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豆如何種植_種植荷蘭豆的方法

  豆莢是果實的一種型別,屬於單果,是豆科植物特有的果實型別,心皮只有一枚***單心皮***許多莢果以及其中包含的種子被人類當作蔬菜、糧食或中藥食用,如大豆、豌豆、槐樹角等。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荷蘭豆的栽培技術栽培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荷蘭豆的栽培技術

  荷蘭豆屬長日照植物。大多數品種在延長光照時能提早開花,縮短光照時延遲開花,但是有些早熟品種對光照要求不嚴格。一般品種在結莢期都要求較強的光照和較長時間的日照,但不宜高溫。

  荷蘭豆在整個生長期都要求較多的水分。種子發芽過程中,若土壤水分不足,種子無法吸水膨脹,會大大延遲出苗期。苗期能忍受一定的乾旱氣候。開花期若遇空氣溼度過低,會引起落花落莢。在豆莢生長期若遇高溫乾旱,會使豆莢纖維提早硬化,過早成熟而降低品質和產量。所以,在荷蘭豆整個生長期內,必須有充足的水分供應才能旺盛生長,莢大粒飽,保質保量。但它又不耐澇,若水分過大,播種後易爛籽,苗期易爛根,生長期易發病。

  荷蘭豆對土壤要求雖不嚴,在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或新墾地均可栽植,但以疏鬆含有機質的中性土壤為宜,在pH6.0-7.2的土壤中生長為宜。土壤酸度低於pH5.5時,易發病害和降低結莢率,應加施石灰改良。豌豆根系深,稍耐旱而不耐溼,播種或幼苗排水不良易爛根,花期乾旱授精不良,容易形成空莢或秕莢。荷蘭豆忌連作,一般至少4-5年輪作。

  荷蘭豆按其莖的生長習性可分為矮生、蘭蔓生和蔓生三種類型。長江流域,春季栽培,2月中下旬播種。秋季栽培,8月中下旬播種。越冬栽培10月下旬~11月上旬陸續播種。北方一般春耕、夏收,也可利用於早春和秋季栽培。

  荷蘭豆的物種繁殖

  要點

  食莢豌豆是性喜冷涼的長日照作物,不耐熱,長江流域多行越冬栽培,秋播秋收;高山地區以及中國北方一般春播夏收。由於豌豆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只要選擇適宜的品種,在長江流域地區也可進行春季及秋季栽培。

  ①越冬栽培:越冬栽培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最主要的栽培形式,一般利用冬閒地,特別是利用棉花收穫後的棉田,既可以棉花稈作天然支架,又可達到增收養地的目的。越冬栽培一般於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種,露地越冬,次年4~5月採收。播種過早,冬前生長過旺,冬季寒潮來臨時容易凍死;播種過遲,在冬前植株根系沒有足夠的發育,次春抽蔓遲,產量低。

  ②春季栽培:長江中下游地區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高溫來臨前收穫;東北地區春播夏收,一般4~5月份播種,根據需要,用小棚、地膜等覆蓋也可早播。春季栽培生長期短,前期低溫,後期高溫,因此要選擇生長期短的耐寒品種,如赤花絹英、甜脆豌豆等,並儘量早播。

  ③秋季栽培:秋季栽培宜選擇早熟品種,於9月初播種,11月下旬寒潮來臨之前採收完畢。秋季栽培生長期也短,可以通過夏季提前在遮蔭棚內育苗,冬季用塑料薄膜覆蓋延長生長期。

  土壤

  荷蘭豆***6***豌豆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各種土壤均可栽培,但強酸性土壤要施用石灰。豌豆最忌連作,至少要行4~5年的輪作。播種前要深翻土壤,每畝施有機土雜肥2500~3000kg、過磷酸鈣20~25kg、氯化鉀15~20kg,最好化肥同有機肥混合施入。一般作平畦,低塵窪處可作高畦。播前種子可接種根瘤菌。

  技術

  播種前用40%鹽水選種,除去上浮不充實的或遭蟲害的種子。播種前種子催芽,當種子露芽時,種子故在0~2℃的低溫中處理15天后再播種。

  豌豆用根瘤菌拌種,是增產的有效措施。用根瘤菌拌種後,根瘤增加,莖葉生長旺盛,結莢多,產量高。拌種方法:每畝用根瘤菌10~19g,加水少許與種子拌勻後便可播種。

  大田播種前施入充分腐熱的廄肥、堆肥和一定量的磷、鉀肥,尤其是施磷肥增產效果明顯,豌豆採用點播,行距10~20cm,行內株間距5cm,每穴播2~6粒種子,土壤溼潤時覆土5~6cm。土壤乾燥時覆土稍厚些。每畝用種10~15kg。

  管理

  播種後要淺鬆土數次,以提高地溫促進根生長,苗健壯。秋播栽培的,越冬前進行一次培土,越冬保溫防凍,開春後及時鬆土除草,提高地溫。豌豆開花前,澆小水追速效性氮肥,加速植株生長,促進分技,隨後鬆土保墒。莖部開始坐莢時,澆水量稍加大,並追磷、鉀肥。結莢盛期土壤要經常保持潤溼。保證果莢發育所需水分。結莢後期,豆秧封壟,減少澆水。蔓性種植株高30cm時,開始支架。豌豆分批採收,每採收1次追1次肥。

  採收

  莢用豌豆在莢果充分長大、籽粒尚未長大時採收。豌豆陸續開花結莢,採收要多次進行。春播的豌豆於4月上旬開始採收,6月上旬拉秧,畝產400kg;秋播豌豆10月上旬~11月中旬採收,畝產300kg。

  種植

  豌豆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A原等多種營養成分,可提高人體的抵抗力、幫助消化等。它的種植季節一般在3~4月***北方春揪宜早,解凍時即可開始;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四季均可播種,多在9月下旬~11月上旬播種***。

  育苗

  應選擇粒大而無病蟲害的種子播種,可用食鹽水選種。40克食鹽溶解在100毫升水中,然後豌豆種子放人,浮在水面的丟棄,餘下的種子按前文所述用熱水法消毒後才可播種。

  發芽適溫18~22℃,不低於5℃仍可發芽。通常直播,澆透水後每穴播入2~3粒種子,覆土約3釐米,然後可在土面上灑一薄層草木灰。也可用一次性塑料杯育苗再移栽。

  苗期生長適溫14~22℃,能忍耐-4~5℃低溫;稍耐旱,早、晚葉片不萎蔫則不需要澆水,發芽約10天可施稀薄腐熟有機肥1次。

  發芽2周後,長出1~2對真葉時移栽定植,每盆3~5株,土中應施足夠的腐熟有機肥作基肥。

  日常管理

  株高30~40釐米時在盆土中插入數條竹竿,牽引豌豆苗攀爬,注意使莖葉分佈均勻。

  喜涼爽,不耐高溫和霜凍,開花結果期15~20℃時最利於開花和豆莢發育;不耐旱。曲不耐澇,要求土壤保持溼潤而不積水。

  施肥以基肥為主,應多施磷鉀肥料,氮肥基本可不施。從枝葉生長旺盛期開始,每10天左右施1次腐熟有機肥。

  採收

  一般每2~3天可收1次。食豆粒的品種則在豆莢內的種於充分長大而鼓脹時再採收,此時豆莢仍為綠色。若留種或採收幹豆,可等豆莢枯黃時再摘下。

  荷蘭豆的病蟲防治

  豌豆在生長期間常會發生芽枯病、鏽病、炭疽病、白粉病、褐斑病、根腐病、枯萎病等。發病後要及時摘除病葉,拔除病株,集中燒燬。豌豆主要蟲害有薊馬、潛葉蠅、蚜蟲、青蟲、斑潛蠅、豆莢螟等,主要為害莖、葉、莢,特別是薊馬以成蟲在豌豆子房膨大形成豆莢時為害,傷口在豆莢長成後形成針刺狀斑點,雖不影響產量,但嚴重影響商品性。

  莖腐病

  發病特徵

  危害豌豆莖基部及莖蔓。被害莖部初現橢圓形褐色病斑,繞莖擴充套件,

  終致莖段壞死,呈灰褐色至灰白色枯死,其上部托葉及小葉亦漸枯萎。後期枯死莖段表面散生小黑粒病徵。

  發病規律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菜豆殼球孢菌。病原及發病特點與豇豆莖腐病相同。

  防治方法

  本病可結合防治豌豆炭疽病一道進行,一般無需單獨防治。

  在以本病為主的田塊,還可噴施40%600倍液復活一號或70%代森錳鋅8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10~15天1次,前密後疏,交替噴施。著重噴好莖基部。

  花葉病

  發病特徵

  全株發病。病株矮縮,葉片變小,皺縮,葉色濃淡不均,呈鑲嵌斑駁花葉狀,結莢少或不結莢。

  發病規律

  病原為病毒。該病由多種病毒單獨或複合侵染所致。病毒在寄主活體上存活越冬,由汁液傳染,也可由蚜蟲傳染。種子傳毒。一般利於蚜蟲繁殖活動的天氣或生態環境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早期發現及時拔除病株。

  及時全面噴藥殺蚜。用50%抗蚜威乳油2000倍液、金世紀一包兌水30市斤或用10%吡蟲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噴殺之,輪用或混用,8~10天1次,連噴2~3次。儘可能大面積聯防,效果明顯。


1.荷蘭豆如何種植

2.如何種植荷蘭豆

3.廣東荷蘭豆種植技術

4.荷蘭豆怎麼種植

5.廣東荷蘭豆的種植時間

  ↓↓↓點選下一頁“荷蘭豆的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