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絲瓜種植技術視訊

  絲瓜是原產於印度的一種葫蘆科植物,在東亞地區被廣泛種植。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

  一、大棚絲瓜宜選用植株生長旺盛、耐寒、適應強的品種,如圓筒絲瓜。

  二、整地施肥:播種前結合耕翻,畝施優質廄肥5000公斤以上,整平耙均後,沿種植行開溝,每畝再施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25公斤,或腐熟餅肥100公斤;然後封溝起壟,準備種植。

  三、播種時間及栽培方式:大棚絲瓜可於10月中旬進行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栽培方式一般採用起壟大小種植,大行距70釐米,小行距60釐米,株距30釐米,每畝3400株。

  四、播種、育苗:播前用50~60℃溫水浸種10分鐘,冷卻後浸泡24小時,取出用混布包好放置28~32℃處進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一次,待種子大部分露芽時即可播種。播種時先澆足底水,播後覆土1.5釐米,直播田可開溝播在壟背兩側,3~4天幼苗即可出土。當幼苗長到1~2片真葉時,直播田可進行間苗,定植田可進行移栽,每穴只留一株壯苗。

  五、棚間管理:

  1.調整好溫度和光照:絲瓜在整個生長期都要求有較高的溫度,生長最適溫度為20~24℃,果實發育最適溫度為24~28℃;15℃左右生長緩慢,低於10℃生長受抑制。管理中,白天大棚內溫度溫保持在25~30℃,夜間保持在18℃左右。在絲瓜抽蔓前,可利用草苫適當控制日照時間,以促進莖葉生長和雌花分化。在開花結果期,要適時敞開草苫,充分利用陽光提高溫度。

  2.適時澆水追肥:絲瓜苗期需水量不大,可視墒情適澆小水1~2次,當蔓長到5釐米左右時,結合再次培土,每畝追施磷酸二氫鉀30公斤,澆大水一次。開花結果以後,一般7~8天澆一次水,同時每畝追施5公斤尿素。

  3.搭架綁蔓,植株調整:絲瓜的莖蔓最長可達7~8米,當蔓長到25釐米左右時即需搭架。為減少架杆佔據空間和遮陽,一般用鐵絲或尼龍繩等直接系在大棚支架上,使其形成單行立式架,頂部不交叉,按原種植行距和密度垂直向上引蔓。蔓上架後,每4~5片葉綁一次,可採用"S"形綁法。

  4.保花保果:用2,4-D塗花,可減少落花,顯著提高坐果紡。氣溫高時濃度為20×10-6,低時用30×10-6,既可用毛筆蘸藥液塗於雌花柱頭及花冠基部,也可直接把花在藥液中浸蘸一下。塗抹時間應在上午8時左右。

  5.病蟲防治:絲瓜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疫病、灰黴病,可用多菌靈、百菌清、多黴靈等農藥進行防治。蟲害主要有瓜蚜和白粉蝨等,可用魚藤精、掃蝨靈等進行防治。

  絲瓜形態

  一年生攀援藤本;莖、枝粗糙,有稜溝,被微柔毛。卷鬚稍粗壯,被短柔毛,通常2-4歧。葉柄粗糙,長10-12釐米,具不明顯的溝,近無毛;葉片三角形或近圓形,長、寬約10-20釐米,通常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中間的較長,長8-12釐米,頂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鋸齒,基部深心形,彎缺深2-3釐米,寬2-2.5釐米,上面深綠色,粗糙,有疣點,下面淺綠色,有短柔毛,脈掌狀,具白色的短柔毛。

  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5-20朵花,生於總狀花序上部,花序梗稍粗壯,長12-14釐米,被柔毛;花梗長1-2釐米,花萼筒寬鐘形,徑0.5-0.9釐米,被短柔毛,裂片卵狀披針形或近三角形,上端向外反折,長約0.8-1.3釐米,寬0.4-0.7釐米,裡面密被短柔毛,邊緣尤為明顯,外面毛被較少,先端漸尖,具3脈;花冠黃色,輻狀,開展時直徑5-9釐米,裂片長圓形,長2-4釐米,寬2-2.8釐米,裡面基部密被黃白色長柔毛,外面具3-5條凸起的脈,脈上密被短柔毛,頂端鈍圓,基部狹窄;雄蕊通常5,稀3,花絲長6-8毫米,基部有白色短柔毛,花初開放時稍靠合,最後完全分離,藥室多回折曲。雌花:單生,花梗長2-10釐米;子房長圓柱狀,

  有柔毛,柱頭3,膨大。果實圓柱狀,直或稍彎,長15-30釐米,直徑5-8釐米,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縱條紋,未熟時肉質,成熟後乾燥,裡面呈網狀纖維,由頂端蓋裂。種子多數,黑色,卵形,扁,平滑,邊緣狹翼狀。花果期夏、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