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膨大期高產的管理要點

  甘薯在膨大期的時候是高產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怎樣去管理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甘薯進入生育後期,由營養生長期轉入塊根膨大期,此時的田間管理,必須抓好以下3點:

  一、噴施葉面肥。

  對早衰嚴重的地塊,應以噴施氮肥為主,反之應做到氮、磷、鉀肥合理搭配。施肥量可根據當時天氣狀況而定。一般久晴無雨時噴施數量可少些,噴後遇雨應及時補噴。每次每畝用量為30~75克,對水15公斤進行噴霧。

  二、追施裂縫肥。

  從處暑到白露是甘薯塊根膨大期。每畝用3~5公斤尿素,對水500公斤,順甘薯根部裂縫進行澆灌。這樣對防止甘薯早衰、加速甘薯塊根膨大有較好的效果。

  三、旱灌澇排。

  甘薯生育後期常遇秋旱,如不及時澆水則會影響產量。為確保增產,此期可灌水2~3次。如遇秋澇,則應及時排水,以免造成土壤缺氧,影響塊根膨大。

  甘薯田間管理四要點

  一是追肥提苗。栽後7-10天中耕,畝用人畜糞水20-30擔對碳銨10-15公斤或尿素5公斤***最好用40%高效複合肥7-10公斤***灌塘;同時,畝用草木灰100-150公斤混合過磷酸鈣25-30公斤施於塘間,不要施在塘內***底肥用了高效複合肥的只用人畜糞水提苗***;藤葉封壟時,畝用21.8%的硫酸鋅0.5公斤或複合鋅肥0.8公斤對水50公斤葉面噴霧;10月上旬,畝用磷酸二氫鉀100克、尿素150克,對水50公斤葉面噴霧2-3次。

  二是掐尖繁枝。在甘薯苗成活時去掉全部苗尖,可縮短藤蔓、增加分枝、增多綠葉、改善株型,以利多結薯。注意:不要翻藤,更不要"打杈藤",徒長的可理藤提蔓,切斷鬚根,控制徒長。

  三是排澇防漬。要隨時清溝排淤,修復壟面,保證壟溝內無積水。

  四是適時收穫。在11月上中旬挖收甘薯,薯塊作種用、食用或飼用,蔓尖作蔬菜,藤葉青貯作飼料。注意:過早過遲收穫,都會降低產量、質量和耐貯性。作為時鮮薯上市的可適當提前挖收。

  甘薯的儲藏訣竅

  1、薯窖型別:甘薯儲存採用井窖,井窖深一般4.5 -5m ,窖膛上土層厚度2.5 -3m 。

  2、薯窖消毒:將種薯放入無菌窖貯存,薯窖最好用新窖。若用舊窖,可將窖壁及窖底颳去3 -4cm 露出新土,並在窖底撒上一層細沙,然後用硫磺 15g /m3燻蒸1-2天,開啟窖口7天以後選薯入窖。

  3、入窖:***1***精挑細選入窖薯塊宜為紡錘形或卵圓形的短薯塊,並達到“七無”,即無病斑、無蟲眼、無溝、***溝淺***、無損傷、無露頭青、無凍、無水浸。塊重以400 -800g 重為好。過大和過小的薯塊應另處儲存,留作他用。***2***藥劑處理浸沾在甘薯收穫時,用70%***純品***甲基託布津800倍液浸薯,根據天氣情況,將薯皮晾乾再入窖;噴藥甘薯收刨後,將甘薯碼成薯桄,用70%***純品***甲基託布津800倍液進行噴灑,儘量噴勻藥液,根據天氣情況,將薯皮晾乾後再入窖。***3***分類入窖入窖時還要做到“三分開”:即將春、夏薯分開;不同型別分開***如將肉色、黃色、紅色、白色、紫色等不同顏色的薯塊分開***;中、大型薯***< 500g 的為中型薯,≥ 500g 的為大型薯=分開,以利分類包裝出售。薯堆四周應離窖壁 20cm 以上。***4***貯藏量鮮薯的貯藏量應根據薯窖的大小決定,貯藏量一般應占整個薯窖容積的2/3左右。

  4、薯窖管理甘薯儲藏的適宜溫度為 10℃ — 15℃ ,空氣相對溼度為85%—95%。***1***貯藏前期薯塊入窖7天之內,窖內溫度保持在 20℃ 左右,有利薯塊傷口癒合,7天之後開啟窖口,進行通風降溫散溼,使窖內溫度不超過 15℃ ,當窖內溫度自然降至14 -15℃ 時進行封窖。***2***貯藏中期此期窖內溫度應保持在12 -14℃ 。當窖溫穩定在 14℃ 時,即可封閉窖口;淺窖頂部蓋土較薄的,應進行覆土,採取一層草一層土的方法保溫與防寒。***3***貯藏後期此期窖溫保持在11 -13℃ 。當氣溫升至 11℃ 時,可開啟窖口及通氣孔,進行通風換氣,並進窖進行檢查,如發現薯堆有個別腐爛,應取出爛薯,繼續貯藏;如果薯堆內外爛薯較多,不能繼續貯藏,應及早出售。