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種植技術是什麼

  黑木耳也稱木耳、光木耳、雲耳。分類上屬擔子菌綱,銀耳目,木耳科,木耳屬。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黑木耳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

  黑木耳種植技術

  一、栽培時間與培養料配製

  1.栽培的時間 代料栽培黑木耳,從接種到出菇只要45~55天, 生產週期100~120天,比原生產時間縮短50%~60%,將原來1年長1 季改為春秋長兩季:春季2~3月接種,9~10月子實體生長;秋季8 ~9月接種,10~11月子實體生長,但要避開高溫;早春氣溫低,可 加溫調節。黑木耳菌絲生長以22~30℃,子實體生長以20~25℃最 適宜。

  2.培養料的配方,因地制宜選用

  第一:木屑78%、麥皮20%、蔗糖1%、石膏粉1%、尿素0.4%、水 1∶***1~1.3***,每kg的原料加水100kg,材質疏鬆、吸水量大的木 屑,可加水130kg,pH值自然。

  第二:棉籽殼80%、麥皮18%、石膏粉2%、石灰0.3%,料與水比 例1∶***1.2~1.3***。

  第三:稻草66%、米糠32%、石膏粉1%、過磷酸鈣1%,每100kg稻 草用水130~160kg。

  第四:玉米芯50%、棉籽殼28%、麥皮20%、蔗糖1%、石膏粉1%, 料與水比例為1∶***1.2~1.3***。

  培養料配製時,含水量掌握在60%以內,以手握成團,放開鬆散 為宜;稻草、甘蔗渣為原料的含水量是以手握指縫有水紋,不下滴為度。

  二、裝袋滅菌與室內發菌

  1.裝袋栽培袋用低壓聚乙烯、聚丙烯塑料薄膜袋,規格為: 袋口寬12cm、長50cm,每100kg原料需塑料袋1kg。

  裝袋要緊實,在袋面打4~6個接種穴,穴寬1.5cm、深2cm,穴口用膠布貼封。裝袋後放到常壓滅菌鍋內,以100℃保持10~12h滅菌,冷卻到22℃時接種,選用優良高產的菌種。

  2.發菌接種後室內發菌4~5天,室溫以25~28℃,不超過 32℃為宜。第6天后將袋子排放稀些,門窗用紗布遮住,防強光直 射,注意通風,室內相對溼度以75%為宜。菌袋經過20天的培養, 菌絲在袋內長成圓形狀態,直徑在8~10cm時,將膠布留一小空隙, 讓其通風增氧,加快菌絲生長;40天后把膠布剝掉,室溫20~23℃, 相對溼度80%。

  三、出耳培管與採收加工

  1.培管

  當菌絲長滿袋時,在袋子四周增加出耳穴,可用0.5 cm的皮帶衝,在袋面打若干個出耳穴,穴距5~6cm,成“品”字形, 又可用刀片在袋四周,按5cm×5cm的間距,開成1~2cm的小口子, 成“十”字形。

  室內栽培黑木耳,用10號鐵絲拉於床架上,每層拉5條,間距 20cm,用“S”形吊勾吊掛,袋距8~10cm。

  地面栽培黑木耳,將地整理成畦狀,設排袋架,露地立放,搭 簡易遮陰草棚,用塑料薄膜覆蓋,以利保溫保溼。

  2.採收 黑木耳成熟的標誌是:耳色轉淡、舒展變軟、肉質 肥厚、耳根收縮,腹面產生白色孢子粉,耳片已成熟,就可採收。 若顏色深褐,耳片內卷,富有彈性,菌柄扁寬,則木耳正在生長中。

  採收前要停止噴水1~2次,讓耳片稍幹,使表面含水量減少, 採摘時不易碎裂,有利晾晒。採後殘存的耳根,可用利刀削去表層 老化的菌絲,讓菌絲再生,形成原基出耳。

  黑木耳採摘後,要及時攤鋪在晒席上,放在烈日下晒1~2天, 不宜多翻動,以免耳片碎裂和捲曲,降低等級;遇到陰雨天,要用 40℃溫度烘乾,保質保量,增加經濟效益。

  黑木耳的生物學特性

  黑木耳是一種膠質菌,屬於真菌門,它是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組成。菌絲體無色透明,是由許多具橫隔和分枝的管狀菌絲組成,它生長在朽木或其他基質裡面,是黑木耳的營養器官。子實體側生在木材或培養料的表面,是它的繁殖器官,也是人們的食用部分。子實體初生時像一小環,在不斷的生長髮育中,舒展成波浪狀的個體,腹下凹而光滑,有脈織,背面凸起,邊緣稍上卷,整個外形頗似人耳,故此得名。

  菌絲髮育到一定階段扭結成子實體。子實體新鮮時,是膠質狀,半透明,深褐色,有彈性。乾燥後收縮成角質,腹面平滑漆黑色,硬而疏,背面暗淡色,有短絨毛,吸水後仍可恢復原狀。子實體在成熟期產生擔孢子***種子***。擔孢子無色透明,臘腸形或腎狀,光滑,在耳片的腹面,成熟乾燥後,通過氣流到處傳播,繁殖它的後代。

  黑木耳是一種腐生真菌,它沒有葉綠素,自己不會製造食物,它要依靠其他生物體裡的有機物質作為它的養料。同時它營腐生生活,一定要在死了的生物體上才能生長髮育。它的菌絲對生物體裡的纖維素、半纖維素的分解能力很強,能使生物體最後粉碎。

  黑木耳的擔孢子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萌發成菌絲,或形成分生孢子,由分生孢萌發再生成菌絲。由於菌絲不斷地生長,逐漸又產生分枝,並且在分枝中生成橫隔,發育成每橫隔內只有一個核的管狀絨毛菌絲,即單核菌絲。這種由單孢子萌發生成的菌絲,有正負不同性別的區分,把這種菌絲稱為為初生菌絲或一次菌絲。再通過兩個不同性別的單核菌絲頂端細胞接觸相互融合後,形成一個雙核細胞,雙核細胞通過鎖狀聯合發育成以核菌絲。此時,菌絲不斷的生長髮育,並且生出大量的分枝向生物的深部蔓延,吸收大量的營養和水分,為進一步發育成子實體做好準備,一旦條件成熟,就在生物體表面產生子實體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