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繁殖技術是怎樣的

  青蛙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常棲息於河流、池塘和稻田等處,主要在水邊的草叢中活動,有時也能潛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間活動,其以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幾乎都是消滅森林和農田害蟲的能手。那麼青蛙是怎樣繁殖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青蛙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青蛙棲息池塘、水溝小河的岸邊草叢及稻田中,捕食昆蟲,主要是農業害蟲,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白天一般隱匿在草叢或水稻田內,晚黑和清晨出來活動。蛙在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鑽入水邊或泥土中進行冬眠,翌年春季***長江流域3月上旬***出墊活動,一般4~7 月份進行每殖。雌蛙一次可產卵34個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長到了一定程度開始變態。

  青蛙吃哪些食物

  青蛙是雜食性動物,其中植物性食物只佔食譜的7%左右,動物性食物約佔食譜的93%,主要食物有稻卷葉蟲、稻螟、稻苞蟲、粘蟲、玉米螟、棉紅鈴蟲、萍灰螟、眉蚊夜蛾、稻眼蝶、稻負泥蟲、稻象鼻蟲、金龜子、瓢蟲、白背飛蝨、灰背飛蝨、稻黑蝽象、褐背飛蝨、稻潛葉蠅、萍搖蚊、果蠅、蚊等。

  青蛙怎麼繁殖

  青蛙的飼養技術關鍵是人工繁殖,因為野生田蛙常有一種雙槽蚴的寄生蟲寄生在蛙的肌肉中,採用人工產卵隔離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該病。按每3平方米約1組種蛙密度進行投種***在5月份以前投入較好***。種蛙要求個體肥大,開產1~2年的親蛙為佳。雌雄混合放養比例為3:1,放養密度相對比肉蛙少。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約需時三年。

  種蛙管理應該加強蛋白飼料的飼餵,以蚯蚓為主,誘蛾蟲為輔。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當水溫穩定在22℃左右時即作好產卵孵化的準備*** 此時雄蛙鳴叫不停***。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產卵很多。一般雌雄抱對於水草上產卵。蛙卵呈淺黃色,圓形,成片附於膠質卵膜浮在水草上,極易識別。

  1、產卵:人造產卵場需要靜水區,一般採用籠式產卵法,即將蛙強制在籮筐或籠子裡產卵。雌雄蛙以1∶1的比例,20平方米的產卵也可放5個產卵筐或籠,池水深度應保持在10~15釐米,水溫應保持在10℃~11℃,為了使孵化率提高,可將卵片用圍網護起來,以免親蛙干擾後下沉。

  2、孵化: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間的溫度應保持在20℃~28℃,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採用塑料薄膜覆蓋孵化法和無水孵化法。一般經過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初生蝌蚪依賴於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隨便攪動池水,待所有青蛙產卵後,即將青蛙抓出池,以免干擾孵化及蝌蚪生存環境。卵孵化5天后可供給精飼料,如豆漿、蛋黃、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餵給2次,但投餌數量不宜太多,以免水質惡化,引起蝌蚪死亡。蝌蚪經1周飼養後即可移入飼養池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