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畦栽竹蓀的要點有哪些

  竹蓀的大田畦栽有很高的產量,適宜廣泛應用。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竹蓀的大田畦栽要點。

  竹蓀的大田畦栽:栽培季節

  “D89長裙竹蓀”屬中溫型菌類,在當地氣溫穩定在8—28℃時為栽培時期,我市一般2—4月為播種期,5—10月***氣溫不低於16℃***為長菇採收期。

  竹蓀的大田畦栽:栽培原料

  大田畦載竹蓀可使用的原材料比較廣泛,主要有竹屑、竹片、木屑、穀殼、蘆葦、豆杆、花生藤、玉米杆等質地較硬,含木質素、纖維素較高的農副產品的下腳料、廢棄物等皆可作為竹蓀栽培的原料,每畝需要原料4000—5000公斤,各種原料要粗細搭配,種類多樣,避免單一。

  竹蓀的大田畦栽:田塊的選擇

  竹蓀大田畦栽對田地要求比較嚴格,在選擇田塊時應選擇: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透氣性好、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水稻田、果園、林地等並且在兩年前未種過竹蓀***包刮水源需要流經的田塊***,以免雜菌感染。

  竹蓀的大田畦栽:原料的配製與發酵

  每畝用幹竹屑1500—2000公斤,木屑1500—2000公斤,穀殼1000公斤,尿素50公斤,碳酸鈣或過磷酸鈣25公斤***原料如竹粉偏多時用碳酸鈣,木粉偏多時用過磷酸鈣***,石膏50公斤。在大田的一角選擇面積約40平方米的田塊,四周開好排水溝,作為堆制原料發酵的地方。堆制原料時最底層鋪穀殼20㎝,木屑15㎝,竹屑15㎝,然後撒上一層尿素***15公斤左右***、碳酸鈣***5公斤左右***、石膏***10公斤左右***並澆少量水,接著再鋪一層穀殼,一層木屑,一層竹屑,厚度50㎝,上面再撒上一層尿素、碳酸鈣、石膏並澆少量水,以此類推,堆3—4層,堆高1.5—1.8m,原料堆好後按每100公斤乾料澆60公斤水,在料堆上澆足水分。以後每10天翻堆一次,共翻3次堆,翻堆時要求做到上下、內外的培養料互相調換位置,使培養料上下、裡外發酵均勻一致。

  竹蓀的大田畦栽:栽培方法

  選擇南北走向,按畦寬70㎝,溝寬的30㎝為準,將堆制好的培養料按寬55㎝,厚15㎝,每平方米用料20—25公斤,按畦堆好,即可播種,每距10—15公分為一穴,每穴放入竹蓀菌種約30克左右,每畝用菌種500—600袋***14*28菌種袋約0.5公斤重***。播種後用原料蓋好,壓平,然後把溝位的泥土挖起作為復土,復土要求碎細,厚度為5—6㎝,復土後要使畦寬68—70㎝,溝寬30㎝,復完土後在畦面蓋上1—2㎝厚的稻草,待稻草吸水變軟時***2—3天***蓋上薄膜,保溫保溼。

  竹蓀的大田畦栽:管理

  復土後在田塊四周圍開深溝,防止積水,竹蓀既怕旱、又怕漬,從播種到釆收都要保持覆蓋的土壤溼潤,立春後溫度高於28℃時要揭膜,夏秋乾旱時,要經常向畦溝灌跑馬水;從播種算起60天左右,畦面就會長出米粒大小的菇蕾,在現蕾前10天用除草劑將畦面的雜草打死;待畦面有少許菇蕾長出時,開始用遮陽網搭建高2m寬隨田寬的陰棚遮陰,要求三分陽、七分陰;每釆完一批菇後,畝用進口複合肥7.5公斤溶於600—1000公斤水中,進行噴施,給竹蓀補充營養。

  竹蓀的大田畦栽: 釆收與烘乾

  從現蕾到釆收大約需要20天時間,當子實體完全成熟,菌裙完全張開,孢子液尚未流下時***即:蓀頸頂破菌球時***既可釆收。採收方法:用小刀割斷菌索,切忌用手向上拉斷,以避免損壞尚未成熟的菌蕾和菌蛋,然後摘除菌蓋和菌托,不要將菇損壞,及時在篾篩上擺放好,放進烤房進行烘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