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藥行業的市場前景分析

  獸藥行業的發展參差不齊,有許多問題,同時也有很多機遇。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獸藥行業的發展前景。

  獸藥行業的發展前景:標準和創新是硬道理

  國外產品衝擊有限

  現在一些大型養殖場迷信國外產品,也有一定道理,國外產品價格相對較高,質量與國產的也相差無幾,治療效果基本相同,而且國外獸藥企業的原料藥大部分也是從國內進口的。獸藥的藥效主要體現在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上,此前國內企業在換輔料時通常不做等效試驗, 以降低生產成本。現在國家有了新規定,換輔料必須做等效試驗,要用資料說話,相信在此基礎上國內產品的質量將有明顯提升。

  重預防輕治療是趨勢

  隨著養殖業的進步,許多國家都不再大量使用獸藥,只 使用一些簡單的驅蟲藥。今後治療藥品所佔比例會越來越少,抗生素產量也會減少,預防用藥將是主要開發方向,這也符合國際趨勢。

  產品創新任重道遠

  現在市場上創新產品較少,大多數是仿製產品,原因就是國家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不夠,只有對新產品開發給予一定的扶持並加強保護,企業才有創新的積極性。企業開發一個新產品不僅需要高額資金和大量的人力投入,而且時間很長,如果得不到有效保護,企業輕易不會去嘗試。開發新產品要有獨特的思路,不能跟著國外企業走,其中開發對環境無害的產品是不錯的方向,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嘗試。

  電商衝擊並不可怕

  如今網際網路行業風生水起,大量的產品都轉移到網上銷售,但是獸藥是特殊產品,養殖業也有其特殊性。畜禽生病不是簡單用藥就可以解決問題,有時症狀看起來相似,但是用藥卻不同,需要獸醫診斷後對症下藥,才能達到預期效果。而且藥品關係到生命安全,售出後不能退貨,獸藥也是如此。在生產中,非處方藥 治病效果不好,要解決問題必須用處方藥,但是處方藥又不能在網上銷售,因此,電商渠道對獸藥產品的銷售影響並不大。

  獸藥行業的發展前景:迴歸理性是大勢所趨

  獸藥與養殖業共生共榮

  其實,獸藥行業發展與養殖業息息相關,獸藥行業起步時產品種類和數量都很少,抗生素就更少了,獸藥廠基本不愁銷路,而且當時專業獸藥企業少之又 少,大多數是人藥轉獸藥。上世紀80年代,河北省辛集、藁城等地最早出現了一些蛋雞養殖戶,從養100只雞、200只雞起步發展到養1000只雞,那時蛋雞養殖利潤很高,能達到40元/只,養雞萬元戶不斷出現。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獸藥需求量與日俱增,獸藥企業看到有利可圖,紛紛上馬大幹快乾。現在養殖業規模化水平普遍較高,國家也在扶持規模化發展,致使許多小散戶陸續退出,專業的獸醫師可以解決生產中的很多問題,防病治病都很到位。

  行業門檻不斷提高

  養殖業從小而分散到規模化發展經歷了很長時間,獸藥企業伴隨著養殖業發展也經歷了從小到大到強的過程。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強對獸藥行業的管 理,2015年12月3日農業部出臺了《獸藥產品批准文號管理辦法》,2016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辦法規定:申請非生物製品類獸藥產品批准文號的***已 獲得或已獲得他人轉證的《新獸藥註冊證書》或《進口獸藥註冊證書》的除外***,農業部逐步實行比對試驗管理,這樣企業的生產成本會增加很多,因為做一次生物 等效性實驗一般要花費40萬元左右,而且有些產品批號過期後,其它企業要想使用必須得到原有企業的授權,這樣獸藥生產的門檻就提高了很多。

  戰略合作不能作秀

  近兩年一些獸藥企業紛紛尋求對外合作,其中與養殖場的戰略合作成了主流,這是陳舊的觀念。這樣的做法延續了傳統的養殖思維方式,認為畜禽養殖離 不開用藥,事實也是如此,一些大型養殖集團獸藥使用量大得驚人。其實,養好雞除了使用必要的疫苗和消毒劑外,別的藥品可以少用甚至不用。水平高的養殖專 家、獸醫師會想辦法保證雞不生病,自然不會把用藥放在首位,藥企選擇與養殖場合作無非是想讓他們用上便宜的藥品,其中不排除推銷藥品的成分。像紐西蘭等國家的雞場已經基本上實現了有機養殖,根本不用藥治療,只使用少量的疫苗和消毒劑。其實,只要強化飼料營養、環境控制和日常管理,雞會少生病、不生病。

  行業自律需要加強

  如今,獸藥行業的利潤比以前大幅降低,這是市場無序競爭造成的結果,門檻低、品種多、同質化嚴重、亂新增成分、誇大宣傳,到頭來阻礙了行業發展。現在大家都在掙扎這是好事,能夠有時間冷靜下來思考今後如何發展,否則市場就會亂。

  獸藥監管:行業進步的催化劑

  行業監管持續推進

  我國養殖業使用抗生素現象普遍,由此產生的耐藥性問題嚴重,這既與經銷商、業務員、技術員的不正當引導有關,也與政府監管不到位有關。國家也認 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採取措施減少抗生素的使用,獸藥廠生產過程中亂新增成分的做法得到了有效控制。雖然獸藥行業仍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獸藥行業對養殖 業的推動作用不可否認。今後養殖業者要轉變觀念,把提高飼養管理水平放在首位,防止藥物濫用帶來的嚴重後果。政府主管部門應該加強管理,不能靠企業和養殖 戶來自行解決問題。

  雖然國家加強了對獸藥產品批號的管理,也提高了行業准入門檻,但是,對於危害嚴重的地下工廠的監管並不到位,對此要嚴加監管,徹底清理。此外也 要對養殖戶進行適當的管理,不能任其自由發展。為了提高獸藥產品質量,加強對原料供應的管理也要提到議事日程,供貨商、原料廠要按GMP管理規範運作。現 在許多廠家經常鼓吹自己產品的藥效,這是特定環境造成的,國家對此要加大整頓力度。

  市場手段不可或缺

  此前在對獸藥企業的管理中,主管部門只考慮了企業的生存問題,今後要引導他們向好的方向發展,用市場的手段進行調節,適者生存是最好的法則。主 管部門沒有必要對獸藥企業的數量進行界定,現在國內有1800多家獸藥企業,大家都要生存,只好想辦法把產品銷售出去,這樣難免會造成養殖生產多用藥,形 成惡性迴圈。其實,現在許多國家並沒有獸藥廠,但是養殖行業同樣可以健康發展,所以,獸藥企業並不是越多越好。

  現在行業還沒有實現健康發展,亂新增成分、說明書不規範等現象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營行為。作為政府主管部門,只需要給企業提供公平公正的平臺和 競爭環境即可,其它沒必要管得太多。如今大企業與非正規生產企業不在一個層面競爭,大企業在明處,要面對許多臨管,非法企業躲在暗處,往往監管不到。其 實,政府只要能確保市場競爭的透明化,讓市場來自行調整即可,市場公平就是對企業最大的幫助。因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生存下來的都是優質企業,是有 社會責任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