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沖泡古丈毛尖茶

  古丈毛尖,為歷史悠久名茶,於每年清明前採摘芽茶或一芽一葉初展的芽頭,經攤青、殺青、揉條、炒坯、攤涼、整形、乾燥、篩選等八道工序,一絲不苟,精製而成“明前茶”。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泡古丈毛尖的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泡古丈毛尖的技術

  古丈毛尖為歷史悠久名茶,西晉《荊州土地》記載"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古丈便是武陵七縣之一。東晉《坤之錄》雲“無射山多茶。”無射山綿延經古丈縣境。唐代入貢,清代又列為貢品。古丈毛尖,屬綠茶類,古今名茶,因地得名,產於湖南武陵山區古丈縣,境內崇山峻嶺,谷幽林深,溪河網布,山水輝映,景色宜人。群山鬱鬱蔥蔥之中,出大量的杉木林之外,還有千秋不腐的滇夏、紅榧樹,供觀賞的伯樂和栱桐,以及油桐、油茶、香榧和茶葉等經濟林,更為森林之鄉的古丈增添了秀色和風光。

  新中國成立後,古丈的茶園有了較大的發展。主要茶區在古陽鎮、東方、龍天坪、牛角山一帶。境內武陵山脈橫亙,山高谷深,森林密佈,洞溪潺湲,雲霧繚繞,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土壤肥沃,且含磷豐富。尤以三、四月采頭茶季節,每天上午九時才日出雲散,即使盛夏,也時而晴空萬里,時而云遮霧漫。由於雲霧多、日照少,溫射光多,茶葉內含營養物質豐富,持嫩性強,葉質柔嫩,茸毛多。

 

  古丈毛尖的喝茶藝術

  如何沖泡好一壺湖南古丈毛尖?既是一種技藝、技巧,是飲茶者經驗的積累,通過正確的沖泡,充分展現古丈毛尖的茶性、茶美、茶俗,使飲者達到陶冶情操、身心愉悅、養生延年的目的。 沖泡古丈毛尖還是一門藝術,它富於變化,富有個性,富於創造,而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定式”。本文就沖泡古丈毛尖時應注意的“竅門”,談談自己的觀點和方法,與讀者交流。

  喝茶前的準備

  選水:水與茶的關係,古人有許多精闢的觀點。如“無水不可與論茶”,“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等等。湖南品茶用水豐富,山泉眾多。昆明附近也有許多好山泉,山泉水對茶性的展現各具特點:有顯香的、顯醇的、顯甘甜的、顯活性的;也有同時兼顧幾個特點的。選水一般以甘潔、鮮活、清冽、泡茶時不顯澀味、茶葉湯色穩定為首選。現今湖南很多茶人或愛茶人時興到野外取水,以活水烹茶,達到香茗美泉兩相宜的境界。新鮮山泉對於提高茶葉的活性和香氣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就古丈毛尖尤其是陳年茶而言,山泉水如經過陶缸“養水”後再烹茶,對於展現古丈毛尖的“陳韻”效果更佳。

  器皿

  選器皿: 1、茶壺古丈毛尖的泡茶器皿以宜興紫砂壺為首選。紫砂壺的良好透氣性和吸附作用,有利於提高古丈毛尖的醇度,提高茶湯的亮度。選擇砂壺一般以朱泥調砂和紫泥調砂為理想,以利於提高透氣性。茶壺容積相對寬鬆,便於茶條舒張和滋味的浸出。這與烏龍茶用壺“以小為貴”恰恰相反。二三人同飲古丈毛尖,一般用250毫升紫砂壺,人多時可用300-400毫升的茶壺沖泡。剛買到的新壺要用茶水煮一煮,以去除“窯味”和土味,並經使用一段時間***俗稱“養壺”***後再衝泡好茶,達到“壺熟茶香”的效果。此外,用瓷壺和瓷蓋碗茶具也可沖泡古丈毛尖。

  2、燒水具現今常用“隨手泡”燒水,比較方便。如果沖泡一些比較好的古丈毛尖時,應以銅壺或砂壺明火燒水,以保持泉水的活性和提高水溫 。

  3、茶杯一般以白瓷或青瓷為宜,以便於觀賞古丈毛尖的迤儷湯色。茶杯應大於功夫茶***烏龍茶***用杯,以厚壁大杯大口飲茶,這既適應古丈毛尖醇厚香甜的特性,也比較貼近湖南人粗獷的飲茶習俗。

  熟悉茶性

  湖南古丈毛尖有新舊之分、青茶和熟茶之分;發酵茶有輕發酵、適度發酵、重發酵等,茶性各不相同。每一支古丈毛尖都有其獨自的個性,只有熟悉所泡茶葉的個性,再通過嫻熟的沖泡,才能展現出茶的個性美。茶性決定了茶具的選擇、投茶量多少、水溫的高低、沖泡節奏快慢,甚至於選用什麼水。茶性與沖泡方法之間有著許多微妙的關係。就湖南古丈毛尖的沖泡技巧而言,粗老茶不同於細嫩茶,青餅不同於熟餅,陳茶不同於新茶,輕發酵茶不同於較重發酵茶,“苦澀底”茶***苦澀味偏重***不同於“甜底”茶等等。因此,對一支古丈毛尖要進行必要的試泡,通過試泡熟悉茶性,確定沖泡要領。

  實踐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經歷:有的古丈毛尖需要泡較長時間才出味,而有的古丈毛尖卻能短時出濃湯。這是由於古丈毛尖的製作工藝和原料在起作用。無論傳統青茶還是人工發酵茶,基礎原料都是湖南晒青茶。傳統晒青茶大多為茶農手工揉捻,其揉捻時間較紅茶、觀音茶等茶類短,揉捻程度也輕於這些茶類,因而茶味的浸出時間相對較緩慢。這類古丈毛尖在沖泡過程中,總是讓人有“茶味持久,茶韻悠長”的感覺。當然,也有采用機械揉捻製作晒青毛茶的。這部分茶葉沖泡時出味相對較快。此外,湖南大宗古丈毛尖,除用少量細嫩麵茶外,大多以中級茶為主料,甚至有部分粗老葉。這些成熟葉和粗老葉對形成古丈毛尖的特殊風格起著重要的作用。這部分茶葉的滋味浸出也相對細嫩茶較慢,也不宜快速沖泡。再從發酵程度對古丈毛尖的滋味浸出速度影響看,輕發酵或發酵適度的古丈毛尖,其滋味浸出速度慢於重發酵或發酵過度的茶。

  古丈毛尖的沖泡技巧

  沖泡方式

  1、寬壺留茶根悶泡法:對於品質較好的古丈毛尖採取“寬壺留根悶泡法”。“留根”就是經“洗茶”後從始至終將泡開的茶湯留在茶壺裡一部分,不把茶湯倒幹。一般採取“留四出六”或“留半出半”。每次出茶後再以開水添滿茶壺,直到最後茶味變淡。 “悶泡”是指時間相對較長,節奏講究一個“慢”字。“留根”和“悶泡”道出了湖南古丈毛尖的茶性。採取留根和悶泡,既能調節從始至終的茶湯滋味,又為古丈毛尖的滋味形成留下充分的時間和餘地,達到"茶熟香溫"的最佳境界。

  2、中壺“功夫茶”泡法:就是現衝現飲,每次倒幹,不留茶根。茶壺的容積因飲茶者的數量而定。用此方法也能沖泡好湖南古丈毛尖。如對部分比較新的古丈毛尖或有輕異味的茶,使用中型壺現衝現飲,頭幾泡除去新異味,提高後幾泡的純度。對於部分重發酵茶,採取快衝倒幹法便於避免茶湯發黑。對於苦澀味較重的茶葉,中壺快衝能減輕苦澀味。對於一部分採用機械揉捻製作晒青的古丈毛尖品,因茶味浸出較快,沖泡時也以此法為宜。

  現實中常常會見一部分儲藏不當而茶葉質地卻很好的古丈毛尖,要麼輕度受潮,要麼竄味,開湯時茶味不夠純正,但濃甜度和厚度尚可。對於這類茶葉,沖泡時也採用以寬壺悶泡法,只是頭一、二泡不留根,三泡起再留根悶泡。

  3、蓋碗杯沖泡法:此法有利於提高沖泡溫度,提高茶葉的香氣,比較適宜於沖泡粗老古丈毛尖。但對於一些細嫩茶,要求沖泡者要手藝嫻熟,否則會出現"水悶氣"或燙熟茶葉的現象。蓋碗沖泡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器皿對茶湯醇度的有利影響,比較適合評茶。

  沖泡中注意

  1投茶量,沖泡古丈毛尖時,投茶量的大小與飲茶習慣、沖泡方法、茶葉的個性有著密切的關係,富於變化。就飲茶習慣而言,港臺、福建、兩廣等地習慣飲釅茶;湖南也以濃飲為主,只是投茶量略低於前者。江浙、北方喜歡淡飲。就湖南人的飲茶習慣而言,採用留根悶泡法時,沖泡品質正常的茶葉,投茶量與水的質量比一般1:40或1:45。對於其他地區的消費者,可以此為參照,通過增減投茶量來調節茶湯的濃度。如果採用“功夫”泡法,投茶量可適當增加,通過控制沖泡節奏的快慢來調節茶湯的濃度。就茶性而言,投茶量的多少也有變化。例如,熟茶、陳茶可適當增加,生茶、新茶適當減少等等。切忌一成不變。

  2泡茶水,溫水溫的掌握,對茶性的展現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溫有利於發散香味,有利於茶味的快速浸出。但高溫也容易衝出苦澀味,容易燙傷一部分高檔茶。確定水溫的高低,一定要因茶而異。例如,用料較粗的餅磚茶、緊茶和陳茶等適宜沸水沖泡;用料較嫩的高檔芽茶***如較新的宮廷古丈毛尖***、高檔青餅適宜適當降溫沖泡。避免高溫將細嫩茶燙熟成為"菜茶"。

  湖南大部分地區屬於高原,沸水溫度低於沿海、平原地區。如昆明的沸水溫度在94℃左右,適合直接沖泡絕大多數熟茶,對於青茶,除部分高檔茶外,大部分也可直接用沸水沖泡。在沖泡部分高檔新青茶時,除直接降溫外,還可通過不加壺蓋或沸水高衝來降低水溫,避免因茶葉燙熟而產生"水悶氣"。

  3沖泡時間,沖泡時間長短的控制,目的是為了讓茶葉的香氣、滋味展現充分準確。如前所述,由於湖南古丈毛尖的製作工藝和原料選擇的特殊性,決定了沖泡的方式方法和沖泡時間的長短。沖泡時間的掌握,就規律而言:陳茶、粗茶沖泡時間長,新茶、細嫩茶沖泡時間短;手工揉捻茶沖泡時間長,機械揉捻茶沖泡時間短。

  4關於“洗茶”,“洗茶”這一概念出現於明代。 《茶譜》 ***明朝***載“凡烹茶,先以熱湯洗茶葉,去其塵垢、冷氣,烹之則美”。對於古丈毛尖,“洗茶”這一過程必不可少。這是因為,大多數古丈毛尖都是隔年甚至數年後飲用的,儲藏越久,越容易沉積脫落的茶粉和塵埃,通過“洗茶”達到“滌塵潤茶”的目的。對於品質比較好的古丈毛尖,“洗茶”時注意掌握節奏,杜絕多次“洗茶”或高溫長時間“洗茶”,減少茶味流失。

  古丈毛尖的主要益處

  增強身體健康

  古丈毛尖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生物鹼、茶多酚、糖尖、有機酸以及水溶性礦物質。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抑制動脈粥樣硬化以及防癌、防治壞血病和護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種功能。具有醫療功效。常喝毛尖茶,能降低血壓。茶葉內含的咖啡鹼和兒茶素能促使人體血管壁鬆弛,並能增血管有效直徑,使血管壁保持一定彈性,消除脈管痙攣。毛尖茶中的一氨基丁酸對鬆弛血管壁的效應更顯著;喝茶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茶葉中的兒茶素類物質,對人體總膽固醇、遊離膽固醇總類脂和甘油三酸脂含量均有明顯的降低作用。常飲茶的人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比不飲茶的人要低三分之一左右。

  促進脂類物質轉化吸收

  由於茶葉中具有嘌呤鹼、腺嘌呤等到生物鹼,這些生物鹼可與磷酸、戊糖等物質形成核甘酸,核甘酸類物中的ATP、GTP等化合物對脂類物質的代謝起著重要作用,尤其對含氮化合物具有極妙的分解、轉化作用,使其分解轉化成可溶性吸收物質,從而達到消脂作用。茶葉具有淨化人體消化器官的作用。茶葉中的黃烷醇可使人體消化道鬆弛,淨化消化道器官中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質,同時還對胃、腎、肝臟履行特殊的淨化作用,不但有助於脂肪等物質的消化,而且還能預防消化器官疾病的發生。

  茶葉中茶多酚的含量越多,抗癌作用也就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