物剔出,然後進行分級。

  再復烘

  將茶葉進一步乾燥,達到含水量6%以下。厚度宜***5~6***cm,溫度60℃左右,每烘攤茶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手摸茶葉有熱感即翻烘一次。經30min左右,待茶香顯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分級、分批攤放於大簸箕,適當攤涼後及時裝進潔淨專用的大茶桶密封,存放於乾燥、低溫、衛生的室內。

  信陽毛尖茶機械製作工藝

  篩分

  將採摘的鮮葉按不同的品種、不同等級、不同的採摘時間進行分類分等,剔除異物,分別攤放。

  攤放

  將篩選後的鮮葉,依次攤在室內通風、潔淨的竹編簸箕籃上,厚度宜***5~10***cm,雨水葉或含水量高的鮮葉宜薄攤,晴天葉或中午、下午採用的鮮葉宜厚攤,每隔1h左右輕翻一次,室內溫度在25℃以下,防太陽光照射。攤放時間根據鮮葉級別控制在***2~6***h為宜,攤放待青氣散失,葉質變軟,鮮葉失水量10%左右時便可付制,當天的鮮葉應當天製作完畢。

  殺青

  機械殺青宜採用適制名優綠茶的滾筒殺青機,使用時,點燃爐火後即需開機啟動,使轉筒均勻受熱,待筒內有少量火星跳動即可。開動輸送帶送葉,根據溫度指示進行投葉,不同等級的鮮葉或含水量不同的鮮葉要求溫度不一,進葉口溫度宜控制在***120~130***℃,可通過殺青機輸送帶上的勻葉器來控制投葉量,從鮮葉投入至出葉約1.5~2min。殺青葉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殺青適度的標誌是葉色暗綠,手捏葉質柔軟,略有粘性,緊握成團,略有彈性,青氣消失,略帶茶香。

  揉捻

  機械揉捻宜使用適制名優綠茶的揉捻機,殺青葉適當攤涼,宜冷揉。投葉量視原料的嫩度及機型而定。揉捻時間高檔茶控制在***10~15***min,中低檔茶控制在***20~25***min。根據葉質老嫩適當加壓,應達到揉捻葉表面粘有茶汁,用手握後有粘溼的感覺。

  解塊

  機械解塊宜使用適制名優綠茶的茶葉解塊機,將揉捻成塊的葉團解散。

  理條

  機械裝置宜使用適制名優條形綠茶的理條機,理條時間不宜過長,溫度控制在***90~100***℃,投葉量不宜過多,以投葉量***0、5~0、75***kg、時間為5min左右為宜。

  初烘

  機械裝置宜使用適制名優綠茶的網帶式或鏈板式連續烘乾機,根據茶葉品質,初烘溫度進風口宜控制在***120~130***℃,時間***10~15***min,含水量在***15~20***%為宜。

  攤涼

  將初烘後的茶葉,置於室內及時充分攤涼4h以上。

  復烘

  復烘仍在烘乾機中進行,溫度以***90~100***℃為宜,含水量在6%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