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生長後期管理技術

  紅薯生長後期的管理也是很關鍵的,應該要怎樣管理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紅薯生長後期巧施肥

  在紅薯生長後期,合理施肥可以防止植株早衰,保持葉片的同化能力,促使養分向塊根輸送,從而提高產量。

  葉面噴肥紅薯進入生長後期以後,根系的吸收能力減弱,可分類進行葉面噴肥。對長勢弱的丘陵坡地、平原沙地或有早衰趨勢的田塊可噴施0.5%的尿素液;對長勢偏旺、肥力水平較高的田塊可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2%~3%的過磷酸鈣浸出液;對一般田塊可噴施0.4%~0.5%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混合液,每隔7~10天噴施1次,共噴2~3次,每次每畝噴施肥液70~100公斤,噴施時間以晴天傍晚為宜。

  肥水灌縫用3%~5%的硫酸鉀溶液或10%~20%的草木灰浸出液順壟灌縫施入,每畝用肥液100~150公斤。對於有早衰趨勢的田塊,可用2%的三元複合肥溶液追施。

  紅薯軟腐病如何防治

  一、適時收穫,避免機械傷害。夏薯要在霜降前後收完,秋薯要在立冬前收完,要選晴天收穫,挖薯時儘量減少或避免產生傷口。

  二、精選健薯,做到安全入窖。在紅薯入窖前要精選,淘汰病、殘、爛薯,水氣晾乾後入窖,儘量用新窖。舊窖用前要把窖內舊土剷除露出新土,也可每平方米用硫黃15克進行燻蒸消毒殺菌。

  三、加強管理,降溼、保溫和通風。

  ***一***貯藏前期,即入窖後30天內,這段時間的主要工作是通風、保溫和散溼,溫度控制在15℃以下,溼度控制在90%~95%。利用通風孔或門窗,有條件的利用排風扇,加強通風。如果白天溫度高,可以採取晚上開啟、白天關閉的方法;以後隨著溫度的逐漸下降,通風孔可以日開夜閉,待窖溫穩定在15℃以下時可不再通風。

  ***二***貯藏中期,即前期過後到立春的這段時間,窖溫降低,是薯塊最容易受冷害的時期,保溫防寒是這段時期的工作重點,使窖溫不低於10℃,最好控制在12℃~14℃。封閉通風孔或門窗,加厚窖外保溫層,薯堆上覆蓋草墊或軟草。

  ***三***貯藏後期,即開春以後***3月份***外界氣溫逐漸升高,要經常檢查窖溫,保持在10℃~14℃,中午溫度過高及時放風,傍晚及時關閉風口,使窖溫保持在適宜範圍之內。

  紅薯地下害蟲毒殺兩法

  紅薯受地下害蟲為害,會佈滿蟲口蟲道,不能加工和食用,並加快腐爛,造成減產。生產中,可及時採取下列方法進行毒殺防治,以提高產量和品質。

  一、噴樂斯本。在紅薯生長髮育期間,每10-15天葉面噴灑一次1000倍樂斯本水溶液,均勻噴溼所有的葉片,以開始有水珠順著莖葉流向根部為宜,連續噴灑3-5次。樂斯本是種滲透性很強的殺蟲劑,它會通過藤蔓傳導到地下部,將地下害蟲殺死,保護地下薯塊。

  二、淋茶麩液。在紅薯迅速膨大期間,每7-10天,根部淋施一次40-50倍茶麩水溶液,連續淋施2-3次,每次每平方米淋10-15千克。茶麩液能夠將地下害蟲殺死,並能及時補充優質的有機肥料,促進薯塊膨大,增加澱粉積累,明顯提高產量和改善品質。

  紅薯後期的管理技術要點

  1、膨大肥放好。膨大肥可以在紅薯的膨大期起到很好的作用,膨大肥不能過量也不能放的過少,每畝施過磷酸鈣15公斤、硫酸銨10公斤,還可噴0.3%的磷酸二氫鉀和1%的尿素溶液。                              2、卷葉蛾的防治。卷葉蛾是紅薯最大的敵人,直接會影響紅薯的產量,甚至卷葉蛾能夠把紅薯葉吃光,可在幼蟲3齡期前尚未卷葉時,噴灑32%殺滅斃乳油32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三天到五天噴灑一次。

  3、嚴禁翻蔓。紅薯在封壠後要嚴禁翻蔓,因為翻蔓不僅損傷葉片,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降低養分的積累,而且還會造成莖蔓損傷,影響薯塊增重,所以生產上禁止在薯塊膨大期翻蔓。

  4、抗旱排澇。紅薯生長後期,如出現秋旱,會對薯塊增重造成障礙,應及時澆水抗旱,保證薯塊發育對水分的需要。但收穫前半個月要停止澆水,如遇降雨較多,應注意疏通排水溝系,防止田間漬水造成薯塊含水量過高,影響薯塊的品質和安全貯藏。

  5、適時收穫 。紅薯的塊根無明顯成熟期,平均氣溫下降到15℃時塊根停止膨大,為收挖適時,最晚不應低於12℃。過晚會使塊根遭受低溫冷害,降低紅薯品質和耐貯能力。一般在10月下旬收挖為宜,作種薯者必須在霜降前10天~15天收穫入窖。

  紅薯管理方法

  1、選用良種。大力推廣鄂薯一號和鄂薯二號。上述兩個品種耐肥、抗旱、結薯早,薯塊膨大快且持續時間長,同時高抗黑斑病和根腐病,產量潛力大,品質優,鮮吃食味性好,加工澱粉含量高。積極引進開發水果薯、飲料薯、藥用薯等特用型紅薯。

  2、培育壯苗。推廣薄膜覆蓋釀熱溫床育苗技術。釀熱物選擇豬、牛欄糞與麥秸、稻草等配合使用,放入苗床內20cm厚,再蓋5cm細土,然後將消過毒的種薯按大小分開排放,以頭壓尾,排放整齊,後澆足底水,用細土填滿種薯空隙;隨即覆膜,做到前期高溫催芽,中期平溫長苗,後期低溫煉苗,苗齡30左右進行剪苗或拔苗,採苗後2天適當追施稀水糞,並加蓋2—3cm營養土,以溫小苗生長。

  3、科學施肥。掌握“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底肥為主,追肥為輔”的施肥原則。試驗表明,畝產3000公斤鮮薯需施優質農家肥3000公斤,過磷酸鈣20~25公斤,硫酸鉀10~15公斤,碳酸氫銨25公斤作底肥,追肥則以氮素肥為主。根據長勢長相分期施用。一般栽後5~7天追施促苗肥,畝碳銨5~8公斤,30~40天后追壯株肥,畝碳銨80~100公斤;後期看苗追施促薯肥,畝施水糞10~15擔。提倡根外噴肥,畝用尿素0.5公斤,磷酸二氫鉀0.2公斤兌水30~40公斤在傍晚噴施。

  4、高壠密植。壠作種植能夠加厚土層,增大土壤受光面積,晝夜溫差大,擴大根系活動範圍,有利於根系的吸收、同化物質的積累和運轉。以及塊根迅速膨大提高產量。一般壟高30~40cm,每壟栽插兩行,夏秋薯畝栽5000株左右,採用斜插或平插,薯苗入土3~5cm,3個節,壓土要緊實,以提高成苗率。

  5、加強管理。紅薯栽好是基礎,管好是關鍵。掌握紅薯生長規律,做到促控結合,科學管理,其大田生長過程分三個時期:

  ① 髮根分枝結薯期,從栽插到有效薯數基本穩定,春薯約需45天,夏秋薯在35天左右。是長根、分枝培育壯苗時期,要及時檢視、補苗、中耕鬆土,增溫保墒,除草。施用提苗肥,打頂促分枝。

  ②、蔓薯並長期,從結薯數基本穩定到莖葉生長達高峰,栽插後40~70天,是盛長莖葉,分枝薯塊膨大的時期。要看苗追施促薯肥,以鉀肥為主,配施適量氮肥,一般畝施草木灰100公斤或硫酸鉀6公斤,尿素5公斤;防止陡長,對莖葉旺長,葉色濃綠,葉柄過長,毛根和柴根過多的陡長苗,採取提蔓,方法是將薯蔓輕輕提起,後放回原地,同時結合中耕,打蔓尖等措施,降低田間溼度,改善通風條件,抑制莖葉生長,促進塊根膨大,切忌翻蔓,翻蔓易損傷基葉,降低養分製造能力,打亂葉片均勻分佈,減弱葉片光合效能,影響養分運轉與積累常造成減產。

  ③、薯塊盛長期,從莖葉生長高峰直到成熟基葉生長漸慢,葉色轉淡,繼而停止生長。生長中心轉為薯塊盛長。對葉片發黃早衰田塊,及時施用長蔓肥。一般的施糞水15-20擔,方法順壟頂裂縫澆灌。或用磷酸二氫鉀200克加尿素500克兌水40公斤根外噴施2次。同時要清溝排漬,防止爛薯。

  6.適時收穫。紅薯薯塊生長的臨界溫度為15℃。9℃以下就會造成凍害,宜在氣溫降至於15℃左右開始收穫。12℃左右收完。縣適宜收穫時期在立冬節以前。


猜你感興趣:

1.紅薯中期田間管理技術方法

2.紅薯的施肥技術方法

3.什麼方法能讓紅薯增產

4.有機紅薯的種植管理要點有哪些

5.紅薯的種植管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