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海馬的技術

  海馬,魚綱,海龍目,海馬屬動物的總稱,屬於硬骨魚。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海馬的飼養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海馬的飼養技術

  海馬因其頭部酷似馬頭而得名,但有趣的是它卻是一種奇特而珍貴的近陸淺海小型魚類,隸屬海龍目海龍科海馬屬頭側扁,頭每側有2個鼻孔,頭與軀幹成直角形,胸腹部凸出,由10~12個骨頭環組成,一般體長10cm左右,尾部細長,具四稜,常呈捲曲狀,全身完全由膜骨片包裹,有一無刺的背鰭,無腹鰭和尾鰭。雄性海馬腹面有一個育兒囊,卵產於其內進行孵化,一年可繁殖2~3代。人工養殖海馬已獲得成功。海馬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名貴中藥,具有強身健體、補腎 壯陽、舒筋活絡、消炎止痛、鎮靜安神、止咳平喘等藥用功能,特別是對於治療神經系統的疾病更為有效。海馬除了主要用於製造各種合成藥品外,還可以直接服用健體治病。

  刺魚目海龍科暖海生數種小型魚類的統稱。體包於骨環所形成的甲冑中,尾向前彎且能纏卷,頭呈馬頭狀而與身體形成一個角,吻呈長管狀,口小。背鰭一個,均為鰭條組成。眼可以各自獨立活動。體型各異,長約4~30公分***1.5~12吋***。游泳力差,一般生活於沿岸帶,在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間,以尾部攀纏其上。游泳保持直立狀態,靠各鰭推進和改變鰾中的含氣量而上升或下沉。以口快速吸入小生物為食。雄魚攜帶受精卵,雌魚將卵產於雄魚尾部的育兒囊中,直到孵化。幼魚孵出時,雄魚扭曲身體,將仔魚從育兒囊的唯一開口放出。海馬是稀奇的水族箱觀賞動物。其種類有產於大西洋的小海馬***Hippocampus zosterae***,比別的種體小;歐洲的褐海馬***H. ramulosus或H. guttulatus***;太平洋產的大海馬***H. kuda***;澳大利亞的中型懷特海馬***H. whitei***。

  海馬的生活習性

  ***海馬因其擬態適應特性,習性也較特殊,喜棲於藻叢或海韭菜繁生的潮下帶海區。性甚懶惰,常以捲曲的尾部纏附於海藻的莖枝之上,有時也倒掛於漂浮著的海藻或其他物體上,隨波逐流。即使為了攝食或其他原因暫時離開纏附物,游泳一段距離之後,又找到其他物體附著之上。海馬的游泳姿勢十分優美,魚體直立水中,完全賴以背鰭和胸鰭高頻率地作波狀擺動***每秒鐘10次***而作緩慢的遊動***每分鐘僅達1~3m***。海馬的活動一般多在白天***上午和下午***,晚上則呈靜止狀態。海馬在水質變劣、氧氣不足或受敵害侵襲時,往往因嚥肌收縮而發出咯咯的響聲,這給養殖者發出“求救”的訊號,但在攝食水面上的餌料時也會發聲,應加以區別。

  海馬的生長環境

  海馬和海龍同屬海龍科魚類,對飼養生存的水質要求並不苛刻。在國內水族市場比較多見的是黑海馬、灰海馬和斑節海馬,比較名貴的紅海馬、黃金海馬和產於澳洲的槳鰭龍王並不多見。

  在自然海域中,海馬通常喜歡生活在珊瑚礁的緩流中,因為它們不善於游水,故而經常用它那適宜抓握的尾部緊緊勾勒住珊瑚的枝節、海藻的葉片上,將身體固定,以使不被激流沖走。而大多數種類的海龍生長在河口與海的交界處,因而,它們能適應不同濃度的海水區域,甚至在淡水中也能存活。海馬和海龍的嘴很小,並且只宜覓食活餌,而不善於游水的它們又不能迅捷地捕食。儘管它們深受海水水族愛好者的寵愛,但是,這種獨特的習性,使得它們在水族箱裡的飼養存活頗具難度。雖然,豐年蝦、輪蟲、仔魚苗,都是適合它們的餌料,但是如何才能使它們能夠充分的覓食,這一點是海馬和海龍飼養存活的關鍵所在,餵食過程中需要關閉過濾系統造就一個平靜的無流環境,以便它們能夠慢絲條理的覓食,還有一點就是它們的生活夥伴--如果,將海馬、海龍和較為活潑的魚類飼養在一起,那麼在餵食過程中,絕大多數的活餌將是被那些魚類所搶先吞噬……因此,要成功地飼養海馬和海龍,根據我的經驗,最好還是將它們單獨飼養在水流平緩、環境安靜的海藻造景缸中,同時,選擇蝦魚科的刀片魚、松球魚科的鳳梨魚等等這些生活習性差不多的小巧魚類共同飼養,它們將是海馬和海龍良好的生活夥伴。

  海馬的食性

  海馬是靠鰓蓋和吻的伸張活動吞食食物,餌料的大小以不超過吻徑為度。對餌料的種類和鮮度有一定選擇性。海馬的覓食視距僅為1m左右,所以餌料要投在經常群集處。自然海區海馬主要攝食小型甲殼動物,主要有撓足類、蔓足類的藤壺幼體、蝦類的幼體及成體、螢蝦、糠蝦和鉤蝦等。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以攝食糠蝦和櫻蝦效果最好,其次為足類和端足類。淡水枝角類等也可為食,但要注意避免因在海水中迅速死亡以汙染水質。

  海馬的攝食量與水溫、水質密切相關。在適溫範圍內,水溫高,則攝食量大,消化快。水質不良時,攝食量減少,甚至停食。在正常條件下,海馬的日攝食量約佔體重的10%海馬一次攝食量很大,同時耐飢性也很強,從初生苗到成魚耐飢時間可達4~132天。

  海馬的運動方式

  海馬尾部的構造和功能與其他魚類迥異。棲止時的海馬,利用尾部具有捲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纏附在海藻的莖枝上。故海馬多棲息在深海藻類繁茂之處。游泳的姿態也很特別,頭部向上,體稍斜直立於水中,完全依靠背鰭和胸鰭來進行運動,扇形的背鰭起著波動推進的作用。

  海馬的生育

  海馬和海龍的雌雄鑑別很簡單,就是雄魚有腹囊***俗稱:育兒袋***,而雌魚沒有腹囊。

  海馬並不是雌雄同體,海馬只是雄性孵化。

  每年的5月~8月是海馬的繁殖期,這期間海馬媽媽把卵產在海馬爸爸腹部的育兒袋中,卵經過50~60天,幼魚就會從海馬爸爸的育兒袋中生出,所以說是海馬爸爸負責育兒,而不是真的由爸爸生小孩,爸爸的育兒袋只是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卵還是來源於媽媽。

  8~9月為盛產期,漁民常於此時用張網捕捉。

  海馬的飼養管理

  海馬多選擇分池飼養的方法。

  1、飼養池的種類

  ① 沉澱池:池長50m,寬30m,其作用是沉澱海水中的泥沙。海水必須在該池中沉澱24h,方可放到養殖池內。

  ② 養殖池:位於沉澱池一側,較沉澱池略低,池長30m,寬25m,深2.5m,供養成體海馬。③海馬苗繁殖缸:一般以缸直徑70cm,高80cm為宜,缸身埋於地下。專供海馬繁殖和飼養海馬苗,易於常投食和管理,便於觀察海馬荔的生活情況。

  2、放養,放養前,養殖池先進行洗刷消毒,以殺死敵害生物卵和魚的寄生蟲。然後向養殖池放沉澱過的海水,深度為1~1.5m,並測量池內水溫、比重,再放一定數量的竹片,作為海馬靜止時的附著物。放養時選擇體健發育良好,體長2~4cm的海馬苗放入池內。每畝約放養6000~10000只。放養後,池子的水門要關牢,防止池內水流失,一般3~5天換水1次,並嚴防外來敵害生物的侵入。全長5~6cm的海馬,可以攝食0.5~1.0cm的小蝦類,成魚期每日投餌2次,每日投餌量依海馬成長逐漸增加,一般相當海馬體重的6%~10%。

  海馬人工養殖

  海馬藥用價值很高,為珍貴的中藥材,體側扁,腹部凸出,軀幹部骨環呈七稜形,尾部骨環呈四稜形,尾部常捲曲。頭呈馬頭狀,與軀幹部成直角。雄魚尾部腹面具育兒囊。體灰棕色或深褐色。

  養殖池 海馬人工養殖的水泥池,池底及四周淺黑色,有注排水裝置,2/3埋于于下,使池水溫度較穩定。室外池要有遮光設施。育苗池:用於培養初生苗及精養親海馬,面積1~2平方米,深度0.6~1.0米。幼魚池:用於培育15天以後至6釐米以內的幼海馬及精養親海馬。面積2~6平方米,深度0.8~1.0米。成魚池:用於培育6釐米以上的幼海馬,直至成海馬或親海馬。面積5~20平方米,深度0.8~1.2米。

  餌料 餌料主要有橈足類、糠蝦及其他小型甲殼類,用推網及浮游生物網等在港灣、溝渠及鹽田溝渠等處捕獲餌料。橈足類的培養:先用2ppm魚藤精清池,再用80目篩絹過濾進水,引種橈足類。同時施肥,使透明度在35~50釐米之間。進水後20天橈足類繁殖起來即可捕撈。糠蝦的培養:用2ppm魚藤精清池後,引種糠蝦,池內適當施肥並投餵魚粉及豆餅粉等,待糠蝦繁殖至一定密度即可捕撈。

  飼養管理 親海馬的飼養:親海馬一般採用疏養,每立方米水體放養20尾,在非繁殖季節或未達性成熟時,雌雄最好分開飼養。精養親海馬的餌料,要求鮮活適口,質優量足,使其性腺正常發育。要求水質新鮮,水溫穩定。操作時要小心,防止親海馬受傷。當水溫在20℃以上時,雌雄親海馬可按1:1搭配放養,使其交配,發現育兒囊內已有胚體的雄海馬,可移至育苗池內精心飼養。海馬產苗一般在天亮前,每次產苗數分鐘至10多分鐘,在短時間內產完苗,苗質量好;產苗時間長,苗質就差。海馬產完苗後,可將親海馬仍移至精養池內,以免吞食小海馬。

  海馬放養和管理 海馬的發育分為3個階段:幼苗階段從初生苗至體長6釐米;幼魚階段從體長6釐米至10釐米;成魚階段體長10釐米以上,直至養到性成熟。海馬放養密度隨魚體的增大而逐步降低,如體長1釐米,每立方米水體放養4000尾;體長6釐米,每立方米放養500尾;體長10釐米,每立方米水體放養150尾;成魚每立方米水體放養30~40尾。

  水質 水質要求新鮮,沒有汙染,透明度在35釐米左右,比重為1.006~1.022。水溫高時可每天換水,採用全部或部分換水。水溫低時可2~3天換1次。但換水時注意溫差不宜太大,尤其是初生苗要求水溫穩定。

  水溫 海馬的適宜水溫20~30℃。海馬越冬有室外越冬與室內越冬。南方可用雙層尼龍薄膜保溫法或將海馬移至室內池。北方可用加熱或鍋爐加溫等方法。越冬時水溫控制在20℃左右。

  餌料 海馬喜食活餌料,但鮮餌及凍餌可進行馴化後投喂。一般每天投餌2次,小苗時可採取少量多次投餌法。投喂淡水枝角類要特別注意,投餌量要嚴格控制。餌料大小要適宜,初生苗食輪蟲及橈足類的幼體,稍大一些的海馬苗食橈足類、幼糠蝦、小蝦苗、小端足類等。體長6~10釐米的海馬食橈足類、糠蝦、小蝦及端足類等。體長10釐米以上的海馬也食橈足類、糠蝦、小蝦及端足類等。海馬白天攝食,攝食的多少與水溫及水質的好壞有關,因此需根據具體情況投餌。

  海馬收穫與貯藏 收穫飼養1年半以上個體,晒乾率可達30%以上。

  先將海馬放在淡水中洗乾淨,然後放在陽光下晒乾,天氣好時一般晒3天就可以了。如果收穫時,天氣不好,可烘乾,但不要烘焦。在盛器內底部先放些石灰,然後放入晒乾或烘乾的海馬。其盛器的口用雙層塑料薄膜紮緊。經常檢查有否發黴、蟲蛀,如有,及時在陽光下晒數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