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茶的種植方法

  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最著名的武夷巖茶是大紅袍茶。那麼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種植範圍:一定要在武夷山市行政區域範圍內。不能是周邊或其他地區。

  採摘時間: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到5月中旬。採摘武夷春茶一般在穀雨後立夏之前,夏茶採於夏季前,秋茶採於立秋以後。 武夷巖茶的香氣別具一格,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濃厚清活,生津回甘,濃飲且不見苦澀。色澤青褐潤亮呈“寶光”。

  採搞標準:中偏大開面時採摘。一般指三葉一蕊。

  生產工藝:以傳統的烏龍茶工藝進行加工。不包揉。成品呈條索形,不得有其他任何新增成份。

  巖茶的沖泡方法

  武夷巖茶的沖泡,別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壺小如 掾,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遂咽,先嗅其,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開湯第二泡 才顯露。茶湯的氣自口吸入,從咽喉經鼻孔撥出,連續三次,所謂“三口氣”,即可鑑別巖茶上品的氣。更有上者“七泡有餘 ”。武夷巖茶的氣馥郁,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濃醇清活,生津回甘,雖濃飲而不見苦澀。茶條壯結、勻整,色澤青褐潤亮呈“寶光”。葉面呈蛙皮狀沙粒白點,俗稱“蛤蟆背”。泡湯後葉底“綠葉鑲紅邊”,呈三分紅七分綠。

  1、茶具

  在泡茶所使用的器具中算紫砂和白瓷為好,其中以白瓷蓋碗最為實用,價廉物美易清洗,容器大小以110CC左右最為理想,適合獨飲或與二、三好友共品。

  2、擇水

  以山泉水為上,潔淨的河水和純淨水為中,硬度大或氯氣明顯的自來水不可用;

  3、投茶量

  投茶量與個人的口感有關,不好一概而論,首次投茶量可先按茶:水的比例為1:20,即110CC的蓋碗放5-7克巖茶,然後根據口感做相應的調整,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茶量

  4、水溫

  巖茶的沖泡溫度要在95度以上,所以如果大家是用隨手泡的,可以開到手動檔,水沸再等幾秒再衝泡,開泡的水溫對巖茶的影響最大。

  5、沖泡技巧

  巖茶的沖泡講究的是高沖水低斟茶,目的是為了讓所投的巖茶充分浸泡,每泡茶出水一定要透徹,否則留下的茶湯會影響下一泡的茶湯。

  6、浸泡時間

  頭泡的“溫茶”***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洗茶”***的出水要快,這一泡的浸泡時間不宜超過10秒,5秒內出水為佳,要不就會對巖茶香氣的表現產生不良的影響,不同品種的巖茶浸泡時間不同,通常來說清香型巖茶不適合長時間的浸泡,一般前4泡的浸泡時間不宜超過30秒;熟香型巖茶的浸泡時間可以略長一些,但也以不要超過60秒為好,當然這裡說的是日常的沖泡時間,與審評時的要求不同請勿套用。

  此外可以從品種來分沖泡技巧:

  外引品種以香為先,一般滋味較遜,久泡易出現苦澀味.出水速度可以快些,浸泡時間儘量縮短.這樣可以更好的表現出其的優點。肉桂,水仙品種,本地名樅非常適合武夷山環境生長,其滋味,韻味都較好,浸泡時間可以相對更長

  可以從焙火程度來分沖泡技巧:

  當地品種肉桂,水仙,名樅焙火程度低,輕焙火茶浸泡時間可以相對長點。而焙火程度高的肉桂,水仙或者老陳茶,出水時間可以相對縮短。時間過長的話,味道濃而苦,新手一般很難接受。

  可以從不同季節的茶葉的沖泡技巧

  春茶的出水時間可以相對長些,其他季節的茶,特別的冬片,應該出水快些。

  具體沖泡方法,靈活多變,個體不同,多泡多喝,多練習,自然掌握。

  品茶要領:

  巖茶滋味醇厚,內涵豐富,有特殊的“巖韻”。茶樹品種特徵能從滋味中體現;香氣或高或長,香型的多樣化;品茶時先嗅其香,再試其味,並反覆幾次。聞香有聞幹茶香、蓋香、水香、杯底香、葉底香等等;嘗味時須將茶湯與口腔和舌頭的各部位充分接觸,並重復幾次,細細感覺茶湯的醇厚度及各種特徵,綜合判斷茶葉的特徵和品位。勤加練習聞茶香,品茶味,熟能生巧,一聞一品就知道其茶種的製法及焙火度。

  簡單的沖泡方法:

  茶藝館裡表演雖然精彩卻過於繁瑣,生活中不妨簡單一些,但幾個主要步驟是不能省、不能亂的,否則品茶也就失去了意義,變成純粹的解渴了。

  第一步:用開水溫杯,讓杯子預熱,這樣有助於茶水香氣的散發;

  第二步,放茶葉。此時可觀賞茶葉的色澤、形狀、品質;

  第三步,洗茶。第一次衝的茶湯是不飲的,將其淋在杯蓋上,淋完後還可聞到茶葉散發出來的清香;

  第四步,觀茶。重新沖泡茶葉,欣賞茶葉在沖泡時上下翻騰、舒展、沉靜之過程;

  第五步,品茶。先用舌尖舔,感受其甜潤的味道。再喝一口,細細品茶的滋味;

  第六步,回味。喝完第一口茶後,還可以一邊回味,一邊聞茶杯留下的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