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辣木種植技術是什麼

  辣木是多年生熱帶喬木樹種,原產於印度及非洲,又稱鼓槌樹。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廣西辣木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

  廣西辣木種植技術

  一、環境要求

  辣木在亞洲和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種植,對土壤條件和降雨量有很強的適應性。最初認為辣木生長在熱帶年降雨量250~1500mm的半乾旱地區,現在發現辣木能很好地適應年降雨量超過3000mm的熱帶溼潤環境。辣木耐乾旱,在年降雨量250~300mm的地區也可以種植。辣木能適應沙土和粘土等各種土壤,在pH9的微鹼性土壤也能生長。辣木喜光照,耐長期乾旱。辣木的主根很長,使它可以抵抗長期乾旱。它的適宜生長溫度是25-35℃,在有遮蔭的情況下能忍受48℃的高溫,也能耐受輕微的霜凍。嚴寒可能使辣木的地上部分死亡,但是嚴寒過後,新芽會重新萌發長成植株。

  二、土壤

  辣木可以在各種土壤生存,但對於土壤酸鹼度要求不嚴格,約PH4.8-8.5,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最佳,園地應挖畦溝,避免淹水,太潮溼及排水不良的土壤上將容易造成根部腐爛,而造成植株枯黃甚至死亡。

  三、灌溉

  辣木並不需要太多的水份,在幼苗時期只要保持適當溼度即可,太溼或排水不良將會傷害樹苗,乾旱季節施以適當灌溉將有利於生產。

  四、整枝

  種植時應立支柱以免被風吹倒,造成根部受傷,第一年將會成長至4米,如不加以修剪將會筆直長至約10-12米,一般為了增加分枝及方便採收通常將植株高度控制在1.5米左右,建議在新長出嫩芽長至60公分時,摘除30公分,摘下之嫩葉可以食用,較老葉片乾燥後可以磨成粉末食用,每年可以將老株修剪至1米以下高度,修剪後再重新施肥有利於長出新枝以利未來開花。

  五、施肥及病蟲害

  辣木一般沒有刻意施肥也可以成長,然而在印度一些地方,在雨季時在植株四周挖掘10公分深埋入有機肥,這樣將可以提高產量。

  辣木對於各種病蟲害有極佳抵抗力,在臺灣發現紋白蝶及毛毛蟲、紅蜘蛛會輕微危害植株,但並不嚴重,其他應防止白粉病,因辣木生命力極強如有病蟲害而不想施藥時,可以剪除所有的枝葉,約15天左右就可以再長出健康的辣木葉。

  在國內栽培看,有蝶類幼蟲***菜青蟲或毛毛蟲***、紅蜘蛛、潛葉蠅和尺蠖的輕微危害,可用手工抓除或摘除病葉或用藥防治即可。在苗期積水或水分太多時易發生根部腐爛。

  六、栽培與管理

  辣木生長很快,如果幼苗期不剪枝的話,在頭一年就可以長到4米高,樹幹直徑達3cm。即使剪枝過度,也可以再生出來。通常是種植後的第二年開始結莢。只要雨水充足辣木就會開花和結莢,如果雨水連續不斷,辣木幾乎可以全年連續生產,旱季通過灌溉可以促使其開花。如果為了生產果莢,第一年的花應該去除,以使第二年和以後的果莢增產。沒有產量或者枝幹太高不便於採收的老樹,可以從地面砍斷或剪枝。

  為了製作葉子沙司,得到幼苗、枝梢和嫩葉,主幹和枝條上的老葉要除掉。這樣更適於做葉粉,因為莖幹可以在篩分過程中被去除。果莢用於人類消費時,應該在果莢幼嫩、柔韌時採收,整個果莢都可以吃。老一些的果莢長有硬殼,但是果肉和未成熟的種子直到果莢成熟以前還可以吃。當種子用於榨油時,要等果莢在樹上變幹變黃,但是還沒有裂開落地時再採收。種子可以儲存於通風良好、避光、乾燥的地方。

  辣木經濟價值

  作為蔬菜和食品有增進營養,食療保健的功能;也廣泛應用於醫藥、保健等方面,被譽為“生命之樹”,“植物中的鑽石”。印度當地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食用辣木,鮮葉可作為蔬菜食用,嫩葉類似菠菜,可以作湯或沙拉。嫩果莢也可以食用,幹種子可以打成粉末作為調味料,幼苗的根乾燥後也可以打成粉末作為調味料,有辣味。辣木的花在略微變白之後也可以加入沙拉中食用。1997年,美國基督教世界救濟會開始與塞內加爾組織合作推動一項計劃,他們將辣木加入當地人民的飲食中,用以對抗營養失調及預防疾病,有顯著的成果。這種耐乾旱且成長快速的樹木也因此被稱為“奇蹟之樹”,而漸為人所熟知。

  在豐衣足食的臺灣或許無營養不良的問題,但對各種文明病的預防及因追求健康而逐漸被重視的素食環境,辣木均可在不同層次提供幫助。

  美國Discovery頻道曾在“另類醫學指南”系列報導中,指出辣木含有豐富營養素,被廣泛應用在改善各種疾病,並且成效顯著,科學家更將辣木視為現代醫學的救星。

  辣木枝葉美麗,花黃白色,有香味,通常作為觀賞樹木。種子可榨油,供工業和工藝用。嫩葉和嫩果可食用,花和樹皮可供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